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過年

年齡大了,過年就顯得沒有滋味。當然,生活水平高了,也會覺得過年的無趣味。年味的淡薄,與年齡有關,人長大了,煩憂就隨之而來,讓人對世界產生一些並不美好的感想。不像童年,人小,單純,簡單,對任何事物都抱著美好和陽光的心情。愛熱鬧,愛吃喝,愛周圍的一切。尤其是愛過年。不只熱鬧,而且有豐盛的食物。現在生活水平比童年高出許多,素食多,肉食也很常見。童年雖然貧瘠,但是那種簡單的快樂卻是讓人懷念。

過年往往守夜,看電視,嗑瓜子,一家人坐在被筒里。看電視節目,聊閑天,談笑間,整個屋子裡都充滿了溫馨。一種暖暖的家的感覺。讓人感到塵世的幸福。這是一年中難得的休閑。這是一年中少有的溫馨。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每個人都對新年充滿了夢幻。電視節目要看盡了,瓜子皮布滿床上和地上,春晚上又響起了「難忘今宵」。鄉下的午夜前後,一陣接一陣的鞭炮聲(家家都要放鞭炮的)連綿不斷,有美麗的煙花閃現在夜空中。新的一年誕生了。

Advertisements

當天要亮的時候,夜色還沒褪盡,在吃過水餃、放過鞭炮后,鄉下的人要拜年了。拜年的對象當然是同一宗族中的長輩,或自認為關係不錯的外姓長輩。跟著父親和叔伯,就逐戶拜年。進門,先是寒暄,然後便跪倒在預先早就鋪好的席子上磕頭。給長輩的先人磕,然後再給長輩磕。這時長輩會拿出煙招待大人們,有時也倒一盅酒。對於小孩子,也有招待的物品。長輩會抓起一把瓜子,花生,糖塊,塞在孩子的口袋裡。大人、孩子最初往往辭讓一番,隨後就接受了。這會讓人感覺到與人交往的溫暖和美好。

拜年的路上,有時就會看到別人故意扔的零錢。一毛的,五分的,隨處可見。現在在我眼前還有一種絕跡的黃票子在晃蕩。鄉下人有自己樸素的想法。家裡有了病人,總希望病人的病早日消除。辦法就是扔掉些零錢,似乎零錢上有病的存在。扔掉零錢,病也應該會好了吧。人都講個吉利,沒人去撿那些零錢,包括所有的孩子。現在過年基本上是看不到人們隨便扔掉的零錢了。也許人們的認識提高了吧。或者沒有以前的「傻」了。這個習俗和鄉下的往路上倒中藥渣滓,是同樣的心理。這裡面有著心理暗示,有著無奈與迷茫,也有著希望與寄託。

Advertisements

對於童年的我,上墳這個習俗,我沒經歷過。我的老家是在嘉祥縣一個叫大廟李的地方。爺爺年輕時,來到楊庄這個地方定居,住親戚家,也算倒插門。祖墳在老家,與老家的人鮮有來往,也沒有人領著去。多年來,就沒有上墳。直到爺爺去世的那年。我才體會到失去親人的痛。才體驗到思念在陰陽之間,是那麼近又那麼遠。

童年的過年離我越來越遠。卻有些讓我懷念。這些心情不會變淡,只會隨著時光的消逝變得越來越濃。濃的化也化不開。追隨一生。

作者簡介:

王海青,1981年生,山東省濟寧市人。小學教師。現已創作作品700多篇(首) 。作品見於《山東電大報》、《山東教育》、《快樂寫作》、《山東文學》、《心天地》等刊物。作品受到多個公眾號認可、推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