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瓜不能「烤」

Part1 這個地瓜不能烤!

如上所示,你以為地瓜就長這樣?那你就太不了解它了,其實它還有一個失散多年流落在外的兄弟。

當年它們的父母擔心多年之後它們會互相找不著對方,因此給他們取了相同的小名——地瓜。另一個長成這樣

是不是一點都不像?所以才需要相同的小名,真是睿智啊!

話說,兩兄弟被哥倫布發現后,從美洲來到西班牙,由於各種航海技術發達,各種友好往來,於是就在約摸16世紀末來到了中國。

當時沿海城市對外開放,舶來品先在福建、廣東登陸,再向長江流域、內陸傳播。從內陸來的商人到南方來採購,就有人把兩者搞混了(小編覺得看外表是不會搞混的,估計是賣的時候都叫它們的小名了)。只可惜,北方乾燥的氣候只適合番薯的生長,於是它就在那邊生根發芽,並以它的小名大肆傳播。

Advertisements

另一位由於南方濕潤的氣候,結出的果實十分可口,人們出於喜愛,又給它取了很多小名,如沙葛、地瓜、土瓜、蘿沙果、地蘿蔔、扯皮薯、葛薯等,因此各地出現了不同叫法。直到植物學家為它正名:看你是和薯類一起進來的,又是豆科植物,就叫「豆薯」吧!(大名確實叫豆薯,不過怎麼來的純屬小編瞎謅,不覺得這樣很好記嗎)

所以,其實它們是兩個東西,雖然擁有相同的小名。

那為什麼好像全中國人都認為「番薯=地瓜」呢?

這就得感謝影視劇了,北方的「地瓜」經常作為美食出現在熒屏上,它趁著這個機會在中國大行其道。而大名為「豆薯」的則因為農村人慢慢變成了城裡人,漸漸沒落,超市也不賣,當地人也不認識。所以見到的時候竟驚訝地問道:「這是什麼,可以吃嗎?」

Advertisements

至於豆薯為什麼不能烤,這是一個糾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以水分居多的蔬果,如果硬要把它「烤」了,我想,後果還是挺嚴重的。

所以,今天就讓小編來為大家普及一下這個不能「烤」的南方地瓜——豆薯。

Part2 土中之王——豆薯

(以下所指豆薯並非紅薯)

說來不怕你笑話,這是所有蔬菜中最具鄉土氣息的,黃色的外殼下包裹著白色的果肉,外層的皮薄薄的,用手撕下來就能開吃,生吃的話會有一絲土味,有點像荸薺,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喏,這個傢伙和馬鈴薯一樣,喜溫喜光,主要食用塊根,它以果肉脆嫩、汁多甘甜著稱,一口咬下去會感受到濃濃的澱粉味,可以用來提煉澱粉。成熟期大約為10月-11月,你想這個時候它要是在北方待著,估計這會兒只剩下一張皮了。

豆薯知識普及:

1.可炒菜可生吃,優質的塊根鮮脆肥美,富含澱粉、糖分和蛋白質,維生素以及人體所必需的鈣、鐵、鋅、銅、磷等多種元素。每千克塊根中含水分810~880克、碳水化合物76~119克,經過消化后可直接供能解渴。

2.經科學驗證,有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通過擴張毛細血管、降低血壓粘稠度,從而起到預防動脈硬化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3.熟透了澱粉含量很高,若加工製成沙葛粉(形狀與藕粉類似),有清涼去熱、生津止渴、補腎健脾、清心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老少皆宜。

4.種子及莖葉中竟含魚藤酮(C23H22O6),對人畜有劇毒,可製成敵敵畏等殺蟲劑。(萬萬沒想到這麼可口的食物竟然……!)

Part3 養生之道在於吃

——豆薯常見做法

豆薯粥(早上吃)

準備:粳米100克,豆薯200克,白砂糖15克

做法:

1.將豆薯沖洗乾淨,撕去外皮,切成丁塊。

2.粳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水分。

3.取鍋加入冷水、粳米、豆薯塊,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成,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五花肉炒豆薯(中午吃)

準備:豆薯250克,五花肉200克,油鹽、雞精、小蔥、蚝油、姜適量

做法:

1.五花肉洗凈切片,豆薯去皮,切成絲

2.鍋內下油炒薑絲,先炒五花肉,待其變白后加水加油,用大火炒

3.炒到收汁加入豆薯一起炒,待豆薯熟后加入鹽和雞精,出鍋灑上蔥即可。

沙葛綠豆脊骨湯(晚上吃)

準備:沙葛一個(約600克),豬脊骨700克,綠豆50克,胡蘿蔔1個,生薑1塊

做法:

1.綠豆用撈洗的方法清洗乾淨;脊骨斬件

2.胡蘿蔔和沙葛去皮,滾刀切塊,生薑去皮拍扁,脊骨飛水后沖乾淨浮沫

3.把所有材料放進湯鍋里,加入適量的水(水的分量根據你家人口多少來放咯)

4.大火煮開后,中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煮1個小時,放鹽調味就可以啦

Tips:

宜食:

1、夏季傷暑、煩熱口渴、發熱、頭痛、上火、大便秘結者

2、飲酒過量和慢性酒精中毒者宜食。地瓜拌白糖服用可治慢性酒精中毒。

忌食:

1、豆薯性涼,體質偏寒、受涼腹瀉、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2、富含大量糖分,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3、女子經期不宜食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