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天,這種寄生蟲一定要小心!

一、 病原及形態,生活史

斜管蟲病的病原為鯉斜管蟲,寄生蟲的分類學上屬於水生動物寄生纖毛蟲。

斜管蟲因為身體腹部正中有一個圓形胞口,胞口有一個漏斗狀的口管,斜管蟲因此而得名。作為一種單細胞寄生蟲,斜管蟲背部稍隆起,覆面則十分平坦,從腹部看左邊直,右邊呈弧狀,身體前薄後部厚重,腹面看好似一顆卵,但是一旦斜管蟲將死或者剛死,就會變成圓形,斜管蟲的腹部長有細密的纖毛線,每條纖毛線上長著一律的纖毛,但是其餘部位卻沒有纖毛,斜管蟲的腹面中部是裸露的,身體後部有一個大核,大核圓形,小核球形,身體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伸縮泡,一前一後。身體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桿作圓形圍繞成漏斗狀的口管,並與身體縱軸向左成30度傾斜角,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

二、 癥狀,流行情況及診斷

斜管蟲主要侵襲魚的鰓和皮膚,對蝦養殖過程中也有報道,少量寄生時癥狀不明顯,大量寄生時可引起皮膚、鰓產生大量粘液,當魚被斜管蟲大量寄生時,魚的鰓和皮膚遭受破壞,並刺激皮膚和鰓大量分泌粘液,患病嚴重時,會導致鰓的組織破壞,引發細菌的繼發感染,出現拖泥等癥狀,使魚的呼吸困難,魚體表現瘦弱發黑,不攝食,遊動遲鈍,可在短期內造成大量死亡。

斜管蟲最適繁殖水溫為12—18℃。最適繁殖水溫為15℃,但在養殖環境惡化,魚體的抵抗力差的時候,30度以上的水溫也能大量繁殖。斜管蟲在離開宿主的條件下也可以自由生活在水體中1—2天,只要有機會,它就可以直接轉移到其他魚體或水體中。斜管蟲常常寄生在鰓、皮膚,如果環境不適應,斜管蟲就會形成胞囊,通過直接接觸或胞囊進行傳染。主要危害常見淡水魚類的魚苗和魚種,對宿主沒有嚴格的選擇性。在養殖密度過大,水質條件惡化的情況下,養殖魚類對斜管蟲感染最敏感,而且能引起嚴重的死亡。

斜管蟲病的診斷:當養殖魚類出現身體發黑,體表出現大量粘液,懷疑有寄生蟲感染時,可以剪取鰓絲和刮取體表的粘液進行鏡檢,同時對顯微鏡下的蟲體進行計數:

在寄生蟲病的診斷過程中,除確定寄生蟲的種類外,還要判斷病原體的數量,不是有病原存在就能引起魚病,而是需寄生數量達到一定的強度時才能致病的,所以相對準確的估計病原體數量是重要的,否則會產生誤診。但具體計算中有一定的困難,如原生動物,肉眼難於看到,即使在顯微鏡下,也不能把所有的病原體逐個數清,只能採用估計法。

三、預防與治療

斜管蟲的病程較急,一旦發病,如果不及時處理,能夠造成魚苗或者魚種的大量死亡,因此,在斜管蟲病的防治工作中,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預防措施有以下幾點

(一) 預防

1、養殖環境的改善:養殖環境中的有機質過多,有利於斜管蟲的生長繁殖,因此,定期使用過硫酸氫鉀。顆粒氧等基具有氧化,增氧功能的底質改良劑進行改底,做好池塘底部的溶氧管理,促進池塘底部的有機物的分解,可以減少斜管蟲等纖毛類寄生蟲發生的機率。

2、定期使用驅蟲,調節機體免疫力的中草藥內服進行內服,進行驅蟲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可以大大減少寄生蟲病和其他類型疾病的爆發。對於容易爆發車輪蟲,小瓜蟲病,斜管蟲病的養殖品種和養殖階段,可以使用纖滅或者蟲蟲草,配合三黃散或者板黃散,多維定期(一般每個月拌料1-2次,每次3-5天左右)進行拌料預防。

(二) 治療

斜管蟲病的處理思路是先殺蟲再消毒,同時內服驅蟲的驅蟲的中草藥,同樣環境要改善,最好配合氧化性底質改良劑改底,效果會更好。在殺蟲時,同時需要進行消毒,防止細菌的繼發感染。故處理建議如下:

1,正常吃料情況下:

使用蟲蟲草(1包拌料5-10千克)或者纖滅(1包拌料5千克)拌料內服:1包拌料40斤,連喂3—4天。

上午外用原蟲膏1包2畝-4畝米水體,下午使用250毫升的濃戊二醛2畝/米,連用2次。

2,不吃料的情況下:

上午外用原蟲膏1包2畝-4畝米水體,下午使用250毫升的濃戊二醛2畝/米,連用2次。

3,網箱養殖

使用蟲蟲草(1包拌料5-10千克)或者纖滅(1包拌料5千克)拌料內服:1包拌料40斤,連喂3—4天。同時使用戊二醛和原蟲膏掛袋,連續2-3天。

△內容源自魚大大,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