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我們家的孩子好?難道真的是天生差距?NO?

1、「笨蛋,沒用的東西。」「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這樣的話,孩子有可能會變得不自信,變得自卑,甚至在某些時候還會對這句話產生認同,最後就會放棄自己,破罐子破摔。如果家長不想讓孩子成為那個笨蛋,那就需要在孩子平時的學習或者生活中多多的鼓勵他,把他逐漸遺失的自信,慢慢找回來。從哪跌倒就從那爬起來不是么?

要給孩子鼓勵而不是斥責

2、很多孩子在跌倒後父母總是趕緊把孩子扶起來,為孩子拍拍身上的灰塵。這樣做真的好嗎?其實這樣做孩子會形成一種有人扶我起來,會為我拍灰塵的潛意識。一定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意識。不然以後再生活中,工作中無論遇到什麼事第一個想法都是「我能不能不做呀?」「誰來幫幫我呀!」之類的。

要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包括自我思考,和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3、「別說了,住嘴!你怎麼就是這麼不聽話。」「你一定要聽你媽媽的話。」家長不要一味的只是要求孩子服從大人給出的指令,給孩子爭辯的權利,慢慢培養孩子自主獨立意識,培養孩子的主見,還有和其他的好朋友的交流呢。

不要獨斷專言

4、「你若考到了100分,我就給你買。」在現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多的家長開始用直接的物質形式獎勵來誘惑孩子。這樣會曲解了孩子學習最原始的動力,所謂的獎勵,精神層面的就好,比如和孩子一起吃一頓豐富的晚餐,比如和孩子一起進行一次親子活動。

不要拿東西去誘惑孩子

5、「你看看隔壁的小王,人家做什麼都是怎麼樣怎麼樣的。」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的個體,教育孩子就要因材施教,不能總是套用相同的模式。更不能按照你認為的好,就讓孩子去往哪發展。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揚長避短。讓他把握著自己的節奏去成長。

不要總是說孩子不好

6、「你整天就知道玩。」玩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習。不必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讓他玩出自信心。上面這些話你對孩子說過嗎?提醒大家,嘴下留情,在平時不經意或者生氣時,也要做到言語謹慎,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的未來人生負責,否則易斷送孩子的美好前程。

多抽出點時間輔導孩子做作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也是孩子做事的第一個榜樣。更是孩子失落、傷心、失望無助時的依靠!而不是孩子成長的枷鎖。條條框框只會限制孩子的成長!不要讓一個音樂家去成為一個畫家!去發展他的特長。並且要鼓勵他去追他的夢想!也許他就是下一個貝多芬!

教育是一個言傳身教,循序漸進,因人而異的事!加油!未來的貝多芬的父母!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