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你要注意這幾點

大家都愛寶石美麗的外表,華貴的出身,但真正對寶石品性了解的人少之又少。

珠寶消費誤區一:迷信珠寶的產地

案例:張小姐到南非公派出差,聽說南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鑽石產地,感覺到在產地買鑽石應該很便宜,又有熟人帶,於是花2萬多元人民幣給自己買了一粒50分的鑽石,但是沒有附帶鑽石證書。回國后,張小姐將鑽石送到國檢中心檢測,結果凈度為P級,顏色級別也不高。2萬元的價格與國內同類商品相比,還貴了許多。

點評

現在很多人利用出公差,旅遊的機會,到珠寶玉石的產地或者集散地地購買珠寶,因為他們認定到產地一定能買到便宜貨。如去新疆買和田玉,去南非買鑽石,去巴西買彩色寶石,去緬甸買翡翠等。事實上,這些產地買回來的珠寶並不是最便宜的,甚至還要比正常的市場價格貴出很多,其中還有相當一部份是經過人工處理或是假冒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消費者完全忘記了:首先,普通消費者珠寶鑒定能力極為有限;其次,普通消費者對珠寶的行情知之甚少。這兩點就決定了消費者在珠寶產地或集散地能淘著又便宜又好的寶貝,機率很低。

Advertisements

珠寶消費誤區二:只要投資珠寶就一定賺錢

案例:王阿姨去雲南旅遊買了一隻翡翠手鐲,經檢測是未經處理的天然翡翠。王阿姨一再追問是否是A貨,在得到肯定回答后,興奮得不得了,大聲說:「賺大錢了!」原來,她以為翡翠的A貨、B貨、C貨代表翡翠的等級,等級越高越值錢。

點評

翡翠的A貨、B貨、C貨並不代表等級,而是代表是否經過人工處理,是商業上對這幾類翡翠的俗稱。如沒有經過人工處理的翡翠,俗稱A貨;經過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俗稱B貨;染色翡翠俗稱C貨;經過染色,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俗稱B+C貨。

珠寶消費誤區三:在民間、地攤可以「淘寶、撿漏」

案例:李先生受雇於一位房地產公司的老闆,平時專到各地農村收購一些古董傢具,古瓷字畫,古玩玉器等老貨,用於充實老闆的私人收藏。某次3.15免費檢測活動期間,李先生一共送來了十餘件從民間收藏的玉鐲,玉器,檢測結果這些玉器全部是假的,分別都有染色石英岩,翡翠B+C貨(染色,漂白,充填),玻璃,塑料等。

Advertisements

點評

這些年,基於「好東西藏在民間」思想,這種民間收購行為越來越多。而這種行為要求收購方要有非常好的學識和眼力。事實也證明,隨著民間收藏的日益興盛,古玉的造假技術也日漸成熟,並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珠寶消費誤區四:珠寶質地完美論

案例:張先生一家三口怒氣沖沖地來到商場,口口聲聲說要退貨。原來,張先生的女兒到商場買了一枚0.13克拉的鑽石戒指,價格不高,只有2000多元。但回家后發現鑽石里有一個小黑點,而且越看越明顯,於是互相埋怨當初在買的時候根本沒有注意。有一個「懂行」的朋友告訴他們,這粒鑽石是垃圾鑽,根本就是不合格產品。於是一家三口到商場去說理。商場無法說服他們,於是向國檢中心的專家求助。經檢測,這粒鑽石並不是什麼垃圾鑽,更不是不合格產品,而且商場出示的是國檢中心出具的寶石鑒定證書,證書中有許諾鑽石的級別。經過專業技術人員的耐心解釋及調解,雙方最後達成和解。

點評

很多消費者不喜歡自己的珠寶玉石內部有瑕疵,認為這樣是不完美的,於是在挑選珠寶時慎之又慎,唯恐買到內部有一絲雜質或極細裂紋的珠寶。其實,天然的珠寶玉石難免會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細微的缺陷,只要不影響珠寶的外在美,不影響珠寶的耐久性,就不是大問題。如紅寶石、祖母綠幾乎不可能買到內部完全沒有瑕疵的。相反,內部有天然的一些生長現象,正能體現出珠寶的天然屬性。甚至一些天然的包裹體還能令寶石產生無與倫比的美,極大地提升其價值。如貓眼效應、星光效應等就是這樣形成的。

看完此文章的朋友保佑你大吉大利,發大財,行大運!

關於木石前盟翡翠城

匯聚數十萬的翡翠愛好者的選擇,微信號:laobaifc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