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清明掃墓源於寒食

「天運四時成一年,八節相迎盡可憐。秋貴重陽冬貴臘,不如寒食在春前。——唐.王冷然《寒食篇》

寒食節原本是冬至后105日,與清明節氣相鄰,以前寒食節要過三天,後來確定為清明的前一天。古人從寒食起禁火三人,只吃冷食,到清明節重新起火,叫「新火」。

關於寒食節的由來,相傳起於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追隨亡命的文公重耳19年,曾割自己大腿的肉給重耳充饑,重耳回國后論功行賞,不及介子推。介子推於是隱居山林中,後悔的文公喊不出介子推,便放火燒山,想逼他出來。介子推寧可抱木燒死也不出來,文公哀悼介子推,為其斷火吃冷飯,以後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相傳,先秦已有設壇祭墓的習俗,後來逐漸演化為墳前祭拜。「寒食墓祭」大約在南北朝時形成習俗。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寒食節上墓拜掃禮經無文,但近代相沿,積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節無不祭掃。」鑒於此俗已久,唐玄宗就於開元二十年下詔:「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寒食墓祭於是作為國家禮俗確定下來,這也是清明節掃墓原因。

Advertisements

在寒食節,古代民間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現在,關中地區,還有在清明節前一兩天吃涼麵的習俗。因為寒食節禁火,所以,唐代人在寒食節祭祀先人時不能燒紙錢,更多是選擇將紙錢掛在墳前的方式。

時光荏苒,人們似乎淡忘了清明節發端於寒食節的故事。正是介子推信實禮讓、高風亮節、堅守淡泊、信念堅定,這種種千古不變的情愫才代代相傳。這也是介子推永遠活在寒食節,後人永遠懷念他的根本原因。

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ongmeng_live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