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分太陽經頭痛與頸源性頭痛!

頭痛是臨床疼痛診療時遇到的常見病,其病因很多,其中有一類頭痛伴有頸部壓痛,而且與頸神經受刺激有關,發生率很高,臨床表現較為複雜,頭痛的持續時間長,治療較為困難,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頸源性頭痛是由頸椎和/或頸部軟組織的器質性或功能性病損所引起的以慢性頭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綜合征,頭痛伴有頸部壓痛,與頸神經受刺激有關,臨床上比較常見,有研究報道指出其在頭痛患者中所佔的比例達89.1%,應引起重視。頸源性頭痛的概念最早由美國醫生Sjaastad於1983年首次提出,之後逐漸得到各學科專家的重視。1990年國際頭痛學會頒布了關於頸源性頭痛的分類標準,頸源性頭痛在臨床上才被人們所接受。頸源性頭痛患者大多在20~60歲,但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本病以女性多見。

頸源性頭痛與太陽經頭痛(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相似,多發生於后枕部(枕肌),從枕部到後項乃至胸椎上端、側面的頸部都是它的控制範圍。

頭痛多是經常抬頭或低頭保持一個姿勢看東西有關,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如學生,駕駛員,辦公室的伏案埋頭工作;側躺在沙發或床上睡覺或長久盯著電視看,身體、脖子、肩膀總擰著勁;最要命的是枕頭、床墊過高、過矮、過硬或過軟,不能很好托襯脊柱與頸椎,造成頸部長期過伸或過屈,產生疲勞,整個膀胱經的氣血供應受影響。

頭痛與經絡的關係

左邊頭痛是肝血不足。右邊頭痛是胃氣不降。前額疼痛與陽明經有關。下牙疼痛是大腸經的問題,扎合谷穴治療。上牙疼痛是胃經的問題。舌頭疼痛(硬)是脾氣不足。

1膽經頭痛,頭痛的位置是在眼睛的外眥側,也就是太陽穴的地方,這類型患者常以熬夜工作者居多;

2太陽經頭痛,頭痛的位置是在頭部的后側及頸椎等地方,以感冒患者較多;

3陽明經頭痛,頭痛的位置是在眼睛的正上方及前額側,以鼻病患者較多,尤其是鼻竇炎;

4肝心腎經頭痛,頭痛的位置是在頭部的顱骨內側中心。

檢查時沿經絡走行的頭皮局部也可有壓痛感,特別是枕部附近,後項到上肩背甚至到腰的膀胱經及督脈都可以找到壓痛點。有這些問題的朋友平日還經常感覺后脖子沉重,發硬,前後活動脖子不爽,嚴重的會感覺頭頂沉,頭暈腦脹,眩暈,莫名其妙老暈車和噁心,面部小腸經分佈區域可出現耳痛及面頰痛。睡覺時脖子老緊張,肩膀似乎總放鬆不了,尤其側面脖子似乎有根彈簧硬拉著一般不舒服。

一種方法是敲膽經,我們的膽經是順著大腿外側的褲縫向下,每天坐著沒事的時候,就可以用手或者按摩棒敲打膽經,從上往下敲。每次敲打20次。

第二種方法是艾灸,

一是灸百會穴,百會穴是諸陽之會,頭痛的問題都可以灸百會。

二是灸太陽穴,太陽穴是經外奇穴,但是也是治頭痛的常用穴。

三是膽俞,膽俞是膽的俞穴,俞穴是臟腑精氣在後背匯聚的地方,所以,膽俞是調理膽常用的穴位。

四是日月穴,日月穴是膽的募穴,募穴是臟腑精氣在腹部匯聚的地方,所以,俞穴和募穴經常聯合使用,解決臟腑的問題。

五是陽陵泉,陽陵泉是膽經的合穴,「合穴」在經絡上是「入海口」的意思,《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合治內府。六腑出了問題,通常會找合穴來解決。

六是丘墟,丘墟是膽經的原穴,原穴是可以雙向調節臟腑疾病的。

七是足臨泣穴,這個是偏頭痛的特效穴,有時候偏頭痛,單灸足臨泣,灸完很快就好了。

小編推薦:

上熱下寒真愁人,還需艾灸引火歸元!

到這個穴位「使勁打」,養生就成功了一半!

艾灸后經量變少,不要荒,原因有三!

腰疼就按這些穴位,緩解疼痛就是快!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了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