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傷|軍醫科普:這樣救治後果很嚴重!

今日播報:《女兵零下38度執勤,穿30餘斤「北極熊裝」防凍傷》

地處北緯50度線上的高寒區邊城黑河市,被駐地群眾形象地形容為「天然冰窖」,冰面上的氣溫最冷時低至零下38度。由於首次在邊關哨位上執勤,同時為了防止凍傷,一向「偏愛風度不要溫度」的女兵穿著里三層、外三層重達30多斤的服裝,堅持冒著極寒氣溫巡邏執勤在中俄邊防線上,為祖國母親站崗。

這一期,為大家帶來三大防凍救治誤區,教你凍傷的正確救治方法。

誤區一:冰雪搓擦救治凍傷

邊防戰士小孫執行巡邏任務,在雪地里長途跋涉幾天幾夜,雙腳嚴重凍傷。

班長小周看見了,立即搓起一捧雪,準備動手用雪給戰士小孫搓。

隨行軍醫急忙趕來,制止了班長。班長十分不解,認為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Advertisements

小茵告訴您:發生凍傷時,皮膚的表層組織也發生了損傷,呈現紅腫、充血、發硬。任何輕微的摩擦都會造成嚴重的機械損傷。再者,雪的溫度在0℃以下,低溫會使血液黏稠,血流變慢,易形成血栓,造成皮下組織壞死。

誤區二:凍傷后烤明火復溫

寒冬,戰士小林獨自在雪林中進行野外生存訓練找尋食物,雙手因此嚴重凍傷、腫大。

在野外治療資源極度匱乏的條件下,小林決定取火給手部復溫。

這時,小茵必須要提醒大家:過熱復溫方法使原已凍傷的部位再填燒(燙)傷,加重組織損傷和丟失,導致出現災難性後果。被凍傷的地方,先是血管收縮,而後發生血管痙攣,阻礙血液流通。

如果用火去烤凍傷處.或者用熱水去燙,表面的血管會擴張,而深部的血管仍處於痙攣狀態。由於血液迴流不暢,皮下組織缺氧,代謝產物不能排出,會使凍瘡加重,甚至發生潰爛。因此,凍傷之後,42℃溫水快速復溫是凍傷急救的關鍵。

Advertisements

誤區三:飲酒利於防寒

今日大雪,溫度直逼零下,恰逢周末外出,小軍欣欣然應約去賞千年古樹。

這不,朋友圈裡又見小軍曬心情,這次與以往的不同,評論卻更引人注意。

小茵一席話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飲酒禦寒寒更寒。

其實,飲酒禦寒只是一種錯覺。乙醇引起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熱量加快散發到體表,因而人感到暖意,但這時大量熱量會通過皮膚散失,進而會使體溫下降。飲酒不但不能起到禦寒作用,反而易使人發生感冒、凍傷等。

軍醫小貼士

如何做好凍傷傷員的急救和現場處置工作呢?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凍傷急救的方法是否正確,對療效影響極大。

1、 迅速將凍傷傷員儘早儘快脫離寒冷環境,轉移至溫暖避風處;

2、盡一切努力創造條件採用溫水快速復溫等正確保暖措施;

3、 對於神志清醒、無頭部創傷的傷員可給予熱飲。

天氣轉寒,做好預防工作是關鍵。希望廣大戰友照顧好身體,健健康康度過秋冬時節!


凍傷及其防護

1發生原因

環境因素

氣溫低;相對濕度高;風力大;溫差大。這些不良的氣象條件是發生凍傷的重要原因。

機體狀況

身體狀況的強弱和對寒冷是否適應是影響凍傷的重要因素。來自寒區的軍人對寒冷的適應能力要比來自熱區的強,但若經過較長時間的冷適應后,可以達到幾乎相同的水平。

防護措施

在同樣寒冷的條件下,進行同等強度的軍事圳練,比如在執勤、放哨等軍事活動中,若有良好的保暖服裝、棉鞋、棉手套等,可減少凍傷的發生。

2治療

復溫

包括自然復溫,體表復溫和中心復溫。現大多主張採用在凍結狀態下溫水快速融化復溫為好,有利於組織存活,損傷癒合後遺症少。具體復溫方法是,對處於凍結狀態的病人,儘快採用40~42℃的溫水浸泡復溫,視組織溫度回升情況,使凍區軟化,皮膚、甲床轉為紅潤即可。復溫后疼痛一般加重,可適當應用鎮痛劑。

水皰處理和手術治療

對於小的水皰應防止破裂,讓其自然吸收;較大的水皰可在無菌條件抽出水皰液或切開排出水皰液;感染的皰面用1:1000苯胺溶液洗,0.2%呋喃西林紗布濕敷;厚的痂皮或感染者應及時剪除,切除時儘可能保留有生機的組織。

藥物

可應用40℃的1:1000氯己定溶液浸泡,每天1~2次.每次半小時,凍瘡局可應用呋喃西林等外用。


今日頭條號:藍軍社——聚焦傳播軍旅文化,服務軍人軍迷群體!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本號&轉發文章~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