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說的,記述在《孟子離婁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其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那麼其他兩個「不孝」是什麼呢?

愚孝——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第二不孝是阿諛曲從,陷親不義,就是愚孝,無條件順從父母,明知道父母有過錯而不勸告,陷父母不義。我們要孝父母,否則天理不容。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錯解孝的含義,變成愚孝。愚孝指的是不分對錯不講道理一味順從父母。

愚孝之所以為愚,是其只重動機,不重效果;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只顧自己,不顧他人。老人要求子女做的事,不合法又不合道德,子女又滿足老人的需要,這就是愚孝。當然百善孝為先,子女遇到這樣問題,應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來說服老人。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第三不孝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家裡窮的叮噹響外加父母年事已高,卻不去某個一官半職掙錢供養父母。孔子的思想是認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類似於現在的啃老卻遊手好閒。

《孝經》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古代學子寒窗苦讀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在朝為官,掙得俸祿,用以侍奉雙親。上至天子,下到平民百姓不管怎樣也都要盡孝。

總之,俠義的理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簡單概括就是:害父母;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不娶妻生子。

其實以上的理解是狹隘的,只是斷章取義。不孝有三的「三」並不是簡單的三個,應該是多的意思

通常認為不孝的情況有五種:四肢懶惰,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一種;酗酒聚賭,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二種;貪吝錢財,只顧老婆孩子,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三種;放縱情色享樂,使父母感到羞辱,這是第四種;逞勇好鬥,連累父母,這是第五種。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