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微居然有極限!怪不得我們要用電子顯微鏡!

星馳科普 第23期:光學顯微居然有極限!怪不得我們要用電子顯微鏡!

注意,文章為頭條號 俊采星馳(QQ訂閱號:juncaixingchi)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歡迎在評論區提出不同意見和疑問。

很多人都認為,光學是沒有極限的,也很不理解為何光學顯微鏡存在極限,其實這一切的原因歸於:光學衍射極限。

由於光是一種電磁波,具有衍射和干涉的特性。

圖 1. 光學顯微鏡簡化示意圖

如上面的簡圖所示,紫色箭頭表示的物體 PQ 經過物鏡等之後在相機上成像為P'Q'。由於光的衍射,物體上的點如P、Q,在相機上並不是單獨的點,而是一個個有一定大小的斑,被稱為夫琅禾費衍射斑(或稱艾里斑),如右側的同心圓所示。那麼,當 P'、Q'相距太近的時候,兩個斑會疊加導致難以分辨。這就要求物體上的 P、Q 要相距一定的距離。

Advertisements

1873 年,德國物理學家、卡爾蔡司公司的恩斯特·阿貝(ErnstAbbe)首次推算出衍射導致的解析度極限。根據瑞利判據——「當一個像斑的中心落到另一個像斑的邊緣時,就算這兩個像剛好能被分辨」,顯微鏡能分辨的物體上兩點P、Q 的最小距離 h 為:

這個公式就是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公式,或稱為光學衍射極限。(注意此處的解析度與通常說的顯示器解析度含義不同)

其中λ為光的波長,n為物方的折射率,θ為物體與物鏡邊緣連線和光軸的夾角。如上圖所示。為方便起見,其中的

通常稱為數值孔徑,簡寫為 NA。

攝影領域常用 f/# 或稱光圈值來描述鏡頭,光圈值與數值孔徑可以相互換算。對於一枚光圈為 2.0 的鏡頭來說,數值孔徑為0.25,其分辨能力約 1.2 微米。

Advertisements

目前常用的高倍物鏡 NA 最大為1.49,可以算出,對於可見光,比如波長 500 納米的綠光,顯微鏡的解析度約為 200納米。所以,即使再提高物鏡的放大倍率,也不能提高顯微鏡的解析度。

而 200 納米這個數值也就通常被稱作衍射極限。

所以,低於200Nm的通常我們會用電子顯微鏡(無色)來掃。

感謝閱讀。

頭條號:俊采星馳 , QQ公眾號:俊才星馳(juncaixingchi)。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