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損傷的癥狀和體征——腦疝

腦疝是指顱內壓增高后,顱內各腔室間出現壓力差,推壓部分腦組織向靠近的解剖間隙移動,引起危及患者生命的綜合征。常見的有小腦幕切跡疝和枕骨大孔疝。

(一)小腦幕切跡疝

小腦幕切跡疝包括小腦幕切跡上疝(小腦蚓部疝)和小腦幕切跡下疝,最常見的為小腦幕切跡下疝(又稱顳葉鉤回疝)。正常情況下,顳葉內側的結構靠近小腦幕緣,包括海馬回、鉤回、海馬旁回(內側為海馬回和齒狀回)。當出現幕上血腫或嚴重腦水腫時,幕上壓力升高,推移小腦幕緣旁的上述結構向幕下移動,移動過程中壓迫行經腳間池的動眼神經、同側大腦腳和大腦後動脈,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腦疝發生早期,由於動眼神經的副交感支位於神經表面,最先受累,表現為同側瞳孔最初縮小,旋即擴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隨著腦疝進一步發展,同側大腦腳受壓,表現為對側肢體偏癱,病理征(+)。大腦後動脈受壓,引起枕葉皮質梗死。由於中腦受壓,影響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功能,患者出現昏迷。腦疝晚期則表現為雙側瞳孔散大、固定、深度昏迷,伴有雙側病理征(+)和陣發性去大腦強直,腦幹由於長期移位和受壓,發生繼發性損傷,患者生命體征出現紊亂。

Advertisements

(二)枕骨大孔疝

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小腦扁桃體向下移動,疝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由於枕骨大孔前部容納延髓,腦疝發生時小腦扁桃體向前擠壓延髓,導致延髓腹側的呼吸和心血管中樞受累,故小腦扁桃體疝病情發展較快,而意識障礙多不明顯,臨床上並無特殊表現和先兆,如突然發生呼吸衰竭,患者往往因搶救不及而死亡。因此,對顱后窩血腫患者,應適當擴大手術指征,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最好在ICU病房中進行監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