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人生財務自由,走好這三步就夠了

30歲前,年入≥200w,

35歲前,年入≥500w,

40歲前,年入≥1000w。

最近和幾個小夥伴聊天,他們說這是金融圈的財務自由標準。

我掂了掂手裡那幾塊小鋼鏰兒,頓感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不過財務自由也沒有量化標準,只不過是大家心裡一個美好願景。若是非要量化它,那也只是為了給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而已。

1、

先來說說,怎麼去量化自己的財務自由標準。

想要在財務上獲得自由,只需滿足一個公式

↓↓↓

非工資收入>支出

非工資收入即被動收入,也就是說,只要你躺著賺來的錢能覆蓋所有支出,就可以稱得上實現財務自由了。

這裡面有兩個概念非常狡猾,一是「躺著賺來的錢」,說白了就是毫不費力賺來的錢,但每個人能力有高有低,所以對「毫不費力」的定義也不同;二是「支出」,每個人的消費標準也不同,有人溫飽就能知足,有人買了私人飛機還覺得自己窮。

Advertisements

為了更好地制定出自己的財務自由標準,大家可以用進階標準法進行衡量:

初級起步階段—非工資收入≥日常總開支

品質生活階段—非工資收入≥2倍生活開支

價值實現階段—非工資收入≥3倍生活開支

日常總開支即維持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開支,而生活開支的範圍更加廣泛,它還包含了你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的開支,比如出去旅行,或是購物街剁手的錢。

2、

接下來,咱們再來說說掙錢方式。

賺錢方式可以分為4個象限,分別為ESBI:E代表僱員,S代表自由職業者,B代表企業所有人,I代表投資者。這四個象限又可以被分為兩類,其中E和S為勞動性收入,B和I屬於非勞動性收入。

簡單來說,僱員和自由職業者都是通過為企業或個人工作來賺取收益,而企業主和投資者的收入則是錢生錢。

Advertisements

如果你一直待在E和S象限,是很難實現財務自由的,因為你的勞動力有限,並且在E和S象限中的財富增長只可能是線性的。想實現財務自由,必須進階到右側象限。

理論上,進階路線是E→S→B→I,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跳躍式進階,或是同時存在於多個象限中。比如說在本職工作外,也能把理財投資規劃地非常好,既能獲得穩定的工資收入,還能有可觀的投資收益,這就是EI象限的共存,也是一種最為適合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路徑。

3、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何做到收益最大化。

刨除中彩票、被拆遷等極端暴富情況,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最佳路徑就是投資。

想投資致富,最首要的就是積累原始資本,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延遲享受。

普通的攢錢方式是:收入-支出=儲蓄。如果你想儘可能多的原始資本,可不能這麼存錢了,你要遵循的是:收入-投資本金=支出。

聰明的小夥伴應該已經悟出其中的差異了,如果你將要儲蓄的錢視作了可支出的財富,很容易攢不下什麼錢甚至月光。只有將儲蓄前置,消費後置,把減去儲蓄后的財富視為當月消費資金,你才能最大限度積攢原始資本。

有了原始資本,接下來就是利用複利去創造指數級的財富增長。越早開始投資,投資本金越大,後期的財富增長體量和速度才會越快。

不過複利只是計息方式,想真正達到財富保值增值,還得靠合理的資產配置。把一部分本金用於固收投資,通過固定的收益給組合一個強有力的安全墊,另一部分本金拿去做風險投資,比如權益類產品,以此博取超額收益。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組合,才能助你實現財務自由。

至於各類資產的配置比例,每個人的預期收益和風險偏好不同,並且風險和收益是正相關的,從小到大排列當前的主流投資品,大概是這樣:國債、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固定收益互聯網理財產品、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股票、期貨(金融衍生品)。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空喊財務自由口號,卻不知道從何做起的人們。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