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知識

病毒性肝炎是一類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傳播範圍廣泛的病毒性傳染病,按引起發病的病毒不同可分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又稱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

臨床表現

潛伏期,甲型肝炎1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45~160天,一般60~120天;非甲非乙型肝炎經腸道傳播者14~60天,平均42天,經腸道外傳播者70~145天;丁型肝炎與乙型肝炎類似。

臨床可分為急性(包括急性黃疸型和急性無黃疸型)、慢性、淤膽型和重症型四個類型,根據病原體的不同命名為急性黃疸型甲型肝炎,淤膽型乙型肝炎等。

1、急性肝炎

①急性黃疸型肝炎:以甲型肝炎病者(HAV)感染多見,病程可分為質疸前期、黃疸期和恢復期3個階段,歷時2~4月,起病有發熱、乏力、納差、厭油、噁心、腹脹、腹瀉、肝區痛、尿色逐漸加重、肝功能異常等。至黃疸期皮膚。鞏膜出現黃染,尿如濃茶,亦可有大便色變淺,皮膚痛癢等症。此時肝臟腫大,有壓痛及叩擊痛,恢復期黃疸消退,癥狀消失,肝脾回縮,肝功能恢復。

Advertisements

②急性無黃疸型肝炎:病程中不出現黃疸,其餘癥狀與急性黃疸型的黃疸前期相似,亦有部分病人癥狀不明顯而僅肝腫大和肝功能改變。

HAV引起的急性肝炎不轉化為慢性,而HAV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NANBV)引起的相當一部分轉為慢性肝炎。

2、慢性肝炎以HAV感染多見,可分為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

3、淤膽型肝炎主要表現為長期(2~4個月或更長)肝內梗阻性黃疸,鞏膜、皮膚黃染,皮膚痛癢,糞便顏色變淺,肝腫大而自覺癥狀較輕。

4、重症型肝炎

①急性重症型肝炎:多有起病後勞累、嗜酒、妊娠,合併感染等誘因,起病後10日內黃疸迅速加深,肝臟迅速縮小,腹水迅速增多,有出血傾向、肝臭,及嗜睡、煩躁不安、昏迷、抽搐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病程不超過3周;

Advertisements

②亞急性重症型肝炎:起病10日以上出現重症型肝炎癥狀屬此型,本型病程可達數月,易發展為壞死後性肝硬化;

③慢性重症肝炎:表現同亞急性重症型肝炎,但有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體征及肝功能損害。

治療

病毒性肝炎目前還無可靠的特效治療,無論是甲型、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治療仍只能靠綜合方法,即以休息、營養為主,輔以適當藥物,避免飲酒、勞累和使用損害肝臟的藥物。各型肝炎的治療重點如下:

1、急性肝炎應強調早期卧床休息,一般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后仍應休息1~3個月,恢復工作后應定期複查1~2年。飲食宜清淡,適當補充維主素B族和C等,中藥可用茵陳藁湯及消遙散辯證加減。

2、慢性肝炎無需絕對卧床休息,宜用動靜結合的療養措施。應適當進食較多蛋白質避免過高熱量飲食,也不宜進食過多的糖,以免導致糖尿病。一般非特異性護肝藥物,如維生素族類,促進解毒功能藥物(肝泰樂,肝樂等)、促進能量代謝藥物(肌營、ATP、輔酶A等)及促進蛋白質合成藥物(復方氨基酸、水解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等可作為輔助治療,但不宜溫用。免疫抑製劑如腎上脈皮質激素、硫唑嘌呤等僅適用於有明顯自身表現的慢性活動性肝炎。抗病毒藥物如阿糖腺苷、無環鳥苷、干擾素誘導劑、人白細胞干擾素a、b、r等,目前以人白細胞干擾素。較為有效。特異性免疫增強劑可選用H活特異性免疫核糖核酸。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可選用胸腺膚、輔酶Q10雲芝等。

3、重型肝炎應加強支持和對症治療,使患者能渡過危險期。以便肝臟能有機會進行修補與再生。

防疫措施

①管理好傳染源,隔離期限甲型肝炎自發病起不少於30天,乙型肝炎急性期至表面抗原陰轉或黃疸完全消退,非甲非乙型肝炎經腸道傳播者按甲型肝炎隔離期,腸道外傳播者參照乙型肝炎,丁型肝炎亦可參照乙型肝炎。

②搞好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③加強病原攜帶者的管理,凡HBsAg和HBeAg同時陽性者,未治癒前不能從事飲食、服務、托幼等工作。HBsAg陽性或抗-HBc高滴度或肝功能異常者不能作獻血員。

④切斷傳播途徑,去掉不衛主的飲食習慣,接受注射時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不濫用血製品。攜帶乙肝病毒的產婦要作好產程和產後防護,以防感染新生兒。

⑤對新生兒尤其是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推廣乙肝疫苗接種,其他有可能受HBV感染的人亦應接種,兒童和青少年及有可能受HAV感染的人應接種甲肝疫苗,亦可注射丙種球蛋白來緊急預防甲型肝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