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是否可取?

一直以來,「早餐要吃飽,中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的理念,在我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大多數人認為這樣的方式不僅對健康有利,還決定了我們的身材,甚至網上還流傳著上面的對比圖。

一些愛美女性,甚至將此圖片奉為「真理」,為了身材,乾脆不吃晚飯。可是,身體扛不住,胃就不幹,於是就開始尋找各種零食,堅果,水果,酸奶或其他高熱量的零食不知不覺中填滿了胃,結果熱量比一頓飯的熱量還高,體重還是hold不住,蹭蹭往上漲。

還有一部分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也變快了,早餐,午餐時間緊張了,很多人都是應付,早上匆匆忙忙隨便吃一口早餐,中午時間緊張差不多吃點盒飯或者外賣,好不容易下班了若是不好好吃一頓,對不起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的自己。這樣的生活方式持續一段時間后發現不僅體重收不住了,有些慢性疾病也找上門來。究竟我們該怎麼合理安排我們的三餐呢?

Advertisements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早餐吃的太少或晚餐吃的太多有哪些弊端。

早餐吃的太少或不吃早餐的危害

胃腸道經過了一夜的休息,開始分泌消化液為進食做準備,如果偶爾一兩次吃的過少或者吃的不夠,身體可以自己調節,但身體還是會感到倦怠、疲勞、暴躁、易怒,反應遲鈍,如果長時間這樣的吃就容易誘發多種疾病:

1、引起低血糖

2、誘發肥胖

3、引起便秘

4、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5、可能誘發膽囊結石

晚餐吃多了更易誘發肥胖?

很多減肥的人苦訴,為了減重一天不吃飯,實在太餓了,只在晚上吃一頓飽飯,體重不減反增,這是怎麼回事呢?

1、影響食慾的激素(如瘦素和胃飢餓素)在餐后,特別是晚上的時候濃度升高,因此在一天中,人在晚上的時候飢餓的感覺最明顯,由此導致吃的過飽,人體攝入過多的能量,引起過多脂肪堆積,造成肥胖。與此相反,早餐的攝入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總體能量的攝入,同時也降低血脂並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受性。

Advertisements

2、研究發現,吃早餐的人在白天會比不吃早餐的人消耗更多的能量,這樣吃早餐的人攝入的熱量很快被消耗掉,不易引發肥胖。

3、國外多項人群調查發現,不吃早餐的人會經常性地想吃更多的零食,攝入的零食經常是高糖、高脂類食物(如餅乾、巧克力、糖果、蜜餞等),比吃早餐的人攝入了更多的熱量。

4、人群調查還發現,晚餐吃得過飽的人,多數在第二天早上不會覺得飢餓,因此會選擇少吃甚至不吃早餐,同上,會誘發肥胖。

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三餐?

現在的生活節奏與古代不同,我們既不能按照古人「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也不能完全被現在的生活節奏所左右,吃飯重點放在晚餐,盡量平衡好一日三餐,保證好營養需求。三餐的食物量通常以能量作為分配標準,早餐提供能量佔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提供能量為30%~40%,晚餐為30%~40%。當然也可根據勞動強度等職業特點,適當調整生活習慣。

早餐作為一天的第一餐,務必要吃好。早餐的食物供應儘可能滿足上午機體所需要的營養素與能量,因此在食物品種上要注意選擇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有一杯豆漿或牛奶,二三片肉或1隻雞蛋,50~100g穀物,適量的蔬菜和水果。對於上班族,準備早餐時間匆忙,盡量在兼顧食物種類是做一些快手早餐。

午餐承上啟下,選擇要用心。午餐既能為機體補充上午消耗的能量和營養素,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提供能量和營養素。午餐的膳食需要有穀類、豆類、蔬菜、魚肉類、最好還能有菌類。穀物的量在100~150g,動物性食品50~75g,大豆20g或相當量的豆製品,蔬菜100~200g,水果100~200g,以保證午餐中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

晚餐儘可能清淡些,要有動物性食物。50~150g穀物,動物性食物50~100g,20g的大豆或相當量的製品,100~200g的蔬菜。由於晚餐后的身體活動少,攝入過多及油膩的話,除了會加重消化道的負擔,且多餘的能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儲存在體內。

每一餐至少包括主食,蛋白質類,蔬果類及脂肪類食物,食物品種可按照同類互換的原理調換,如主食可在米面中選擇,也可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糙米、全麥食物;蛋白質類食物可從肉、禽、蛋、水產品中選擇,也可選擇豆類製品。然後在蔬菜、水果中挑選幾種進行搭配,不斷改變花樣,安排豐富多彩的膳食。水果可在兩餐間食用,也可隨餐食用。(張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