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又便宜的海虹(貽貝,青口,淡菜),吃了要中毒么?

又到了吃貽貝的季節了。貽貝是學名,海虹、青口是小名,煮熟晒乾叫淡菜、殼菜。

在蒜你狠、向前蔥勢頭還猛的當下,身體構造跟蚶子和牡蠣、蚌基本一樣的貽貝,實在是最親民的海鮮,比大蒜小蔥還便宜。

以前兩毛錢一袋,現在兩塊錢也能買一袋,十塊錢能來四五斤的。用點白葡萄酒煮了,那個鮮。


美中不足,貽貝這些年價格舒心,安全不省心,時不時就出點鬧心的事。

秦皇島已經出了紅牌警告,明令全市範圍內禁止捕撈、銷售和加工海虹。這樣的貽貝(海虹)中毒事件,不是第一次了。


1976年,日本宮城縣開了個壞頭,因為吃了貽貝,首次爆發了腹瀉、噁心、嘔吐的集體性中毒事件。這些年,日本陸續報道中毒病例一千多例。

歐洲和南美洲的貽貝(海虹)愛好者也未能倖免,一樣有中毒病例發生。

Advertisements

2011年到2016年,我國部分地區,運氣不好的消費者,偶爾會發生食用貽貝(海虹)后腹瀉的中毒事件。

兇手隱藏在貽貝(海虹)的中腸腺內,中腸腺就是貽貝的消化腺。中腸腺內蓄積了一種脂溶性的,不溶於水的,不怕熱的腹瀉性貝類毒素,足以殺死小白鼠。

這腹瀉性毒素,毒不倒貝們,毒得倒人類。但也不是害貽貝(海虹)怕被人吃,自己蓄意生產製造出來謀害人類的,貽貝們很乖,知道自己是人間一道菜,這是貽貝的宿命,是貽貝的榮光。

這毒素是貽貝吃了浮遊的毒藻,毒藻的腹瀉性毒素,賴在中腸腺里不肯走了,貽貝只是個被動的二傳手。

所以,加工貽貝(海虹)等新鮮貝類的時候,要記得先把中腸腺這些內臟清理乾淨;

不管蒸煮貝類的湯汁如何鮮美,也忍著饞,不要喝;

Advertisements

貽貝便宜,但也有悠著吃,不能一次吃個四五斤不停歇;

這毒素耐熱,被指望著加熱就給清除了,不要吃才是預防的根本大法。

還算好,這腹瀉性貝類毒素,雖說讓人拉肚子,尤其是讓好多人一齊拉肚子,是有些煩心,但是好在一般急性癥狀較輕,吃完後半小時到14小時之內,出現腹瀉、嘔吐、噁心、腹痛和頭疼等癥狀,用瀉藥也沒用,照拉不誤,但一般在兩天內自然就好了。

逐本溯源要揪出始作俑的毒藻,帶頭大哥主要是漸尖鰭藻和倒卵形鰭藻等。其中紫貽貝、縊蟶、泥蚶和青蛤,最容易積累這種腹瀉性貝毒素。

腹瀉性貝類毒素只是常見的貝類毒素中,最溫和的一種。另外渦鞭藻等產生的麻痹性貝類毒素,才是十分的可怕。

麻痹性貝類毒素存在於貽貝、扇貝、蛤等雙殼貝類中,內臟中含量較高,常規的烹調加工方式不能將其去除。中毒潛伏期短,先是口部及四肢麻痹、刺痛,以及嘔吐、腹瀉等,嚴重者吞咽發音都困難,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很遺憾,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出來針對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的特效解毒劑。

19671979年間,浙江省發生麻痹性貝類中毒四十多次,死亡23人。

1986年,福建發生花蛤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事件。

1986年,台灣發生50人西施貝麻痹性貝類毒素集體中毒事件。

之後,北美和歐洲發生過沙鰻和鯡魚的死亡,英國發生兩次海鳥的大量死亡。

通過對中國沿海部分海域貝類產區貝毒毒素分佈的調查,不得不承認,貽貝(海虹)為代表的中國雙殼貝類,已經受到了毒素污染的威脅。膠州灣、萊州灣、秦皇島、福建等海域均發現了貝毒毒素,還不算太糟,稍微可以放寬心,最普遍的是殺傷力不強的腹瀉性貝毒毒素,兇悍的麻痹性貝毒毒素少見。

怡貝體內的獲得性毒素,就是有害藻華的直接產物。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化肥污染、以及水產養殖中過多添加的營養素,使得水體中氮、磷增加,海域富營養化,在夏秋季節溫度上升時,浮遊藻類大量繁殖出現赤潮,貝類毒素迅速增加,造成貝類毒化。


一方面,對於赤潮產生時可能直接造成毒素污染的貝類,監管部門應該執行嚴格的監管措施,漁業環境監測站必須檢測赤潮區域內的貝類麻痹性貝毒素和腹瀉性貝毒素。遇到不能吃狀況,廣而告之。

最重要的治本這方面,應該把赤潮,看做海洋生態環境的紅燈亮起來,減少污染排放,保護水域的潔凈,是人類能吃到鮮美可口海產品的根本,價廉物美的貽貝(海虹)才能自由自在走上我們的餐桌。

最後強調一下,海虹最鮮美時,如果遭遇恰逢赤潮來勢兇猛,一定要聽監管部門的話,說不吃就不吃,忍一忍,攢夠錢,多吃點大蒜大蔥吧。另外,檢查一下家裡的洗衣粉是不是不含磷的,愛護環境,從自己做起,為人類留點口福。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