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保五臟,怎樣才能軟化血管、降血壓?

五味是如何分入五髒的呢?

大家都知道,平時飲食要講究科學,吃得飽、吃得多並不一定代表吃得好。吃得好就是說身體所攝入的各種營養的比例合理,符合身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攝入的能量與消耗的能量大體一致,這樣的飲食方式才是最科學的。

那麼,什麼樣的食物才符合身體的需求呢?在中醫學里,食物的味道大體有5種,即酸、甜(甘)、苦、辣(辛)、咸,這五味在人體里分入五臟。如果能將這五味合理攝人,便可使身體所需的營養達到一種平衡:

【五味適度保五臟】

《素問•宣明五氣》中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那麼,五味是如何分入五髒的呢?

(1)酸入肝

就是說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經常吃不僅可以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有防治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的功效。酸味食物還可以解酒,促進膽汁和胰臟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脅滿脹。

Advertisements

酸也能收斂,比如說男性朋友的前列腺肥大,女性朋友產後尿失禁、白帶太多,或拉肚子,通常都可以用酸來收斂。中醫學上在講到酸時,都會連帶著提到「澀」,酸、澀兩個合在一起,澀也有收斂的意思。收斂包括傷口的收口癒合,食物中以酸梅最典型,醋也一樣。

(2)辛入肺

「辛」即為辛辣,「辛」有尖銳而強烈之意。我們經常吃的蔥、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氣、通竅達表、通順血脈的「二通」的作用「辛」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可解痙,意思是說對於肌肉緊張引起的頭痛、偏頭痛、肌肉關節疼痛,或者心臟血管收縮痛,這時候給予一點辛,往往可以收效。

(3)苦入心

苦味具有除濕和利尿的作用。平時適當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以清心瀉火,例如苦瓜、蘿蔔葉、大頭菜等。在中醫中說,苦味人心經、心包經、小腸經,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針的變態反應,紅、腫、熱、痛等)或小腸經旺(小腸、十二指腸感染、發炎,引起拉肚子、潰瘍、糜爛,或熬夜后舌頭腫脹刺痛,好像被燙到一樣)時,可以通過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來緩解一下。

Advertisements

(4)咸入腎

中醫說的「咸」不是專指鹽,而略相當於現在講的「礦物質」,包括咸寒、咸涼、咸溫、咸干、咸平多種。鹹味能滋養腎氣,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嘔吐、腹瀉、大汗之後喝一點淡鹽水,可以保持正常的代謝。

(5)甘入脾

就是說適當地吃一些甜的東西如山藥、香蕉、大棗等,可補養脾胃,補充人體的熱量,解除身體疲勞。甜味還會使人放鬆,所以,工作壓力大的人適當吃點甜食可以睡得很香甜。

在冬天可以吃一些甜食,以減少憂鬱、低潮、沉悶等情緒。甜食不一定是糖果、餅乾、點心、水果,事實上許多含澱粉、果糖的食物都是很適合的。

【偏嗜五味要傷五臟】

從上述可以看出,五味各具功效,但是對某一味過於偏嗜,則是不可取的、一個大將再有本事,面對強敵,不取聯合之道,自然會將自己累死。在許多時候,我們對食物的需求與營養無關,只是對某種口味的慣性依賴而已。

比如說,許多南方的朋友特別愛吃辣,這與南方的氣候有關,南方濕氣大,吃辣可以除濕,這是人與自然相應的一種平衡機制,但北方地區就不同了,除了農曆六月暑濕之外,大多數時候都是比較乾燥的,此時如果再多吃辣的就會使肝火上炎,很容易上火

傳統中醫講究中庸之道,凡事要講究一個度。五味人臟,適量、均衡才能補益臟器,但如果偏嗜某一味,或者說某一味過重,都會傷害相應的臟器。比如說,工作累了時吃上一塊糖,就會感覺有勁了,因為脾胃屬於中焦,甘入脾,這樣及時補足了中氣。但是,甜味食物吃多了又會傷害到腎臟。

《素問•五臟生成》中有言:「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假如過多地食用甘味食物,就會傷害到腎臟,引起骨骼疼痛甚至不能站立,還會使頭髮脫落。因為,甜味在五行里屬於土,腎屬水,脾土太過就會克制腎水。

所以說,人體只有五味均衡、營養均衡,脾胃才會健康,身體才會健康。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指出:「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

這是什麼意思呢?大意就是說,平時應當慎重地調整飲食的五味,使它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應該調配適當,這樣才能使人體的骨骼結實強壯,筋脈變得柔和靈便,氣血充足流暢,肌肉豐滿,皮膚細膩。

高血壓的哪些事 微信號sangaook高血壓的哪些事是一群專業醫生開辦的微信號,免費提供三高防護,養生知識。歡迎關注。

☟ 點「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