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沾染的理財壞習慣

1投資渠道過於單一

股票、房產、債券、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渠道越來越豐富,可是不少人總是習慣於單一的投資渠道,喜歡把所有的資金都集中投資於一種產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的壞處就在於,沒有分散風險的機制和可能,當單個市場出現較大變化時,投資者缺乏有效的風險規避手段。

2過度害怕風險

股市,有風險;房產,被調控;理財產品,不好說……風險意識沒有錯,可是過度放大風險就不是一個好習慣了。在投資的過程中,有的人由於擔心承擔風險,甚至不願意對投資和投資產品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就盲目地說「不」,他們主要選擇的投資工具是儲蓄,原因在於儲蓄最安全。追求安全性沒有錯,但是產品的收益與風險是匹配的,投資的過度保守是資產的敵人而不是朋友。

3投資無主見

很多人在購買幾百元、幾千元的商品時很謹慎,會認真比較產品的質量、價格,甚至不惜把網上的評價翻得底朝天,可是在面對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投資時,卻總是人云亦云,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什麼,「我聽說」、「他介紹的准沒有錯」,根本不了解自己投資的是什麼就貿然跟風,結果呢?

4投資規劃患「近視」

買車、買房,有的人看得見這些中短期的目標,卻很少願意花心思考慮遠期的目標,像自己的退休金、子女的教育金,因為這些目標距離現在還有十幾年或是幾十年,需要的資金也比較龐大,「忽視」反而讓自己的心理輕鬆。

5沒有應急儲備金

家庭資產頗豐,卻缺乏可隨時調用的活期資金,一旦出現緊急狀況時,可能會給家庭財務帶來很大的威脅。一般來說,在家庭資產中,必須留備6~12個月的資金作為應急儲備金,一是應對家庭出現意外時的資金用度;二是防範失業等風險出現時,家庭收入能力銳減,尤其對於高收入家庭來說,應急儲備金更要準備充分。

6只追求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是選擇投資產品的「剛性指標」,不過對於不同結構和不同投向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實現的機率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盲目聽信了"預期收益率"的預測,你在投資中難免會栽跟頭。

7固定資產比例過高

升值能力強是人們青睞房產投資的主要原因,在不少人的資產表上,房產等固定資產佔據了絕大部分比例,金融資產比例極低。但是房產的單個價值高,變現能力弱,過度的集中會給財務的流動性帶來很大的問題。

8投資過於分散

這裡投一點,那裡投一點,股票籃子里買了幾十隻股票,基金列表裡有十幾隻基金。對於普通資金量的投資者畢竟不是基金經理,也沒有專業的投資團隊,管理這麼多產品的代價往往是顧得了這頭,顧不上那頭。

9不進行投資回顧和調整

投資前謹慎嚴謹,投資后就束之高閣,其實投資不是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市場的外部因素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定期對投資進行回顧和調整,及時糾偏才是好習慣。

10拒絕網銀

很多人都擔心網上銀行的風險不願意使用。其實,許多銀行都把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渠道作為傳統銀行網點的有效補充,加上電子銀行的運營成本低,經常推出眾多的優惠活動。如在網上銀行辦理匯款、結售匯業務等等,等有較大的手續費優惠。一些銀行的「理財夜市」、「理財早市」等,通過網銀進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率也高出同類型產品。

當然,對於網銀的使用安全,使用者也需要預備較高的安全方案,如使用USBkey、手機認證,不在不信任的電腦上使用網銀等等。

11喜歡資金搬家

「A銀行推出了一款高收益理財產品」、「B銀行的存款利率提高了」面對這樣的誘惑,很多勤勞的投資者喜歡把自己的資金搬來搬去。其實,如果這些高收益產品只是暫時的,資金搬家卻需要耗費一定的手續費成本、時間成本,頻繁的資金搬家並不是個明智的主意。

12資產分散在不同的銀行

在這家銀行有存款、在那家銀行購買了理財產品……盤點下來,全家的家庭成員是五、六家銀行的客戶。我們的建議是,一個家庭應當選擇一家銀行作為資產管理的主要銀行,把存款、投資等集中在這家銀行。原因是,資產的集中易於為客戶帶來VIP資格,可以獲得多重的增值服務。同一個平台進行資產管理,也降低了理財的難度,提高了理財的效率。

13不喜歡借貸,擔心承擔利息

害怕借貸是很多人都有的心理——想到欠了銀行那麼多貸款,晚上都睡不著!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把負債的額度、負債的成本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借貸也能夠帶給我們好處——幫助我們提前實現生活目標,發揮資金槓桿的作用、借雞生蛋等等。

14有錢就還貸

快到年底了,「我該不該提前還貸呢」是很多人會問的問題,有的人喜歡有錢就去還貸款。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衡量一下債務成本和投資的機會收益。舉個例子來說,前幾年很多貸款人都獲得7折的優惠房貸利率,但是由於房貸政策的變化,大部分房貸不僅不能打折,還可能面臨利率上浮,也就是說以前的7折利率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一旦提前還貸就不可能再擁有如此便宜的貸款了。

15隨便為他人提供擔保

「幫我個忙做個擔保」有些人在為他人擔保之前,往往是出於朋友情面、鄰里關係、哥們意義就在擔保合同上簽字,可是作為擔保人,如果借款人不還款時就需要承擔還款責任,一旦同意為貸款人擔保就等於同意為其承擔償貸風險。不謹慎的擔保行為,很有可能讓你面臨債務的風險。

16公積金用年沖

很多人都覺得年沖很合算,因為年沖可以直接沖低貸款的本金,這樣就可以省出貸款利息來了。但是,在組合貸款中,公積金賬戶餘額沖還貸的過程中是有順序安排的,無論是年沖還是月沖,都是採用先償還公積金貸款部分,后償還商業住房貸款部分。所以,要想繼續保持公積金的低息貸款額度,購房者不必急於使用「年沖」,而可以通過「月沖」用賬戶上的餘額先沖還商業貸款。

17忽視信用建設

忘了信用卡的還款日,繳房貸時沒有存夠足額的資金、拖欠水電煤等公用事業費用……這些理財的壞習慣,卻可能在我們的信用記錄上造成「污點」。現在,無論是申請房貸、車貸、信用卡,銀行都會首先調用我們的信用記錄,這些污點很有可能帶來無法申請貸款、貸款利率上浮等嚴重的後果,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18過度負債

拿今天的錢、享受明天的生活,提前消費的觀念沒有錯,可是如果過度負債的話,不僅會帶來個人和家庭財務的隱患,還會給生活帶來過大的壓力,不敢消費、不敢跳槽,反而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因此,舉債不可怕,關鍵是要把債務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19零儲蓄

很多年輕人的存款賬戶上的數字屈指可數,有的人長期保持「月光」、「年清」。剛工作一兩年,收入較低,沒有儲蓄可以理解,但是隨著收入的上升,必須保持一定的儲蓄率,為將來的生活做儲備和綢繆。西方國家由於社會保障體系較為健全,在疾病、失業發生時尚可以依靠保障體系度日,但在我們國家實現這一點還不現實,因此不要盲目「西為東用」。

20不記賬

因為怕麻煩而不願意記賬,對自己的收入、開支一筆糊塗賬。其實記賬的目的在於審視花費,記賬能找出你花錢的漏洞。現在很多智能手機上都可以使用記賬軟體,電腦系統上也有這樣的程序,大大降低記賬的困難程度。

21不清理休眠賬戶

由於疏於打理,不少個人或者家庭都持有一些處於「休眠狀態」的閑置賬戶,賬戶上有多少資金自己並不清楚,時間一長這筆資產就變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浪費了它們的使用價值。而且現在銀行對於小額賬戶將按年或是按月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不經意中你的資產就變成了銀行的收入哦。

22小額外幣不打理

對於旅遊度假多餘的外幣,很多人圖省事就直接扔在抽屜里。可是這幾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快,美元、歐元等貨幣的匯率一路走跌,小額外幣的損失也不少。最好的做法是,旅遊度假回來直接就到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一些網銀系統中也開通了結售匯的功能,下次使用時直接購買外匯也非常方便。

23不願意和孩子談錢

帶孩子學英語學樂器學下棋,不願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可是很多家長就是不願意和孩子們談錢,擔心他們沾染了金錢的「壞風氣」。可是,正是因為缺乏正確的引導,很多小朋友對於金錢形成了不少錯誤的觀念。其實,從小為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理財觀,也是他們成長中的必修課。

24按基金排名選基金

選基金,歷史投資業績固然很重要,但這絕不是選擇基金的唯一標準。放眼國內的基金排行榜,上年的業績冠軍往往在第二年名落孫山。因此,在考慮基金投資時,同樣需要關注基金業績的持續性。

25喜歡投資新基金

一些人認為,新基金每份1元,比較便宜,未來上漲空間較大;而且基金公司在發行新基金時通常會進行廣泛宣傳,投資者往往認為新基金更具吸引力。其實,雖然新基金凈值比較低,但是如果兩者盈利能力相同的話,投資者最終獲得的投資收益並沒有差別。在市場走低的環境下,新基金初建倉,業績可能較有優勢,但是在震蕩上漲的市場行情中,新基金的建倉成本就比較高。

26喜歡高分紅的基金

個人投資者投資基金實現的價差收入及紅利分配均免征個人所得稅,因此,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基金分紅等於左口袋放右口袋,並沒有顯著區別。對於開放式基金,投資者完全可以通過贖回一定份額來達到基金分紅的效果,只是增加了少量贖回費用,因此開放式基金分紅對個人投資者實際意義不大,分紅多少與基金產品好壞沒有直接關係。

27投資黃金飾品

既美觀,又能夠保值,近幾年來黃金的價格升幅顯著,投資也成為了一些人購買黃金飾品的一個新理由。其實,黃金飾品在加工時由於工藝和製造成本,會在金價的基礎上增加一大筆溢價,而消費者售回金飾時只能按照當時的黃金價格來計價,所以黃金飾品只能作為裝飾用品,完全不是用於投資的工具。

28亂開卡無節制

信用卡類型眾多,各家卡中心的活動又各不相同,不少人為此患上了「選擇障礙症」,皮夾里塞滿各式各樣的信用卡。要知道,這可能會給你帶來無盡煩惱。

最大的問題就是記住這些卡片的還款日、還款金額,稍有閃失你就會損失利息,甚至影響信用記錄。其次,刷卡金額被分攤到不同卡片上,不利於積分的累積,致使每張卡片的積分都沒什麼用處。此外,卡片到達一定數量后,反而會讓銀行對你的還款能力產生疑問,要想提高額度會更加困難。

29弄不清最後還款日

糊塗的持卡人大有人在,你是否也弄不起每張卡片的最後還款日呢?這可得引起警惕!

每月的最後還款日是賬單日之後,免息還款的到期日,在這一天之前將當期賬單金額全額還上,是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的,而超過這一天還款,不少銀行就會從消費當日開始計收利息,每天萬分之五的比例可不低。不僅如此,央行徵信系統上還會留下你逾期的「灰色記錄」。

30不記賬單日

「好像都到最後還款日了,怎麼我沒收到賬單呢?是不是不用還款了?」由於大部分持卡人記不清自己的賬單日,所以當賬單寄送環節出現問題時,也不易察覺,這很可能導致錯過到期還款時間。

要知道,無論是發送電子版的賬單,還是紙質賬單,都有漏發、錯發的可能,持卡人千萬不要以為沒收到賬單就是當期無欠款。比較妥當的做法是,在賬單日後致電卡中心確認當期賬單金額,並告知未收到賬單,由客服人員登記以免再次發生。

31信息不保護

「你用我的卡吧!密碼是XXXXXX。」「我的卡片沒密碼的,你隨便用吧。」你是否習慣將自己的信用卡隨意借給他人使用?又或者在存有風險的網站遞交信用卡的相關資料呢?這些壞習慣都會給卡片安全性帶來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持卡人以為取款密碼不泄露就能保證卡片不被盜刷,這其實是不對的。信用卡查詢密碼、卡片有效期以及卡片背面3位數的CVV2代碼若被不法分子知曉,同樣可以盜刷卡片。

32不設密碼

「國外信用卡不都沒有密碼嗎?我也不需要密碼。」不設密碼的壞習慣讓你的卡片少了一道安全防線,一旦卡片被不法分子撿到,很容易被盜刷,而想要通過報警、信用卡盜刷保險來挽回損失,都費時費力,也未必能夠成功。所以,在國內這樣對信用卡簽名識別意識、識別技術還不成熟的時期,持卡人應養成在開卡時設置取款密碼、查詢密碼的習慣。

33忽視積分有效期

信用卡積分可不都是終身有效的。據了解,大部分的信用卡積分都有有效期,通常在2-3年左右,如果持卡人沒有記住積分有效期的習慣,那麼很可能你尚未使用的積分就在到期時清零。

34沒有銷卡習慣

不少持卡人習慣於將已經不再使用的信用卡閑置在某個角落,或者在還未銷卡的情況下將其扔掉。殊不知,銷卡意味著用卡活動的停止,而未銷卡的情況下,持卡人隨意處置卡片容易泄露卡片信息,乃至被盜用。不僅如此,如今的免年費政策通常需要持卡人在一年內刷滿一定金額或筆數,若不銷卡又停用卡片,很可能因為達不到這些要求而被扣收年費。若未及時支付年費,還可能產生罰息,隱患頗多。

35不管額度常常刷爆

「爽啊!想怎麼刷怎麼刷,信用卡好像沒額度限制嘛,刷再多也能成功。」你是否像這樣常常刷爆信用卡?可別太高興,因為信用卡並非沒有額度,而是你已經超額使用了。

儘管目前多數信用卡中心已經停止收取超限費,即對持卡人超過信用額度使用卡片收取手續費,但仍有部分信用卡可能會有此風險。所以,不記住自己的卡片額度,隨意使用很可能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36向信用卡存錢

一些持卡人有事沒事就習慣往信用卡里存點錢,以為這樣可以減少還款的麻煩,但實際上,這個習慣不會帶給你任何好處。一來信用卡里的存款不會有利息產生,連活期存款的利息都沒有;二來,如果你需要再從卡里向外提款,還得支付溢繳款取現手續費,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37不關注用卡活動

只要發個簡訊就能享受多倍積分,可偏偏持卡人不知道;報名以後的每筆刷卡金額都有機會返現,可就是刷再多都不知道要報名;去餐廳吃飯,明明有信用卡搞促銷活動,可就是用了其他信用卡……你是否也是這樣的糊塗蟲?而這都是因為你不關注信用卡的最新活動,這種習慣性的疏忽會讓你花更多冤枉錢,實實在在的好處都無法享受。

38增值服務白白浪費

免費洗車、免費代駕、免費保險、免費機場貴賓室、免費預約專家門診、盜刷保障、高爾夫免費練習場……信用卡的增值服務千千萬,可就是有那麼多的持卡人不了解、不去用,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呢?

增值服務是信用卡的一大特色,除去增值服務,信用卡的價值就很難體現,對持卡人來說也是一種損失。

39認定保險就是「觸霉頭」

還真有人因為怕「觸霉頭」,或者覺得保險買了也沒有用,習慣於不買保險。由於保險事故只是可能發生而不是肯定發生,因此讓許多人認為保費投入可能會白搭,不願意投保。但要知道,保險預防的就是意外,一旦發生保險事故,保險才真正發揮保障、救急和彌補損失的作用。

40給孩子買終身保險

不少家長愛子心切,在尚未給大人安排好保險的情況下,就給孩子先買不少保險,比如教育金保險、孩子的終身壽險等,希望早早就給孩子作好準備,覺得「再窮不能窮孩子」,孩子的保險最重要。這樣的行為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儘管我們非常肯定孩子對於一個家庭的價值,但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上講,他們是家長的負擔,而不是需要上保險的財產和人物。作為家長來說,你大概不會指望靠你孩子的收入來保證家中的一日三餐,除非那孩子是終日上舞台表演的童星。失去了孩子,家長最大的痛苦和打擊來自精神層面,而非經濟上的。保險保障的是家庭經濟和財務風險,所以為孩子買壽險並沒有多少作用。

41未優先為家庭支柱投保

與優先給孩子保險甚至終身壽險相似的一個壞習慣是,不少人並不清楚家庭成員投保的先後次序,沒有想到及早為家庭支柱安排好基礎保障。

我們為什麼需要人壽保險?普通壽險的承保事故是死亡,而保障對象則是維持家庭生計的人(一般稱為家庭支柱,Breadwinner)。因為當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不幸身故時,依賴其生活、受教育的家屬會面臨經濟上的困難,如果事先安排了保險,家屬生活的問題便能獲得解決.這就是保險保障的最主要功能,也是人壽保險的初衷。

42跟風買保險

不少人特別是女性朋友買保險時還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跟風買保險。市場上「流行」萬能險了,就跟著買萬能險;市場熱點轉為投連險了,自己心裡也開始「痒痒」了;周圍的親戚朋友都在買分紅險了,她也出手買點分紅險。

其實也可以理解,中國人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盲目跟風。可是,保險不是普通的消耗品,而是可能伴隨你和家人一生的長期的、無形的服務類商品,所以必須因人而異購買和安排。即便是一款設計再好的產品,也不會適合所有的消費者,如果盲目跟風,十有八九會買到自己不需要的保險。

43入了社保就不想買商業保險

「我們單位已經給我交了『五險一金』,保障蠻全面的,我自己就不想再掏錢買商業保險了」。這是不少人對待保險的一個態度和習慣。

但商業保險與各類國家強制的社會保險功能是不一樣的,商業保險可以作為國家社保的一種補充保障,兩者之間不存在互相替代的作用。

44買保險不為保障為投資

很多人不願意投保消費型的純保障類保險,更願意投保一些返還型的產品。目前很多保險產品的確具有儲蓄和保障雙重功能,但保險產品更重要的、最獨特的還是保障功能。百姓投保也應更重視保障方面的作用。如果只注重保險的投資功能,必然偏重於儲蓄投資類險種,而忽略人身意外險、健康險等的投入,這是不成熟的理財習慣。

45出門旅遊有旅行社責任保險個人不買保險

出門旅遊特別是出境旅遊時,一些市民不了解情況,以為旅行社已經有保險了,自己就不再準備購買旅遊保險了。其實,旅行社自身投保的是責任保險,只對因旅行社責任導致的事故或人員傷亡等可以賠償,而如果遊客本身原因發生任何意外狀況,旅行社責任險是免責的。

46貸款買房不買房貸險

自從幾年前按揭購房不再強制要求購買房貸險之後,不少購房族為了省幾千塊錢保險,不再添置房貸險。其實,房貸險或與按揭貸款年數相匹配的定期意外或定期保險,可以幫助家人抵禦不小的風險,萬一借款人發生意外,房貸險就能幫助家人償還銀行欠款,保證家人財務安全。

47超額投保、重複投保

買得多就一定會賠得多?錯!

無論是家財險、車險、企業財產險等財產保險,還是醫療費用保險,有些人習慣於「多多益善」,以為多投保,或超額投保將來可以獲得更高的賠償。殊不知,財產性質的保險遵循的是「實際賠償」原則,如果是重複在不同保險機構投保,那麼會遵循比例賠償的方式處理各家保險機構的賠償金額.但是無論怎麼計算,總的保險理賠金額不得超過投保人的實際損失,否則就可能造成投保人通過保險獲利。

48為了面子買「人情保單」

當熟人向我們推銷保險時,不少人會因為拉不下面子,而購買「人情保單」。正因為礙於人情,這類保單大部分時候並不符合自己的實際需要,因此要慎重對待,用點技巧,儘力保護自己利益,又不傷情面。

49總忘記明確指定保單受益人

在購買保險時,很大部分人會忽略「受益人」這一項內容,往往不會明確指定保單的受益人。如果有這樣的一個壞習慣,沒有採用書面明確指定受益人的辦法,而是在受益人一欄默認為「法定」,那麼身故后的保險金將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進行分割,按《繼承法》的繼承順序來做分割。將來如果家人意見一致,能夠和平處分這筆保險金,問題不大;如果到時候家屬對這筆資金分配意見不統一,不僅在理賠上耗時耗力,而且很可能就鬧上法庭。

50車險續保不及時

眼看著車險就快過期了,但因為工作忙或出差等各種原因,忘記及時為自己的愛車續保。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每張車險保單總是有一個特定期限,在舊保單即將過期之際,新保單尚未生效之前,萬一發生事故,可就無法獲得理賠了。

51保單喜歡代簽名

有些人在買保險時,因為嫌麻煩圖方便,或者聽從代理人的建議,會讓代理人代簽名。而給家人投保時,由於家人不在投保現場或並不同意投保,就為家人代簽名購買保單。無論何種情形,代簽名都是不可取的,即便通過了保險公司的核保,但萬一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極有可能根據保險法規定,認定該保險合同無效,從而拒絕理賠。

52保費交現金給代理人

有些人為了省事,或者貪圖營銷人員承諾的返佣和種種小便宜,喜歡把保費以現金形式交給代理人代為繳納。

根據相關規定,1000元以上的保險費,任何人都是不能在保險公司營業場所以外收取現金的,否則保費萬一被有私心的代理人私扣了,沒有交給保險公司,就會影響保單的後續效力及理賠。

53投保時不如實告知

有些消費者抱著僥倖心理,或因為疏忽,在投保時不如實告知健康(特別是身體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者)、財務、職業狀況等,雖然可能核保成功,但萬一兩年後被保險公司發現存在「未如實告知」的情況,則很可能無法獲得理賠,保單也可能被解除。

54從不為保單做「體檢」

不少消費者在購買保險后,往往都把保單「束之高閣」不再去管它,也不會想到每年或隔年給自家的保單做做「體檢」,不到發生保險事故之際,是很少去關心它們的,但若發現由於自己的疏忽而導致保險權益受到損害時,又懊悔不已,這也是很不好的一個理財習慣。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