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花窗藝術:讓上帝之光照耀人間

▲巴黎聖母院花窗(局部)

1、教堂里的彩色之光

彩色玻璃鑲嵌畫可以上溯至公元1世紀,當時這一工藝並不局限於宗教場所,根據考古,如今我們得知富有的羅馬貴族在豪宅中採用了這種裝飾工藝。而將玻璃花窗作為教堂裝飾,可追溯至公元4世紀。圖爾斯的格雷哥主教(約540年-594年)就曾對教堂彩色玻璃窗失竊的事件做過記載。

跨越兩千年,玻璃花窗的使用場合有私人住宅,也有公共場所,有基督教堂,也有清真寺。我們暫時撇開五花八門、年代各異的花窗,把目光投向中世紀最末幾百年的歐洲天主教花窗。運用彩色玻璃裝飾教堂雖然早已有之,但是大量使用大面積的花窗,則是中世紀的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內部

當我們站在哥特式教堂跟前,我們看到的是一座宏大、莊嚴的建築。從外部看,所有嵌於牆體的花窗都服從於這磅礴的氣勢,顯得暗淡無光。但當我們進入教堂中,幾乎布滿建築立面的玻璃花窗在陽光的襯托下所締造的燦爛景緻卻在莊嚴中增添了一份柔和之美。

Advertisements

▲巴黎聖母院花窗

技術與藝術是一對雙生兄弟。縱觀西方藝術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許多時候藝術的進程是伴隨著技術的發展而開啟的。法國巴黎的聖丹尼修道院是如今公認的第一座哥特式教堂。它的尖肋拱頂、飛扶壁、玻璃花窗構成了哥特式教堂的主要特徵。

▲聖丹尼大教堂花窗

12世紀,聖丹尼修道院經歷了一場大火。在火災過後的修復中,教堂西側增加了一個立面。它的增加使得穹頂的重量從牆體轉移到了柱子和室外的飛扶壁上,由此正式拉開了新時代教堂的建築篇章,也就是哥特式風格。聖丹尼修道院被認為是第一座哥特式教堂,作為這一建築風格標誌之一的彩色玻璃窗也隨之開啟了一段絢爛的歷程。哥特式建築的牆面上開出了大片的空隙,擠壓了壁畫的創作空間,轉而給了玻璃花窗提供大量的發揮餘地。巨大的花窗改變了羅馬式建築的採光不足,當陽光透過花窗進入教堂,所形成斑斕的朦朧光束為這個銜接人間與天堂的精神空間增添了不少神聖的氛圍。

Advertisements

▲聖丹尼大教堂花窗(局部)

2、花窗怎麼製作?

玻璃花窗的製作,從最初的設計到最後的安裝,都需要極為嚴謹的安排。每一塊玻璃都必須達到抵禦惡劣的天氣的標準,並且能夠承擔起自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中世紀製作的花窗直到現在仍完好無損。

不同時期的花窗色彩和形狀都有所變化。13世紀之前,彩色玻璃面積小,表面略粗糙,顏色主要為紅色和藍色。據說紅色象徵著耶穌的血液,而藍色則是代表著天國。之後,13世紀普遍運用了銀染法進行著色,色彩逐漸豐富起來,有了黃色、金色、白色、紫色等。

花窗製作的過程繁複卻也井井有條。首先,設計師畫會畫好一份與即將安裝的玻璃等大的草圖,讓捐贈人過目,如果滿意就簽訂合約。之後,製作彩色玻璃並在教堂中進行拼接。在整個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科隆大教堂花窗

製作玻璃的基本材料是沙石,沙石中的硅是製作玻璃的必要成分,但沙石中的鐵成分,卻使燒制出來的透明玻璃無法避免地偏向綠色,並且表面不太光滑,還含有氣泡。製造者們在半熔解的玻璃中加入氧化物,形成了彩色的玻璃。例如,加入銅的玻璃會呈現出藍綠色,加入鈷則會呈現深藍色,加入金形成紅色。但彩色玻璃還必須經過表面的上色,並且需要通過加熱使顏料融於玻璃,這樣才能留下永恆的色彩。

當彩色玻璃製作完畢,就可以著手組合花窗了。製作者們要按照創作好的圖紙,根據不同的圖像,將彩色玻璃分割成小塊,而後進行馬賽克式的拼接。一直到15世紀,花窗工藝才從複雜的拼接中解脫出來,得以實現在大塊玻璃上直接繪畫。

▲米蘭大教堂花窗(局部)

3.眼花繚亂的花窗主題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光亮對於基督宗教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12世紀,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認為人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渠道認識上帝,一種是理性的哲學思維,另一種是神聖啟示。他認為:「人們只有通過內、外感覺(尤其是感官),才能最終與上帝溝通,靈魂才得拯救。」然而,當時極低的教育普及率,使大多數人都不識字,更別提能夠進行系統的神學思考。

中世紀的歐洲人與上帝交流,主要通過教會,而教堂則是實現交流的場地。由於大多數人都無法閱讀和書寫,人們認識上帝的方式便只剩神聖啟發了。因此,基督教藝術所營造出的教堂神聖的氛圍和具體的宗教圖像,提供給信徒們一個認識上帝的直接通道,並喚起這些在塵世間苦苦生存的人們對天堂的嚮往。

花窗的主要功能並不是讓教堂內的人們看到建築之外的事物,而是作為神聖空間的部分存在。在中世紀最後幾百年中,花窗作為基督教神聖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大眾提供了炫目的感官體驗。雖然花窗表現的主題也因不同年代而各有傾向,但這些華麗的彩色玻璃,主要不離四個題材。

第一類題材圍繞著《聖經》的精髓內容,例如「耶穌誕生、復活、受難」,或是「逐出伊甸園」諸如此類基督信仰的核心事件。

第二類題材描繪的是基督教歷史中聖徒的生平事迹。他們在信仰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信心,是在世凡人的最好榜樣。

第三種題材表現的是彩窗捐贈人的形象,中世紀時期,彩窗的捐贈是富庶的皇室、貴族、商人「贖罪」的方式之一。他們通過這種形式,把自己的形象永久地留在了「上帝在人間的居所」。

最後一種題材是圖形、植物與動物。當然,他們都是基督教信仰中的象徵圖像。例如,鴿子是很常見的形象,它代表著聖靈。

4、一種「非主流」的花窗

西多會是法國人羅貝爾在11世紀成立的天主教隱修院的俢會。一位名叫羅貝爾的莫萊姆修道院院長因不滿院內長期滋長的奢華作風,帶領著20多名信徒在一篇荒野上建立起一所名叫「西多」的修道院,以貫徹本篤會的宗旨。

西多會的教堂一貫堅持樸素、簡潔的風格。與一般哥特式教堂色彩繽紛的花窗不同的是,西多會教堂的玻璃花窗通常紋飾簡潔,甚至有些直接不採用彩色裝飾,而用青黑色描繪整面玻璃窗的花紋。

有趣的是,正是西多會黑色紋理和白色玻璃的組合,在上個世紀給了香奈兒的創始人Coco Chanel女士靈感源泉,設計出了雙C的品牌標誌。

中世紀的花窗藝術,作為教堂中神聖象徵的一部分,因著信仰被不斷推進工藝,但也因著信仰而遠離了它最輝煌的時代。時光流逝,玻璃花窗的使用早已不僅僅局限於宗教場所,它失去了中世紀純粹的神聖意義。

當16世紀宗教改革之後,新教與基督教之間的拉鋸戰導致一些歐洲天主教藝術品被摧毀。亨利八世和羅馬教廷關係破裂之後,英國的花窗工藝在三個世紀中停滯不前,如今英國的玻璃花窗都是19世紀修復之後的成果。

在當代生活中,城市每天都充滿了不同的視覺刺激。因此,即使面對璀璨的花窗,我們仍無法切實地感受中世紀的歐洲大眾身處教堂的震撼。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走下神壇的花窗被賦予了世俗的生命之後,衍生出了更多層面的意義,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這門技藝帶來的視覺愉悅。

▲粉紅清真寺花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