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經性聾的病因

1、先天性常由於內耳聽神經發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藥物引起,或分娩時受傷等。先天性內耳畸形導致的耳聾為感音神經性耳聾。根據內耳X線體層攝影和胚胎髮生學將內耳畸形分為5類,即迷路缺失、共同腔畸形、耳蝸未發育、耳蝸發育不全和不完全分隔型。此外大前庭導水管綜合症也是常見的導致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先天性內耳畸形。

感音神經性耳聾中的先天性耳聾還可以包括非遺傳性和遺傳性。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服用耳毒性藥物引起或分娩時受傷導致的耳聾為非遺傳性耳聾。非遺傳性包括孕期應用耳毒性藥物、孕期病毒感染、梅毒、細菌感染,新生兒缺氧、產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此外非遺傳性還包括雜訊接觸、分娩時頭部外傷、放射線照射等。遺傳性耳聾為遺傳基因發生改變而引起的,非遺傳性和遺傳性耳聾二者的發病率各佔50%,70%的遺傳性耳聾患者除耳聾外不伴有其他癥狀,這類耳聾為非綜合征性耳聾。遺傳性耳聾包括常染色體陰性、常染色體顯性、X-連鎖、Y-連鎖、線粒體(母系)遺傳等。

目前,已知有很多基因都與非綜合征性耳聾有關,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基因存在突變,或一個基因中的不同位點存在突變,都會引起耳聾。但在不同種族,甚至同一種族不同地區的人群中,耳聾基因及其突變位點不盡相同。我國的相關研究顯示GJB2、SLC26A4、線粒體基因(A1555G和C1494T突變)是導致中國大部分遺傳性耳聾發生的三個最為常見的基因,對這少數幾個基因進行遺傳學檢測可以明確耳聾人群中40%的遺傳學病因,結合家族史分析和查體可以診斷95%以上的遺傳性耳聾。耳聾基因的篩查和檢測為先天性感音神經性耳聾的預防,減少其發病率提供了可能性。

2、後天性①傳染病源性聾:各種急性傳染病、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膿性腦膜炎、麻疹、猩紅熱、流行性感冒、耳帶狀皰疹、傷寒等均可損傷內耳而引起輕重不同的感音神經性聾。②藥物中毒性聾:多見於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多粘菌素、雙氫鏈黴素、新黴素等,其他藥物如奎寧、水楊酸、順氯氨鉑等都可導致感音神經性聾,耳藥物中毒與機體的易感性有密切關係。藥物中毒性聾為雙側性,多伴有耳鳴,前庭功能也可損害。中耳長期滴用此類藥物亦可通過蝸窗膜滲入內耳,應予注意。

3、老年性聾多因血管硬化、骨質增生,使供血不足,發生退行病變,導致聽力減退。

4、外傷性聾顱腦外傷及顳骨骨折損傷內耳結構,導致內耳出血,或因強烈震蕩引起內耳損傷,均可導致感音神經性聾,有時伴耳鳴、眩暈。輕者可以恢復。耳部手術誤傷內耳結構也可導致耳聾。

5、突發性聾是一種突然發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聾。目前多認為急性內耳微循環障礙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見原因。

6、爆震性聾系由於突然發生的強大壓力波和強脈衝雜訊引起的聽器急性損傷。鼓膜和耳蝸是聽器最易受損傷的部位。當人員暴露於90dB以上雜訊,即可發生耳蝸損傷,若強度超過120dB以上,則可引起永久性聾。

7、雜訊性聾是由於長期遭受85dB以上雜訊刺激所引起的一種緩慢進行的感音神經性聾。主要表現為耳鳴、耳聾,純音測聽表現為4000Hz谷形切跡或高頻衰減型。

8、聽神經病聽神經病是一種臨床表現較為特殊的疾病,主要的聽力學特徵包括聽性腦幹反應缺失或嚴重異常,耳聲發射正常,鐙骨肌反射消失或閾值升高,純音聽力圖多以低頻聽閾損失為主。患者的主要主訴是言語解析度差而無法與人正常交流。聽神經病與一般的感音神經性聾的顯著差異,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對於此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及疾病的轉歸仍不明確。

9、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經性聾是由於自身免疫障礙致使內耳組織受損而引起的感音神經性的聽力損失,這種聽力損失可是進行性和波動性,可累及單耳或雙耳,如為雙耳其聽力損失大多不對稱。臨床上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經性聾患者聽力圖可有多種,如低頻型、高頻型、平坦型及鍾型等,但是以低頻型為最多。可能與內耳的這種免疫反應性損傷最先於蝸尖、耳蝸中部開始有關係,表現典型蝸性聾特徵,這也是臨床聽力學一特點。

10、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積水為主要病理特徵的內耳病。其病程多變,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和耳鳴為其主要癥狀。梅尼埃病的病因不明,可能與先天性內耳異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病毒感染、變應性、內分泌紊亂、鹽和水代謝失調等有關。目前普遍認為內淋巴迴流受阻或吸收障礙是主要的致病原因,如內淋巴管狹窄或堵塞;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致內耳小血管痙攣,導致迷路微循環障礙,組織缺氧,內淋巴生化特性改變,滲透壓增加而引起膜迷路積水。本病的病理變化為膜迷路積水,主要累及蝸管及球囊。壓迫刺激耳蝸產生耳鳴、耳聾等耳蝸癥狀,壓迫刺激前庭終末器而產生眩暈等前庭癥狀。典型癥狀是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耳鳴及耳悶脹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