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病蟲害癥狀及防治方法

病毒病 ......................................1

灰霉病.......................................2

葉枯病...................................... 3

紫斑病.......................................4

白腐病.......................................5

蚜 蟲........................................6

根 蛆 .......................................7

蔥薊馬.......................................8

蟎類 ..........................................9

大蒜糞蚊 ..................................10

豌豆潛葉蠅................................11

輪紫斑跳蟲................................12

病毒病

病毒病又名花葉病。大蒜病毒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對大蒜危害性最大、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病害。病毒一旦侵入植株體內,不但對當代有影響,而且鱗莖母體帶毒后便以垂直傳染方式傳遞給後代,導致種性退化。此外,田間還有許多傳毒媒介,如蚜蟲、薊馬、線蟲及癭蟎等,又可將病株中的病毒傳給健康的植株,因此,病毒傳染率不斷擴大,導致大蒜嚴重減產。

  危害表現:據鑒定,目前已知大蒜病毒病偽病原病毒有9種,大蒜病毒病是由多種病毒複合侵染引起的,其癥狀不完全相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①葉片出現黃色條紋;②葉片扭曲、開裂、摺疊,葉尖乾枯,萎縮;③植株矮小、瘦弱,心葉停止生長;根系發育不良,呈黃褐色;④不抽薹或抽薹后蒜薹上有明顯的黃色斑塊。

  只有識別病毒病在田間植株上的種種帶毒癥狀,才能淘汰病株,減少毒源,降低大蒜帶毒率。這是做好大蒜病毒病防治工作必備的知識。

  發病規律:蚜蟲和薊馬的傳毒方式是用刺吸式口器從病株中吸取帶毒液汁,成為病毒攜帶者,再通過刺吸式口器將病毒傳送到其它植株中。線蟲的傳毒方式是用吻針刺入病株組織吸取營養汁液時帶毒,再危害健株,將病毒傳入。癭蟎主要危害貯藏的蒜頭,其傳毒方式是以蟎體前端的喙,刺入帶毒蒜瓣后,蟎體帶毒,再危害其它蒜瓣,將病毒傳入。據觀察,將被癭蟎危害的蒜瓣播種后,田間幼苗或植株呈現各種帶病癥狀者高達90%以上。被病毒侵染的蒜頭,當年並不表現帶毒癥狀,而是在播種后長出的幼苗上或成年植株上表現出病毒病癥狀,因此,要及早清除田間帶病毒植株。高溫乾旱、植株生長不良時,癥狀嚴重;水、肥充足,植株生長健壯時,癥狀較輕。

  防治方法:

  第一,採用脫毒大蒜生產種。

  第二,消滅大蒜植株生長期間及蒜頭貯藏期間的傳毒媒介。

  第三,大蒜田周圍不要種植其它蔥屬作物,如大蔥、洋蔥、韭菜等。

  第四,實行3~4年輪作,避免與大蒜及其它蔥屬作物連作。

  第五,播種前嚴格選擇,淘汰有病、蟲的蒜頭,再將選出的種瓣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浸泡24小時,以消滅蟎類。

  第六,從幼苗期開始,對種子田進行嚴格選擇,及時拔除發病植株,以減少病害傳播。

  第七,加強大蒜生產田的水、肥管理,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抗病力。

  第八,發病初期噴20%病毒A2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000倍液。

灰霉病

  危害表現:大蒜灰霉病多發生在植株生長的中後期和蒜薹貯藏期。從下部老葉尖端開始發病。病斑開始為水漬狀,以後變為白色至淺灰褐色。病斑擴大后成為沿葉脈擴展的梭形或橢圓形,後期連接成長條形大病斑,濕度大時,病斑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線毛狀的霉層。嚴重時全葉枯死。枯葉表面有不規則形的黑色菌核。下部老葉發病後,可繼續蔓延至葉鞘及上部葉片,乃至整株葉片,使假莖甚至鱗莖腐爛,病部可見灰霉及黑色菌核。冷庫貯藏的蒜薹先從梢部開始發病,以後向下蔓延,造成蒜薹腐爛。

  發生規律:病原菌屬真菌中半知菌的葡萄孢屬蔥鱗葡萄孢菌。菌絲透明,有隔,分枝基部不縊縮。分生孢子梗由葉部組織內伸出,開始為淡灰色,透明,以後變為暗褐色,有分隔1~6個。孢子梗頂端多分枝,枝梗頂端膨大,其上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至橢圓形,透明。田間病葉上大量形成不規則形、黑色、堅硬的菌核。

  大蒜灰霉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過冬、夏,以後借散落在土壤表層或附著在病株殘體上的灰霉(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田間傳播蔓延。風雨、流水、工具及田間操作都可以成為病菌傳播的媒介。大蒜灰霉病的發生除了與品種抗性有關外,還受氣候、土質及栽培技術的影響。春季降雨多,田間濕度大;土質粘重,透水性差;種植密度過大,田間通風透光不良;播期過晚,苗子長勢差;偏施氮素化肥,植株抗病力減弱等有利於病菌繁殖和傳播。在冷庫中貯藏的蒜薹,當庫溫變化大、塑料袋中濕度大結成水滴時,也易發生灰霉病。

  防治方法:

  第一,選用抗病品種。

  第二,選擇地下水位低、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地段種植。整平廂面,設排水溝,防治田間積水。

  第三,施用有機肥作底肥,增施磷、鉀肥,避免過量施用氮肥及灌水,合理密植,防止植株徒長。

  第四,田間發現中心病株后,及時拔除並噴布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第五,貯藏蒜薹的冷庫和其中的貨架,在使用前噴0.3%~0.5%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葉枯病

  葉枯病不但危害大蒜,而且危害大蔥、洋蔥、韭菜等蔥蒜類蔬菜。在國內分佈廣,危害重,90年代以來曾在陝西、江蘇、雲南等大蒜產區暴發流行,損失很大。

  危害表現:葉枯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蒜薹,多從下部老葉尖端開始發病。發病初期病斑呈水漬狀,葉色逐漸減褪,葉面出現灰白色稍凹陷的圓形斑點。病斑擴大后變為灰黃色至灰褐色,空氣濕度大時為紫黑色,病斑表面密生黑褐色霉狀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後散生小黑點,即子囊殼。病斑形狀不整齊,有梭形和橢圓形。病斑大小不一,小的直徑僅5~6毫米,大的可擴展到整個葉片。發病部位由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擴展蔓延。蒜薹一抽出就可染病,病斑和葉片上的一樣。發病嚴重時,地上部提早枯死,花薹不易抽出甚至枯黃,使蒜頭和蒜薹產量降低;蒜頭因未充分成熟,不耐貯藏;染病蒜薹不但外觀品質大大降低,而且在冷藏期間病部失水凹陷或腐爛斷條。

  發生規律:病原菌屬真菌中半知菌的匐柄霉屬。子囊殼球形,黑褐色。每個子囊殼內有子囊20~30個,子囊黑色,長筒形,子囊之間有絲狀物相隔。每個子囊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多細胞,有縱、橫隔膜。

  以菌絲體或子囊殼在病株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借風、雨、灌溉水、種瓣、肥料、人、畜、工具等媒介傳播。葉枯病菌為弱寄生菌,生長健壯的植株不易染病。常與紫斑病同時發生。雨量多、濕度大、氣溫高及缺肥、植株早衰的田塊發病較嚴重。

  防治方法:

  第一,加強栽培管理,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抗病力。

  第二,加強田間排水及鬆土保墒工作,降低田間濕度,控制發病條件,田間操作時避免損傷葉片,以減少傷口。

  第三,及時發現病株,收集后燒毀或深埋。

  第四,播種前種瓣用40~50℃溫水浸泡90分鐘,預防種瓣帶菌。

  第五,發現中心病株后,噴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敵枯唑(葉枯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殺枯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為增強藥液在葉片上的附著力,藥液中可酌情加入0.1%的洗衣粉。

紫斑病

  紫斑病又名黑斑病,除危害大蒜外,還危害大蔥、洋蔥等蔥蒜類蔬菜。我國南北各蒜區均有發生。

  危害表現:病菌主要危害蔥蒜類蔬菜的葉部,大蔥和洋蔥的花梗也易染病。最初在葉或花梗上出現白色、稍凹陷的小斑點,病斑中央呈淺紫色。以後病斑很快擴大為橢圓形或紡錘形,紫色,稍凹陷。約2~3周后,病斑上產生黑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常形成同心輪紋狀。如果條件適宜,病斑繼續擴大,繞葉或花梗一圈,使葉或花梗折斷。染病鱗莖收穫后,常從假莖基部發病,形成軟腐,病部顏色為深黃色或紅色。

  發生規律:病原菌屬真菌中的半知菌。分生孢子長棒形或圓筒形,褐色或黑褐色,有7~13個橫隔膜。分生孢子的上部有細長、五色的頂胞。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附著在病株殘體、種子上及土壤中越冬,或直接以分生孢子越冬。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植株葉片的氣孔或傷口入侵。陰雨多的年份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第一,播種前種瓣用40~45℃溫水浸泡90分鐘;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藥劑用量為種瓣重量的0.5%;或用40%多菌靈膠懸劑50倍液浸種4小時,預防種瓣帶菌。

  第二,實行3~4年輪作,避免與蔥蒜類蔬菜連作。

  第三,發病初期噴布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

白腐病

  大蒜白腐病是蒜田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自1992年以來危害日趨嚴重,秋播蒜區也有發生。

  危害表現:染病植株一般先從外部葉片的葉尖出現黃色或黃褐色條斑並向葉鞘及內葉發展,植株生長緩慢,較正常植株矮小,假莖變軟、腐爛,後期整株發黃枯死,受害組織呈灰黑色並出現灰白色菌絲層和黑色菌核。染病蒜瓣的受害處,初期表皮出現水浸狀病斑,病斑組織下陷,邊緣無色或淺褐色,凹陷處有白色菌絲,以後在組織內外產生黑色菌核。根部染病後,最初呈水浸狀,以後變軟、腐爛。

  發生規律:病原菌屬真菌中半知菌的小核菌屬。菌核多為圓形,表面光滑,黑色,大小為0.5~1毫米,單生或相互重疊。菌核萌發時表面破裂,從中伸出菌絲。菌絲上生小瓶梗。小瓶梗上著生分生孢子。孢子圓形,透明。

  白腐病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和病株殘體內越冬,翌年春季菌核萌發產生菌絲,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再侵入大蒜組織,造成根系變軟腐爛或組織干腐。但田間病株上的新菌核,當條件適宜時可不經休眠,繼續萌發產生菌絲,形成再侵染。種瓣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

  白腐病菌的菌絲在6℃下不生長,最適生長溫度為12~19℃,高於25℃生長受抑制。菌核在高濕條件下很快萌發,乾燥環境使菌核的生活力大大降低。所以,春末夏初多雨時,病情發展較快,夏季高溫乾燥時,病情發展較慢。長期連作,排水不良的地塊發病較嚴重。

  防治方法:

  第一,避免連作,實行3~4年輪作。

  第二,選擇地下水位較低、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大蒜,加強鬆土保墒,降低地表濕度。

  第三,經常進行田間檢查,及時發現中心病株,在未形成菌核時連根帶土挖出深埋。

  第四,播種前,種瓣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拌種,藥劑用量為種瓣重量的0.3%。拌種的方法是,先將藥粉用適量水溶解,裝在噴霧器中噴拌種瓣,晾乾后播種。

  第五,田間發病初期,噴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

蚜蟲

  危害大蒜的蚜蟲有蔥蚜、桃蚜、棉蚜、豆蚜和蘿蔔蚜。

  發生規律:蚜蟲以卵在蔬菜、棉花或桃樹枝上越冬,也可以成蟲和若蚜在溫室、大棚、菜窖等比較溫暖的場所越冬並繼續危害,靠有翅蚜遷飛擴散。溫暖、乾旱的氣候有利於蚜蟲的發生,春、秋兩季危害嚴重,夏季高溫多雨危害減輕。

  防治方法:蚜蟲的防治要採取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①農業防治:基本方法是清潔田園。在秋季蚜蟲遷飛前,清除田間地頭的雜草、殘株、落葉並燒毀,以減少蟲口密度。

  ②化學防治:及早噴葯防治,把蚜蟲消滅在點、片階段。用於噴布的農藥可選用50%抗蚜威1000倍液,或10%吡蟲啉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還可以用1.5%樂果粉劑在清晨或傍晚有露水時噴撒,每畝(667平方米)用量1.5~2千克。最好用不同藥劑輪換噴施,以免蚜蟲產生抗藥性。

  ③物理防治:利用蚜蟲對不同顏色光線的趨、避性進行誘蚜或拒蚜。誘蚜的方法是:用木板、玻璃或白色塑料薄膜製成長1米、寬0.2米長方形牌子,正反兩面都塗上橙黃色塗料,再刷上10號機油。把黃牌插在田間,引誘有翅蚜飛到黃牌上被粘住,每畝(667平方米)需設黃板30塊。拒蚜的方法是:將銀灰色塑料薄膜剪成寬20厘米左右的條帶,兩端拴在竹竿上,插在田間植株的上方,可以起到避蚜作用,減少有翅蚜的遷入。

  ④生物防治:在田間分放人工繁育或人工助遷的七星瓢蟲、草蛉等天敵,以捕食蚜蟲,減輕危害。

根蛆

  根蛆又叫蒜蛆、地蛆、糞蛆。常見的是種蠅.和蔥蠅的幼蟲。種蠅危害蔥蒜類、瓜類、豆類、菠菜及十字花科蔬菜,蔥蠅只危害蔥蒜類蔬菜。

  危害表現:種蠅的成蟲比家蠅小,體長約6毫米,暗褐色,頭部銀灰色,胸背上有3條褐色縱紋,全身有黑色剛毛。翅1對透明,翅脈黃褐色。卵長。橢圓形,稍彎曲,乳白色,表面有網紋。幼蟲似糞蛆,乳黃色,體長7~9毫米,尾端有7對肉質突起。 蛹長4~5毫米,橢圓形,黃褐或紅褐色,尾端有6對突起 蔥蠅的形態與種蠅相似。

  發生規律:種蠅和蔥蠅在南方1年發生1代。一般以蛹在土中或糞堆中越冬,成蟲和幼蟲也可以越冬。翌年早春成蟲開始大量出現,早、晚躲在土縫中,天氣晴暖時很活躍,田間成蟲數量大增。

  種蠅和蔥蠅都是腐食性害蟲,成蟲喜歡群集在腐爛發臭的糞肥、餅肥及圈肥等有機物中,並在上面產卵,或在植株根部附近的濕潤土面、蒜苗基部葉鞘縫內及鱗莖上產卵。卵期 3~5天,卵孵化為幼蟲后便開始危害。幼蟲期約20天,老熟幼蟲在土壤中化蛹。

  幼蟲在蔥蒜類蔬菜地下部根與假莖間鑽成孔道,蛀食心葉部,使組織腐爛,葉片枯黃、萎蔫乃至成片死亡。受害輕者,植株生長衰弱,植株矮小,假莖細,葉片小而少,生長點不能分化花芽,或者花芽不能正常發育成蒜薹,抽薹率降低,獨頭蒜增多,對產量影響很大。

  一般春季危害重,夏季較輕。大蒜在爛母時期發出特殊臭味,招致種蠅和蔥蠅在表土中產卵,所以大蒜在爛母期受害最嚴重。

  防治方法:

  第一,選用麥茬地,深耕曬壟。

  第二,有機肥必須經過高溫發酵,充分腐熟后再施用。在堆制有機肥時,用90%晶體敵百蟲150克,對水50升,稀釋后噴洒在750千克的有機肥中,充分混勻,可收到殺滅及預防種蠅的效果。

  第三,施用有機肥作底肥時,要深埋入土中並與種瓣隔離。

  第四,播種前剔除發霉、受傷、受熱、受凍的蒜瓣,以免腐爛時招致種蠅和蔥蠅產卵。選出的健康種瓣用80%敵百蟲原粉20倍液拌種,每50千克種瓣用藥液5千克。也可以用 50%辛硫磷乳油100~150毫升,加水25~30升稀釋,拌種瓣 200~250千克,隨拌隨播。

  第五,幼蟲發生初期用2.5%敵百蟲粉劑撒在植株基部及周圍土壤中。也可以將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除蟲菊酯4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裝在噴霧器中,將噴頭中的旋水片取出,把藥液注入根部土壤中,可消滅早期幼蟲。

  第六,成蟲發生盛期用糖酒醋液誘殺成蟲。糖酒醋液的配方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敵百蟲原粉1份,裝在盆中調勻,加蓋,分放在田間,待晴天開蓋誘殺。

  第七,在大蒜爛母期要少灌水,減少成蟲產卵量。

蔥薊馬

  蔥薊馬又叫煙薊馬、棉薊馬。主要危害蔥蒜類蔬菜,還可以危害瓜類和茄果類蔬菜。

  危害表現:成蟲蟲體細小,長約1.3毫米,寬約0.3毫米,翅展約1.8毫米。體色從淡黃色到深褐色。翅細長,透明,淺褐色,翅脈黑色,翅的周緣密生細長毛。卵極小,橢圓形,一側向內彎曲,乳白色。若蟲如針尖大小,肉眼不易發現,全體呈淡黃色,形狀似成蟲,無翅或僅有翅芽。蛹深褐色,形似若蟲,生有翅芽。成蟲和若蟲以刺吸口器吸取葉片中的汁液,被害葉片上形成許多長形的灰白色斑點,嚴重時葉片扭曲、皺縮,葉尖枯黃,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使產量降低,品質變差。

  發生規律:蔥薊馬在1年發生10代以上。主要以成蟲和若蟲潛藏在蔥、洋蔥、蒜的葉鞘內及在雜草、枯枝、落葉和土縫中越冬。翌年春季開始活動,繼續危害,5~7月危害最重。

  成蟲性活潑,善飛翔,可借風勢傳播到遠方,怕陽光直射,白天躲在葉背面或葉鞘內,早、晚和陰天轉移到葉面取食。成蟲在葉和葉鞘組織中產卵,卵散生,。雌成蟲亦可進行孤雌生殖。

  蔥薊馬喜溫暖、乾旱的氣候,多雨季節活動受到限制。大蒜生長期間,在南方主要發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此期間氣候溫暖,如果少雨乾旱,則有利於蔥薊馬的繁殖,造成嚴重危害。

  防治方法

  第一,不與其它蔥蒜類蔬菜連作,實行3~4年的輪作。

  第二,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及枯枝落葉。

  第三,溫暖乾旱季節勤灌水,抑制蔥薊馬的繁殖和活動。

  第四,勤檢查,發現蟲情后,及時噴40%樂果乳油與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混合液。

蟎類

  危害大蒜的蟎類害蟲主要有3種,其基本危害表現、生物學特性、危害癥狀,及對應有效的防治方法如下。

  (1)根 蟎 分佈廣,繁殖快,危害重,是大蒜田間及貯藏期間的危險害蟲。成蟎體長0.58~0.81毫米,寬卵圓形,似洋梨狀,表面白色,光滑發亮,有4對短而粗的足卵橢圓形,長約0.2毫米,乳白色,較透明。以成蟎及若蟎在大蒜植株內或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卵在大蒜鱗莖內越冬。成蟎在大蒜鱗莖基部的凹陷處產卵,多為單粒或數粒,每個雌蟎約產卵600粒。一般為20~30天繁殖1代。發育適溫為20~25℃。易發生在有機質豐富的酸性沙質土壤中。成蟎及若蟎蛀食大蒜植株的鱗莖,使被害鱗莖腐爛發臭,地上部枯萎死亡。貯藏蒜頭被害時,在潮濕條件下也會腐爛發臭,在乾燥條件下則成為空殼。

  (2)腐嗜酪蟎 為世界性害蟲,分佈廣,繁殖快,危害重。主要危害貯藏蒜頭,近年來在大蒜田間也有發生。成蟎卵圓形,體長0.51~0.61毫米,寬0.27~0.29毫米。體表光滑,乳白色,半透明,有.4對短而粗的足。卵長橢圓形,長0.09~0.12毫米,寬0.05~0.08毫米,乳白色。以卵、若蟎或成蟎在蒜頭內越冬。成蟎在大蒜鱗莖莖盤上的蒜瓣基部縫隙處產卵,或在被害部位的孔洞中產卵,多數產卵成堆,少數為單粒。每頭雌蟎產卵85~100粒。繁殖適溫為20~24℃,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腐嗜酪蟎具群居性,喜生活在潮濕霉爛的環境中。成蟎及若蟎危害蒜頭時,初期蛀食蒜瓣表面,以後逐步蛀入蒜瓣內部,形成許多不規則的孔洞。被害蒜頭在潮濕條件下腐爛,在乾燥條件下則枯黃乾癟。在田間;植株鱗莖基部受害后,則引起腐爛發臭,導致植株枯死。

  (3)癭 蟎 又叫鬱金香蟎,分佈廣,為世界性害蟲。除危害蔥蒜類蔬菜外,還危害麥類、玉米及樹木等。成蟎體形很小,為胡蘿蔔狀乳黃色蠕形蟲。雌蟎在蒜瓣表面產卵,多為單粒,極少數產卵成堆。卵近球形,乳白色,略透明。初孵出的若蟎五色,半透明,脫皮后逐漸變為乳白色,隨著蟎齡的增大,體色略有加深。繁殖的最適氣溫為15~20℃,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70%~95%。氣溫低於3℃、空氣相對濕度低於60%時,生育停止。以成蟎及若蟎危害貯藏的蒜頭,有時田間蒜頭也可受危害。多從蒜頭的莖盤邊緣縫隙處入侵,在蒜瓣基部的肉質部刺吸汁液,以後逐漸轉移到蒜瓣的尖端部危害,使蒜瓣逐漸萎蔫、變褐、乾枯,蒜頭成為空殼。在濕度高的條件下,被害蒜頭的傷口還會感染許多病菌,使蒜頭腐爛發臭。癭蟎還是病毒病的傳毒媒介,帶毒量大,傳毒快,毒期長,危害重,對大蒜的傳毒率達100%。凡被癭蟎危害過的大蒜,播種后長出的幼苗呈現多種病毒病癥狀,生長緩慢,不抽薹,不形成蒜頭,或形成獨頭蒜。

  蟎類害蟲防治方法:根據大蒜蟎類害蟲可在蒜頭貯藏期間發生,又可在田間生長期間發生的特點,防治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蒜頭貯藏期間如發現蟎類危害時,可用硫黃粉熏蒸。每1立方米空間用硫黃粉100克,加入少量鋸木屑,拌勻后裝在容器中,放在蒜頭貯藏室內,點燃后將門窗封閉,熏蒸24小時,殺蟎效果達100%,但對卵無效,可待卵孵化后再熏蒸1次。

  第二,不與大蔥、洋蔥、韭菜連作,也不要毗鄰種植,實行3~4年輪作。

  第三,播種前嚴格選種,淘汰有病、蟲的蒜瓣,再將入選種瓣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浸泡24小時,殺蟎效果可達100%。掰蒜后剩下的蒜皮、蒜根、蒜薹殘樁及莖盤要全部集中燒毀,以減少侵染源。

  第四,播種時先在播種溝中均勻撒入辛硫磷顆粒劑,每畝(667平方米)3~4千克。

  第五,大蒜在田間生長期間用80%敵敵畏乳油300~400倍液灌根。

  第六,及時清除田間被害植株,燒毀或深埋,以減少蟎源。

大蒜糞蚊

  大蒜糞蚊是屬於雙翅目糞蚊科的害蟲,對吉林省栽培的一些大蒜品種造成危害。在大蒜整個生育期都可危害,是大蒜生產上的危險害蟲。

  危害表現:雌性成蟲體長2.5~2.8毫米,體寬1~1.1毫米;雄性成蟲體長2.1~2.5毫米,體寬0.8~1毫米,翅展4.5~5毫米。全身黑色,有光澤,頭小,有1對複眼,3個單眼。觸角短而粗,黑色。頭下有短而粗的喙。中胸兩側具有能飛翔的前翅1對,翅膜五色透明。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腹部圓筒形,雌蟲可見8個腹節,雄蟲可見7個腹節。

  卵長橢圓形,長約0.2毫米,初期乳白色,以後變為黃色。

  老熟幼蟲體長3.9~4.1毫米,寬0.6~0.8毫米,黃褐色,頭部后緣有很深的縱切痕。腹節無足,蠕動行走。蟲體表面有剛毛。

  蛹體長2.5~3毫米,寬0.5~0.8毫米,頭部很像幼蟲,無刺。蛹末節鈍圓形。成蟲羽化時由蛹皮背面的「T」字形垂直裂縫中鑽出。

  發生規律:大蒜糞蚊以蛹或老熟幼蟲在土壤或被害蒜頭中越冬。成蟲在大蒜植株根部土壤表層內產卵,多數產卵成堆,少數散產。孵化后的幼蟲聚集在大蒜的假莖基部,由外向內蛀食,破壞假莖組織,使植株萎蔫枯死。當蒜瓣形成時,幼蟲則蛀食蒜瓣外的嫩皮部分,使蒜瓣變軟、變褐、腐爛,瓣肉裸露,甚至引起整個蒜頭腐爛。幼蟲具群居性,在被害植株內常有數條乃至數十條聚集在一起。

  生育期適溫為15~27℃,適宜的土壤濕度為土壤相對持水量的70%~95%。成蟲具趨腐性,喜歡在潮濕、弱光及有腐爛物的環境中活動。

  防治方法

  第一,避免連作,實行3~4年輪作。

  第二,春播地區於秋季深耕翻地,消滅越冬蟲蛹及幼蟲。秋播地區於夏季深耕翻地,實行曬壟,消滅殘留在土壤中的蟲蛹及幼蟲。

  第三,大蒜生長期間加強除草、鬆土,使植株根際周圍的表土乾燥,抑制蟲卵孵化及幼蟲活動。

  第四,成蟲期噴洒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幼蟲期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

豌豆潛葉蠅

  俗稱夾葉蟲、葉蛆。屬雙翅目潛蠅科。主要危害豌豆、蠶豆、油菜、大白菜、芥菜、雪裡蕻、甘藍、萵苣、芹菜及蔥蒜類蔬菜。

  危害表現:成蟲是一種小型蠅子。體長2~3毫米,翅展5~7毫米,翅1對透明,腹部灰黑色,背部暗黃色。複眼橢圓形,紅褐色。

  卵橢圓形,灰白色,略透明。

  幼蟲為長圓筒形,體表光滑柔軟,初孵化時為乳白色,以後變為黃褐色。

  蛹為卵圓形,略扁,最初為黃色,后變為褐色。

  發生規律:豌豆潛葉蠅1年發生3~5代。南方以蛹或幼蟲越冬。早春天氣轉暖后,成蟲羽化,在大蒜葉片背面產卵,多數產在葉片背面邊緣的葉肉組織里。1頭雌蟲可產卵45~90粒。卵孵化為幼蟲后,潛入葉片上下表皮間取食葉肉,使被害葉片出現許多灰白色、彎彎曲曲的潛道。隨著幼蟲的長大,潛道由細變粗,最後在潛道末端化蛹,或在葉表皮破裂時落在土裡化蛹。嚴重時1片葉中有幼蟲數十頭,葉肉幾乎全部被吃光,僅剩下兩層表皮,致使葉片乾枯。春、秋兩季危害較重,夏季高溫不適宜潛葉蠅的生長發育,危害較輕。

  防治方法

  第一,清除田間受害葉片,集中深埋或燒毀,消滅幼蟲和蛹。

  第二,在成蟲產卵盛期至卵孵化為幼蟲的初期,噴洒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輪紫斑跳蟲

  大蒜輪紫斑跳蟲主要危害蒜苗。

  危害表現:成蟲近球形,紫黑色,柔軟,體長約l毫米,頭部有觸角1對,為咀嚼口器,腹部近球形,后腹部有發達的彈跳器,彈跳非常迅速。

  若蟲形態與成蟲相似。

  發生規律:該跳蟲多群集於低洼潮濕地帶的腐殖土壤內,以成蟲及若蟲在土塊下越冬。抗寒性較強,當氣溫上升至10℃左右時,便開始活動危害。一般是群集在蒜苗下部1~5片葉上,主要啃食葉正面的葉肉,先將葉尖上的葉肉吃成小孔洞,再向葉基部啃食。危害嚴重時,每株受害蒜苗上有蟲數十隻乃至近百隻,將葉肉啃食殆盡,只留下葉脈,使葉片成為網狀,最後葉脈也乾枯,致使整個蒜苗枯死,造成缺苗斷壟。

  防治方法

  第一,實行輪作,深翻地,消滅越冬的成蟲和若蟲,減少蟲源。

  第二,使用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作底肥,進當控制灌水,加強鬆土保墒,防止土壤表層過分潮濕。

  第三,噴洒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重點噴洒植株下部葉片及植株周圍地面,消滅其中的成蟲及若蟲。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