心理專家教你如何度過人生6大難關

按人的成長,就像小樹一樣,會不斷生出大小枝節,碰到各種命運轉折點。及時修剪和調整,小樹才能筆直向上、參天成材。人生同樣如此,怎樣才能心中有數、防患於未然呢?

1、升學參加集體活動

「小呀么小兒郎,背起書包上學堂……」《讀書郎》的歌謠,幾代人傳唱。

上學,可以說是人生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從家庭走進學校,意味著從父母的懷抱離開,逐步走向社會。因此,無論幼兒園、小學、中學,甚至大學,大多數人對校園生活都充滿了美好的期盼。但很快,對家的思念、同學之間的摩擦、學業壓力的增加、老師的嚴格要求等,都會給新生的適應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於是,新生感到不適應,甚至害怕恐懼。嚴重者,幼兒和小學生出現分離焦慮,中學生出現叛逆,大學生出現交往障礙。

Advertisements

環境改變是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足夠的處事和應變能力鍛煉,遇到問題常會不知所措。

應對這些挑戰,家長可以從入學前和入學初期兩方面進行調整。在入學前的暑期,小孩子要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大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社會實踐,獨立體驗社會,多參加同齡人的集體活動。剛入學的一段時間,特別是到外地求學的孩子,家長要多打電話問候,關心他的生活和思想,就像放風箏一樣,慢慢放鬆手中的線。

2、擇業要求不能過高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57.4%的心理壓力來源於就業,其次為學習,而學習壓力也與就業相關。

從小品學兼優的李霞和很多畢業生一樣,正遭受「世上無伯樂」的打擊。她覺得自己都麻木了,「給個活干就行」。

Advertisements

另一方面,「選擇少難,選擇多也難」。還有很多人,面臨五花八門的職業,難以抉擇。求職難,歸根到底難在不知道怎麼去求、求些什麼。找不到工作的,希望找到工作;找到工作的,擔心工作是不是最好的。

這種現象的產生,首先是因為缺乏對社會的了解,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需要自己,結果處處碰壁;其次,不了解自己真正的興趣,因而不知道何種工作能滿足內心需要。

擇業的躊躇在所難免,但提前做好功課,就會大大減少焦慮。第一,「沒有最好的工作,只有不是最差的工作」,嘗試之後才會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第二,不要苛求一步到位。生命的精彩在於一步步接近理想,而不是立刻擁有一切,職業生涯同樣如此。第三,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想清楚10年、20年以後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後朝著目標努力。

3、結婚包容才能長久

所謂「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擁有一段美好的婚姻,人生也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然而,當甜蜜的愛情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婚姻,各種意想不到的苦惱卻又紛沓而至。結束「一人吃飯、全家不餓」的單身生活,要時時挂念另外一個人的吃穿住行,讓很多人覺得失去自由;從撒嬌的大孩子,變成承擔各種責任的「一家之主」,讓很多人壓力重大;還有各種不得不面對的家庭支出,比如還房貸、買車等,令很多人不堪重負……如果不能及時適應,婚姻很容易出現裂痕,於是,「閃離」、「玻璃婚」等辭彙應運而生。

為了應對結婚這一生活重大事件,夫妻雙方要步調一致、共同努力。首先,轉移生活重心,把對自己的關注逐漸放到對小家庭的關註上來。特別是習慣了「獨食獨享」的獨生子女,要提醒自己,更多關注自己的伴侶。其次,相互支持,盡量包容。對於那些互相看不慣的「不良習慣」,不要一味反感和強硬禁止,而要先包容,得到對方理解和同意后,慢慢幫助他改正問題。最後,一起面對財務等家庭難題,增加婚姻的凝聚力。

4、育兒父親要多擔當

從養兒防老、多子多福,到優生優育、孩子為重,現代人的生育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可還是有很多人對生孩子發怵、甚至「想要不敢要」。

生兒育女是家庭生活最重大的轉折點。特別是對女性而言,生孩子不僅要承受身體的創傷,還要面臨生活方式轉變和回歸職場的壓力。此外,經濟壓力的突然增加,讓很多家庭措手不及,夫妻倆變得情緒低落、焦躁不安。據不完全統計,近七成的產婦出現過低落、抑鬱情緒;9%的男性也會出現抑鬱等負性情緒。

為了平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家庭成員一定要合力擔當。首先,懷孕期間,要做好心理準備,比如給寶寶起名字、準備嬰兒用品等。此外,孩子出生后,家人要主動分擔起照顧嬰兒和新媽媽的責任,不要只顧對著孩子樂,卻忘了母親生育的痛苦,最好輪流看護孩子,不要把某一個看護者累垮了。最後,可以多和有經驗的家庭交流,學學他們的育兒、分配時間,甚至省錢高招。

5、中年讓自己喘口氣

曾經,一曲《最近比較煩》,唱出了許多中年人的心聲。有調查表明,九成以上中年人感覺活得累。

步入中年,健康狀況開始下滑,人們開始感覺體力下降,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其次,種種責任讓中年人容易自我加壓、不敢懈怠。他們總希望自己的事業能夠更進一步,因而也更容易體會到夢想和現實的落差。最後,中年人扮演多種家庭角色,時時都有可能要處理夫妻關係、婆媳關係、親子關係等生活問題。

因此,應對中年危機,自我調節和減壓至關重要。一方面,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保證休息和睡眠;另一方面,學會用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問題,把人生路上的難題當成「墊腳石」,而不是「擋路石」,凡事不要過分苛求,保持知足常樂、比下有餘的心態,坦然面對各種人生變故。

6、退休結伴趕跑孤獨

在日本,每四個高齡男性中就會有一個因為無人照顧和陪伴,默默離開人世。衰老是無法扭轉的自然規律,於是,退休成為人生中不得不面對的艱難挑戰。

離休或退休后,社會角色發生了改變,生活方式和心態也隨之改變。社會活動頻率降低、交際圈子縮小,產生離群感;空閑時間多了,若沒有新的內容來充實,容易百無聊賴。嚴重者,空虛及孤獨侵襲心靈,讓老人鬱鬱寡歡,身體日益虛弱。

老人首先要接受角色轉變,告訴自己退休是正常的,並不是自己「沒用了」;此外,發掘一些興趣愛好,把生活變得充實起來,避免過於清閑。可以叫一些老朋友,組成紅歌會、秧歌隊,既打發了時間,又能鍛煉身體,保證富裕的「精神贍養」。
525心理網_您身邊的心理諮詢專家!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