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奇怪,磁力棒有這麼好玩嗎?

活動區。

寧涵一個人在前面的桌子上玩磁力棒的玩具。

我看了看他,他很專註的擺弄自己手裡的磁力棒,沒有看我。

我轉身去看別的區域情況。

過了十分鐘我經過科學區,看他搭出了一個小橋樣的物品。

又過了十分鐘,我來到了他的身邊。

他依舊在拼磁力棒。

桌面上擺著用磁力棒和磁力小球拼好了的三角體和長方體。他試圖把三角體放到長方體上,動手很輕,小心翼翼。我猜測他打算拼一個小房子。三角體放上去的一瞬間,正方體被壓塌了。他試圖扶起正方體,但是磁力棒相互吸引,糾結在了一起,他分解了三次之後,正方體和三角體反而更加分不清楚。

他對我笑了笑。開始把倒塌的磁力棒放平,拆成單獨的個體。

我問:「寧涵,你覺得為什麼會塌呢?」寧涵說:「上面太重了,把底下壓塌了。主要是因為小球太重了,這個(指磁力棍)沒多重。」

我:「那你感覺玩這個什麼最難呢?」

寧涵:「做望遠鏡時,把這些小棍擺成一個圓環最難,說不定拼到哪的時候,它們就瞬間崩成一根直棍了。」

我:「那你是怎麼解決的?」

寧涵:「一個一個慢慢來,不過我有一個好辦法就是把拼好的壓住,在慢慢的放下一個,這樣的話會比較好弄一點。」

寧涵接著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兩根棍有時候沒法吸到一起。」

我:「這是為什麼呢?」

寧涵:「我之前做過研究,知道它有正負極。都是正極吸不上,都是負極也吸不上,必須得有一正一負才能吸上。」

我:「那你怎麼知道哪個是正極,哪個是負極?」

這時寧涵拿出一個正常磁力條給我介紹了起來「紅色代表北,指向地球北極,但是它是南極」,一邊介紹一邊看我的表情。我聽得有點糊塗,輕輕皺起了眉頭,他發現了我的表情,立刻停住這個話題,說:「這個沒法看出來,只能試。」

我:「那這個小鐵球是正極還是負極?」

寧涵:「他只是帶磁力,都可以吸上。」

我「那他有什麼用呢?」

寧涵笑了笑說:「沒什麼用,有他就是為了好看。別人都把它用來彎折小棍。但沒有它也可以,只把一個放在另一個中間變成T字就行。只不過都這樣的話,不好看。」

有些玩具,我們成人看起來可能沒什麼探究價值,比如磁力棒,但是孩子們就是在擺弄的過程中,發現磁力棒也有正負極,驗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並且利用這個原理搭建自己喜歡的形象,也嘗試解決因為這個原理而造成的一些困擾:拼望遠鏡的時候搭不出圓環怎麼辦。並且他也發現了磁力棒中間的磁力和兩端不同,可以吸引正極,也可以吸引負極。利用這個發現,他找到了一個磁力棒的T型鏈接方法。

不用鐵球,也可以鏈接。那麼鐵球在磁力棒遊戲中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因為時間關係,今天的活動我們沒有進一步的研究。但是我想寧涵一定會有他自己的發現和想法。

在和寧涵一起玩磁力棒的過程中,寧涵始終是興緻勃勃,展示出他對於磁力棒這個玩具的喜歡,並具備了對磁力現象的較高認知水平。雖然他不能用很精確的語言向我表述出來,但是通過和他的交流,發現他對於磁力棒正負極的認知遠遠超越了我的想像,甚至知識水平比我還多一些。這讓我有些羞愧,也讓我對科學區活動有了從新的認識。

活動區活動並不是孩子獨自擺弄就沒有發現,恰恰是孩子們在擺弄這些玩具的過程中,能夠有他們自己的認識。而教師或者同伴的合理介入,可以激發他們表達或者進一步探索的慾望。教師在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中,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利用適時的提問幫助孩子梳理經驗、提升認知才是關鍵。而這也需要教師有充足的知識儲備。

可以說,每一次指導幼兒活動區,都是對教師軟儲備的一個挑戰,孩子用他們的特有的求知慾提示我們,要做一個好老師,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任重道遠,學無止境,我們與孩子一起起進步!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