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癌症總是治不好?中醫用2招消滅癌症

當下,癌症的治療手段複雜多樣,放化療、靶向治療和精準醫療等手段迅速發展,中國醫生要如何運用帶有"中國特色"的療法來對付殺氣騰騰的癌症?有哪些"出奇制勝"的招數?

著名腫瘤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指出,重視中醫思維上的精髓,補充西醫的不足,未來的百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洋為中用,將成為主流,成為常態,洋為中用 ,能否超越,如何超越,就成為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肝癌由"不治"變為"部分可治"主要歸因於"早診早治"

中國是"肝癌大國",資料顯示,全世界50%以上的新發和死亡肝癌患者發生在中國。湯釗猷院士為此做了4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在中國最早開展普查肝癌,提出"小肝癌"、"亞臨床肝癌"概念。最近十年,我國的肝癌5年生存率提高到44%,肝癌從不治之症變成了部分可治之症。

Advertisements

湯釗猷院士提到,肝癌由"不治"變為"部分可治"主要歸因於"早診早治"。

肝臟是唯一沒有痛感神經的器官,不會喊痛,這也是人們經常忽略它健康狀況的根本原因。這就是肝癌早期難以發現的原因。對此,湯釗猷院士表示,要及早發現肝癌,驗血、驗B超屬於較為可靠的途徑,如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有肝癌家族史)建議每年體檢排查肝癌,40歲以上高危人群需要縮短體檢周期,半年排查一次較好。

"中國式控癌"重在消滅與改造並舉

西醫治癌(包括手術、放療、化療以及新興的分子靶向治療等)均旨在消滅腫瘤,但這樣的抗癌戰略至今未能徹底取勝。有研究指出靶向治療誘導大量分泌蛋白質組導致癌轉移,那我們究竟該如何抗癌?

為此,湯釗猷院士倡導"中國式控癌",提出"消滅"與"改造"並舉。"改造"包含兩個方面:

Advertisements

一是對機體的改造,主要是提高機體抵抗力,以便更有效地發揮自身力量對付殘癌;

二是對殘癌的改造,使之"改邪歸正"。

湯釗猷院士表示,癌症是複雜綜合的疾病,需要綜合防治,其中改善機體非常重要,與給病人用藥相比,更重要的是激發病人的主觀能動性。

有趣的是,湯釗猷院士認為"游泳"和"買菜"也可以作為處方,游泳和買菜看上去是一件件簡單的事,但它能一定程度上提醒患者"我是健康人",從而養成良好的心態,提高免疫力,控制殘餘腫瘤。

"癌症是慢性病,就要做好持久戰的思想準備,通過長遠的綜合治療方式來預防和控制殘餘腫瘤"湯釗猷院士解釋道。

"癌症精準治療"再受質疑

湯釗猷院士認為,癌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多種疾病,不同病人各異,而且隨著環境的變遷 繼續演變成複雜的,相互影響的不同癌細胞 。而基於基因靶向的精準醫學,因腫瘤的異質性而受限。未來應關注免疫和自適應方面。

曾有相關研究文章指出,通過推動精準醫學計劃,實現治癒癌症的理想,是人類的美好願望。然而,就目前為止,美國和歐洲的醫學界尚未對精準醫學這個名詞的定義達成共識,目前從可行性角度而言,基於當前的醫學水平,在癌症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方面,尚無法真正做到"精"和"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