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國學 ║《中庸》解讀:客觀公正,才能做到中庸

《中庸》第三章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譯文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推行,我知道原因了,自以為是的人過於冒進,缺乏能力的人過於保守,中庸的道理不能被大眾認可,我知道是什麼原因了,這就是有能力的人做得過了頭;水平不夠的人又不能堅持。人們往往憑藉自己的主觀判斷,而不是依據客觀規律,這就像,人人喜歡美食,卻從沒有想過,自己的身體是不是需要這些食物的營養成分,客觀的規則,主觀的體驗,哪一個才是自己真正需要遵循的,很少有人去想這些。

解讀

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五色和五味都是對人有誘惑力的東西,但是沉迷其中,對自身的損害卻是客觀存在的。很多人往往熱衷於感覺體驗,從不顧及身體健康

所以說,站在客觀立場看問題,結果就往往是正確的,而做到中庸,就是要首先拋開自己的主觀意願,既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要失去信心。既不貿然行動,也不要瞻前顧後。

自己的主觀判斷,體驗,往往靠不住的,很多時候,我們回想自己做過的錯事,會說,啊呀,我那時候怎麼那麼傻

那事後為什麼清醒了?就是因為跳出來了,像聽故事,看電影一樣,用旁觀者的立場看自己,當然也就客觀公正,那麼孰對孰錯,何去何從,也就一目了然

所以說,客觀規律法則,才是真正需要遵循的,換句話說,天道法則,才是立足的根本,而絕不是聰明才智

君子聖人,和凡俗之人,並沒有多少差別,如果非要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對自己妄念的剋制,一個人如果缺乏自制力,無論做什麼,必將一敗塗地。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