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當今世界的皇帝

南師說:

這是一個好像最講民主平等自由的時代,其實現在全世界的皇帝姓「錢」,都是錢做主,以錢來決定貴賤,沒錢就沒自由。沒有真正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修養、學問修養,有的只是亂七八糟的所謂個性張揚和向錢看,變成聽「錢」指揮,連科學研究、教育、學術都在聽「錢」指揮,為就業忙,為錢忙,沒有精神支柱,一旦失業,就天塌下來一樣。

——《南懷瑾講演錄》

某女士:老師,是不是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南師:不是,自古以來不是這樣的。

某女士:司馬遷也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南師:司馬遷那個話是諷刺人的,不好點穿。這個問題就是社會的演變史了,由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了工商業、發展了科技,是好事情。但是,也變成了商業的發展,全世界化的工商業競爭,他們忘記了根本。工業革命,因為學問、知識、科技的指導,使他們發了財,結果大家都向錢看。等於兩夫妻都是教授,大學問家,生了孩子以後,專門管孩子了,跟著孩子在跑;孩子又跟到下一代孫子去跑了,結果老的都沒有用了,被孫子他們玩掉了。所以迴轉來,我們還是要做主動,不隨這些孩子們亂跑。

Advertisements

我常常說,物質科學的發展,精密科技的發展,是工商業的進步,給人類帶來了生活上許多便利,但是,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幸福;換一句話說,精密科技及工商業的發展,反而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煩惱,沒有帶來安詳。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新的人類文化。

應用科學的發展、精密科技的發展成果它本身沒有錯;至於如何使用它,才給人類帶來安詳,帶來生命的安定,這是很重要的題目。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

幾個有名的聖哲之教,都是醫治人性惡習的藥方。因為我們的民族性,存在有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無信、無恥的老毛病。所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開了「仁、義、忠、孝、禮、智、信」等藥方。老子開的,是「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三味偏方,也可治百病的。印度人歷來存在階級仇視,所以釋迦牟尼開了「平等、慈悲」兩味大葯。兩千多年前的西方風氣,太過自私狹隘,又加粗暴,所以耶穌開了「博愛」一味單方。不過,現代人看不起老古方,拚命要向唯錢主義,去買新發明的西藥吃,實在不知道那些化學劑品的葯,今天說對,明天又說不對,恐怕不一定靠得住吧!小心為妙啊!人性,有善惡兼具的根底,去惡為善是健康的人生,蔽善從惡便是病態的人生。可惜人們喜歡以病為樂,因此造成人類史,是一部病理學醫案史。所以中西的聖哲們,也只好永遠擔任醫療的護理工作了。……

Advertisements

古人說:「人間莫若修行好,世上無如吃飯難。」又說:「美人賣笑千金易,壯士窮途一飯難。」……「食」和「貨」,確是人類基本需求,不可或少的東西。但從人類文化的人生哲學角度來講,「名、利、財、貨」「富貴功名」「權位金錢」,都只是在生存生活上,一時一地的應用條件而已。它的本身,只能作為臨時臨事時所需要支配的機制,根本上,它都非你之所有,只是一時一處歸於你之所屬,偶爾擁有支配它的權利而已,並非究竟是歸於你的所有。因為你的生命也和「功名富貴」那些現象一樣,只是暫時偶然的存在,並非永恆不變的永生。可惜那些大如開國的帝王們,小如一個平民老百姓,大都不明白「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因果法則,都以為那是我所取得的,而且千秋萬代都應統屬於我的所有,誰知恰恰相反。反而變成後世說故事的話柄,惹得人們的悲歡感嘆而已。如果能夠在這個利害關頭,看得破,想得開,拿得穩,放得下的,就必須先要有「知止而後有定」,乃至於「慮而後能得」的平素涵養功夫。尤其對於「物格」、「知至」的道理,是關於「內明」、「外用」的鎖鑰,更須明白。然後才能起用在「親民」的大用上,完成「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功德。

——《原本大學微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