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啥貼春聯?除了表達美好的願望,還因為這兩個天神

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在先秦的時候已經開始萌芽,到了漢武帝時期方才形成,當然那個時候都稱為年節。漢武帝時期,頒行了一部《太初曆》,其中把正月稱為歲首。如此一來,一年的開端就和二十四節氣的開端對應了起來。《太初曆》的頒行,使得年節習俗最終定型,代代相傳,並延續至今。

也因為這個緣故,漢代時期的春節不是指正月的氣節,而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個節日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連皇帝都會親自參加。歷史上的春節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叫法,先秦稱「元日」、「上日」,漢朝稱「正日」,魏晉南北朝的春節名稱是「元辰」、「元正」,唐宋時期主要把「元日」稱為年節。儘管稱呼都不同,但寓意其實是一樣的,都指的是新年的開始。一直到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改用公曆紀元,從此,公曆1月1日稱「元旦」,農曆「元旦」則改稱「春節」。春節這個節日,也沿用至今。然而,因為歷史的緣故,民間很多地方還是都保留著年節的說法。

Advertisements

春節最大的習俗當然是貼春聯。但是春聯並非一開始就和今天的一樣。春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后蜀時期,這個在史料中確實有記載。當然,當時的春聯叫做「桃符」。關於桃符還有一個很神奇的傳說,這也是春節貼春聯的最原始由來。我們來看看這個很好玩的神話故事。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存在著一個被稱為鬼域的空間。其上長著一棵巨大的桃樹,覆蓋面可達三千里。這棵大桃樹上住著一隻金雞。金雞都會在每天早晨,太陽即將升起的時候鳴叫。那些還未回到鬼域的鬼,一定要趕回來接受桃樹的庇護。但是,如果有在外面做壞事的鬼,一旦返回桃樹,必會被兩個天神捉出來,他們就是守護在鬼域門邊的神荼和鬱壘。捉起來后,還會送去喂老虎。所以,天下的鬼都怕神荼、鬱壘這兩個天神。也因為這個故事,民間就將桃木刻成兩位天神的樣子,放置到自己的家門口,以求吉祥。

Advertisements

掛桃符的傳統延續到了宋代,人們方才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因此,春聯除了原來的寓意之外,又多了一層人們對美好心愿的表達。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一幅充滿美好願望的春聯,不僅代表了每個家庭的願景,也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底蘊。本文話題就為大家談到這裡,祝您春節愉快。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