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中如何節約成本-注塑模具的排位設計

注塑模的排位設計要注意力求平衡、對稱,包括澆口個衡、大小製品對稱布置和模具力平衡,使各型腔在相同溫度下同時充模。儘可能採用平衡布局,非平衡布局可通過調節澆口尺寸達到平衡。流道儘可能短,以降低廢料率、縮短成型周期和減小熱損失,一般H型排位優於環形和對稱型排位。對於高精度製品,型腔數目儘可能少些。因為每增加一個型腔,製品精度下降4%,精密模具型勝數目一般不超過4個。模具整體做到結構緊湊,節約鋼材,多個製品時先大后小,同一製品大近小遠,以保證良好的注塑工藝性。

在模具行業,設計階段決定了一個製品80%的製造成本,許多質量特性也是在設計時就固定下來,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考慮製造因素是很重要的。注塑模的結構往往相當複雜,同時存在很多抽芯機構,在開模時,這些機構也許會發生干涉或抽芯不到位等情況。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在進行模具製造加工之前,先進行模具設計的排位工作,通過對排位的檢查可以消除隱患,減少返工和試模次數,保證所成型的塑料製品質量,降低成本,優化模具整體設計。

Advertisements

排位就是通過製品圖設計出模具結構圖,包括澆注系統、脫模機構、抽芯機構、冷卻系統等的設計。目前模具排位的做法有2D排位(AutoCAD軟體)及3D排位(UG及Pro/E等3D軟體)兩種。2D排位能快速直觀地體現模具結構,便於討論和修改,是目前常用的一種手段;對於結構比較複雜、很難用幾個視圖表達清楚的模具,用3D排位是最好的,但3D排位修改不方便、比較費時。對於初學者,一般對模具結構不熟悉,需要不斷修改,優化設計,最好用2D排位;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可以直接用3D排位,一般修改不多,討論后,在排位的基礎上進行詳細拆模,可以節省很多中間環節。

1 排位設計技巧

1.1 DFM 制定

製造設計(簡稱DFM)是研究設計與製造之間的相互關係,將製造系統融合到模具設計進行總體優化,是提高排位質量和效率不可缺少的工作,一般也作為模具報價的重要依據。

Advertisements

模具DFM是并行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目的是在於能夠在設計的早期階段就學慮與製造相關的問題,以減少和儘早發現設計錯誤,縮短模具開發周期,降低成本。在模具廠的DFM中,設計人員需要考慮模具製造過程中的製造相關性和製造約束。這些約束主要是模具的結構約束,一般包括製品材料、縮水率、模具型腔數、進膠形式及位置、分型線、頂出機構類型和位置,以及抽芯形式或斜頂、製品是否有足夠的脫模斜度、是否有倒扣影響成型等。所以DFM也可以理解為排位示意圖,不用考慮製品的大小和具休的情況,如圖1所示。

當有滑塊時,鑲件邊至模坯邊會相對較大,具體來說,要根據抽芯完畢時滑塊還有2/3在模板內計算。定模模板厚度一般等於定模開框深度十25~35mm,當模坯無面板時,定模模板厚度一般等於定模開他深度十強度安全值(安全值可參考模壞面板厚度大小)。動模模板厚度一般等於動模開框深度十強度安全值;墊塊的高度必須保證能順利頂出製品,並且頂針板離支撐板間需要有5~10mm的間隙,不可以當頂針板頂到支撐板上才能頂山製品,所以當製品較高時,要注意加高墊塊。

(3)對導柱要求

有推板的模坯,只能做定模導套、動模導柱。當有滑塊時,導柱一定要先入導套10~15mm,斜導柱才可以頂入滑塊內,當斜導柱特別長時,應做成定模導柱、動模導套,以方便加長導柱;使用頂針板導柱時,必須配置相應的銅質導套;頂針板導柱育徑一般與標準模坯的複位桿直徑相同, 其長度以伸入支撐板或B板10mm為宜。

2.2 澆注系統

流道一般製成U形,這樣流動性較好且省料,寬度一般取2~8mm,深度約等於最大寬度的2/3,側面單邊聯5~10°的脫模斜度,底側需製成全圓角。當模具有推板或為細水口模時,流道不可開在推板或流道板上。如果流道有分支,分流道應比主流道細,以利於注塑壓力的傳遞。在個影響注塑前提下,流道應儘可能小一些,因為流道太細而影響到注塑時,加大流道很容易,而改細流道卻很難。

2.3 冷卻系統

定模冷卻水孔盡量靠近膠位,動模冷水孔盡量走外圈,一般走U形、C形或「一」字形,較深時要走隔水片。冷卻系統首先要保證冷卻均勻,一般水孔直徑為6、8、10mm,與頂針、鑲針或者鑲件間的距離應有5mm以上,水孔到製品的距離保持15mm較為合適,特殊製品如聚乙烯(PE)時,水孔不宜順著收縮方向設置,以防製品有較大的變形。

2.4 頂出機構

(1)頂針位置

應設在不影響製品外觀並且最有利於製品脫模即脫模力最大的地方,同時盡量落在較平的地方,如果分型面斜度較大時,頂針應磨成階梯狀,以增大頂出力。一般來講,帶有柱子、深腔的筋條脫模比較困難,容易頂白或拉傷,要在其底下設置頂針;當確實不能設置時,也要盡量靠近。螺絲柱、定位柱等深孔部位一般要布置頂管或在柱兩側排2根頂針。實心柱底部要排頂針,利於排氣;頂針邊離製品一般應有1~2mm的距離,當頂針頂端低於周邊的模具材料時,頂針邊離製品邊可以小到0.5mm的距離。

(2)頂針大小

頂針能大盡量大,在不影響功能的前提下,一般以φ4~φ6mm為常用,製品特別大時可選用φ12mm或更大的頂針。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