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網路十大食品謠言,你中招了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現在因為食品安全問題,人們對一些食品存在一些疑慮,網路上也有不少有關食品的謠言。今天是2018年第一天,回顧2017年,網路上關於食品的謠言不少,就此,重慶市食葯監局盤點梳理了去年十大食品安全謠言。這些謠言究竟是什麼?你在生活中是否也中招了?

謠言一:塑料大米

去年夏天,網路上流傳著一段視頻,畫面中,工人不斷將一個個塑料袋放入機器,經過溶解、拉絲、切割等工序,生產出一顆顆形狀和米粒相似的白色固體。發布視頻者稱,這就是塑料大米的製作工藝。

網傳的「塑料大米」,其實是塑料顆粒。圖片來源於網路

市食葯監局相關人士表示,如果消費者買到的大米是塑料做的,首先從口感上就可以輕易分辨。再者,經過如此工藝製作的大米,從成本上要比低廉的大米更昂貴,造假失去了利潤空間,這樣做就沒有意義。

Advertisements

事實上,這並非是製造塑料大米,而是製作塑料顆粒一種工序。

謠言二:棉花肉鬆餅

去年夏天,網路上流傳一個視頻,有人將買回來的肉鬆餅用水浸泡,稱,肉鬆是棉花做的。

市食葯監局相關人士表示,肉鬆是一種肌肉纖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花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兩者的口感差異大,造假幾乎沒可能——肉鬆鬆軟,一吃就化,棉花看起去鬆軟,卻嚼不爛。通過點燃也可以輕易分辨兩者,肉鬆點燃會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點燃卻不會有焦糊味。

謠言三:大蝦內有寄生蟲

去年夏季,網上有段視頻瘋傳,內容是一個大媽從大蝦里挑出一根根白色的蟲子。並在一旁解說:「大蝦內有寄生蟲,千萬別吃!」

大蝦帶有寄生蟲 ,其實是大蝦的生殖腺。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市食葯監局相關人士介紹,視頻中的白色物體其實是雄蝦的生殖腺,相當於蟹膏、魚白,可食用。

Advertisements

謠言四:注膠楊梅

去年夏天,網路上出現了一段注膠楊梅視頻,視頻中,一名女子拿著楊梅在水龍頭下反覆搓洗,最後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膠狀物,她說道:「你們看看這是什麼東西摸都摸不動,是膠呢!」

市食葯監局相關人士表示,楊梅沒有外果皮的保護,不耐儲藏,是很容易受傷和腐爛的水果。楊梅在常溫下往往放一天就會變色,第二天就會變味。採收后,要盡量避免擠壓和減少手工操作,並儘快在低溫下貯藏,所以,如果給每個楊梅都注膠,不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楊梅本身也經受不住如此操作。

謠言五:色素海帶

去年7月,網路流傳一則消息,稱翠綠色海帶是用色素染的,一燙就會變色。此消息一出,引發不少消費者恐慌。

市食葯監局相關人士表示,海帶含有葉綠素、藻黃素等天然色素,會呈現不同顏色。新鮮海帶漂燙變色是正常現象,金屬離子是葉綠素呈現綠色的關鍵。

謠言六:甲醛香蕉

去年7月,網路上一則「香蕉浸泡不明液體」的視頻廣為流傳。消費者紛紛擔心,視頻中的不明液體有毒,也有網友說液體是甲醛。消費者陷入香蕉泡甲醛保鮮的恐慌之中。

市食葯監局相關人士表示,視頻中的乳白色液體其實就是保鮮劑,國際公認低毒殺菌、降解速度快,經過主管部門登記允許在香蕉保鮮中使用,並且也都制定了相應的推薦使用量和殘留限量標準。

謠言七:麵粉洗出膠

9月,網上流傳一段視頻,這則視頻里,一個中年婦女拿著用麵粉洗出的麵筋,稱這是膠,還告誡親戚朋友不要再買麵粉!

市食葯監局相關人士表示,麵粉水洗后得到的粘稠物是麵筋,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麵粉增筋的傳統工藝是加雞蛋、鹽、鹼,麵粉添加魔芋粉也可增筋。

謠言八:黃瓜激素增肥

去年11月,一視頻中男子在瓜地里,發現黃瓜上都掛著吊瓶,聲稱從老闆那裡得知吊瓶裡面裝的是激素,瓜農們是通過這種方式給瓜注射激素。

市食葯監局相關人士表示,視頻中沒有說明具體時間和地點,屬於「三無視頻」,植物是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供給到植物各處,給黃瓜打吊瓶,容易導致黃瓜腐爛變質。

謠言九:柑橘里吃出蛆蟲

去年12月,一段關於「柑橘里吃出白色幼蟲」的視頻在網路上流傳。視頻中,一名自稱來自山東的男子,從剝開的橘子中挑出了近十餘條蠕動的白色蟲子,該男子說:「看見沒有,橘子裡面有白蟲子在動,這還能吃嗎?」

市食葯監局相關人士表示 ,白色蟲子為實蠅,是柑橘樹上常見的一種病蟲害。實蠅本身並不含有害物質,只是對農作物的生長具有較強的危害,影響果樹收成。

謠言十:柚子和藥物同吃致死

去年12月,《柚子這麼吃很危險,甚至可能猝死!》《千萬注意,有種柚子這麼吃很危險,甚至可能猝死!》等文章在網上流傳,這些文章稱,吃完葯如果再吃柚子會很危險,甚至可能猝死。

市食葯監局相關人士表示,只有葡萄柚在與部分藥物同服時才會引起不良反應,西柚的食用量和藥品的食用量達到反應劑量才會引起相應的中毒反應。葡萄柚中的呋喃香豆素類物質主要局限於小腸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通常在口服藥的情況下會受其影響。

最後,該人士表示,網路上流傳的食品安全謠言,常見的情況有「張冠李戴」「新瓶裝舊酒」等情況,即把不同時間、地方及發生的事情進行組織,形成謠言,達到吸人眼球的效果,以謀取利益。市民遇到類似情況,不要慌亂與盲目轉發,可到當地食葯監部門進行求證。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客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文翰

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