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每晚泡腳水裡面撒一把,半個月濕氣全無,肚子平了,腰也細了

中醫認為,濕氣是「萬惡之邪」。這是因為,它從來不是某個季節、某種人的「專利」。不少人認為陰冷潮濕的地方或者夏天悶熱的桑拿天才有濕氣,其實不然,只要找到機會,乾燥的秋冬季濕氣同樣容易「發威」。此外,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成寒濕,遇熱為濕熱,遇風則化為風濕。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吳大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濕邪入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脾胃功能不好,吃什麼都不香,大便黏膩,胖而無力,叫做『內濕』;另一種則稱為『外濕』,主要表現在皮膚癥狀,如痤瘡、神經性皮炎等。」不正確的生活習慣也會讓濕氣乘虛而入,危害健康。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杜絕以下壞習慣。

這或許是你體內濕氣重的原因!

1、喝大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2、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3、穿得少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特別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后要及時吹乾等。

4、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5、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6、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7、不通風

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里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里等。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怎樣曉得體內的濕氣重不重呢?

1.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2.舌苔厚膩,舌苔邊緣成鋸齒狀,俗稱裙邊舌;3.疲倦無力,無精打采,特別睏乏嗜睡;4.既怕冷又怕熱。5.口乾,口苦,口臭;6.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7.頭髮油膩,脫髮,白髮;8.浮腫,眼袋下垂;9.腰酸關節疼痛;10.胸口悶;11.黑眼圈;12.頭暈沒精神,特別疲勞;13.陰部潮濕;14.陰囊潮濕;15.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16.白帶有異味,瘙癢;17.皮膚油膩,起濕疹等等。

中醫以為,去濕氣,首推泡腳

秋冬日節每晚泡泡腳,可以增進血液旋轉,舒筋活絡,還能去濕氣,改進就寢質量,讓我們睡的更好!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的說法。中國人非常講究泡腳,尤其在冬天很多人都有睡前泡腳的習慣。用熱水泡腳時,腳部的溫度上升,腿部和腳部的末梢血管逐漸發生擴張,腳部血流量隨之增加。因此,泡腳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溫陽暖體的功效,特別對於下肢缺血的人有不小的好處。

泡腳就是足浴,屬於中醫足療法內容之一,也是一種經常使用的外治法。用熱水泡泡腳,既解乏,又利於就寢。同時,在水中加點中藥,還可以起到其他影響。

當歸桂圓泡腳

材料:當歸40克,桂圓肉25克

過程:把當歸和桂圓漸入適量的清水,用大火煎煮40分鐘左右,然後取汁去掉殘渣,在於開水一起倒進腳盆裡面。等到溫度能適合自己的時候就可以泡腳了,每天一次到兩次。

功效:美容養顏,靚膚。

生薑鹽水泡腳:清火解毒

在熱水中加一小勺食鹽、生薑50~70克,泡腳半小時左右。

食鹽可清火、涼血、解毒,生薑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經常用生薑鹽水泡腳,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感冒,還能使雙腳光滑整潔,使頭腦感到輕鬆。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泡腳時,水最好淹沒小腿肚,「小腿肚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可大大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效果更好。

假如以為本人買資料費事的話,完整可以用一包泡腳粉來代替。

內部的資料不只有艾草,另有藏紅花、老薑、紅花等,都是對人體非常有用的資料,不只可以祛濕生陽,還可以加強體質,養氣回元。

泡腳足浴粉包

¥39.8 淘寶
購買

泡腳的注意事項:

  • 不成剛用飯或空肚后泡腳。應飯後半小時。

  • 不成水溫太高。應40-50度。

  • 不成時光太長。應20分附近,輕輕出汗既可。

  • 不成自作主張,亂放中藥。

  • 經期或懷胎期婦女,有出血病症的病人不成泡腳。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