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件為何張學良不放一槍便把東三省土地拱手送給日本?

「九一八」事件爆發后,日本人一萬大軍一周之內控制遼吉,四個月控制東三省。張學良駐紮關外的東北軍19萬人一槍不發,放棄抵抗,全部進入關內。東三省的丟失,後果是嚴重的。一是助長了日本軍方的囂張氣焰,認為中國軍隊不過如此,中國人不敢抵抗,於是有了佔領中國全境,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二是東三省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一塊重要跳板,及彈藥糧食補給的大後方,給日本的侵略戰爭帶來巨大的便利。
​當時日本人和他有殺父之仇,東北也是他的根據地,根據地要失去了,他就沒根了。那為什麼竟不放一槍就撤退呢?​因為當時蔣介石還沒有做好和日本人大戰的準備,而且他正手忙腳亂著。南邊有胡漢民和他分庭抗禮,西南有雲貴川軍閥虎視眈眈,西北有朱毛紅軍「死灰復燃」……那時候,他已經經過了北伐戰爭和中原大戰,如果再把這些政治勢力解決掉,他統一全國的夢想就實現了。
​所以鑒於這種情況,蔣介石很可能向張發布的命令是讓他一定要「力避衝突」。只要日本不進入錦州不進關內不攪了他清理國內剩餘敵對勢力這個局便可。但是當時張學良手上傭兵20多萬,東三省又是自己的地盤,可謂根深蒂固。完全可以不聽蔣的命令以報殺父之仇。而為什麼選擇不抵抗直接放棄東三省呢?就是蔣介石給了張學良「力避衝突」的底線,不能讓日本人突破錦州。如果突破了呢?那肯定就得打了。但是這話卻讓張學良很不舒服。不準突破錦州,意思就是說,戰火只能在他的東三省打,不能打到蔣介石的地盤上去。這樣一來,抗戰還只是他張學良的事。所以,張學良不但放棄錦州,乾脆就退入關內。他的目的,就是要把抗戰變成大家的事。
​但是退入關內后,張學良的心情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是全國人民都在聲討他不抵抗,這讓他心靈承受了巨大的折磨。二是軍隊拉入關內后,依然沒有把抗戰變成老蔣的事情,老蔣還要打他的內戰,而且蔣介石還讓他也去打共產黨。連打了幾仗,都輸了。如果這樣一直打下去,很可能會把他的幾十萬大軍耗光。他幾十萬大軍沒和日本人拼光,最後和共產黨拼光了!漢奸的名聲背了,軍隊也沒有保住,想想那時候的張學良,心情絕對是非常荒涼了。
​​所以,最後他和楊虎城聯合起來,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逼蔣抗日。「西安事變」的結果,張學良仍然沒有保住他的軍隊,但是,至少他實現了一個目的,抗戰,不再是他張學良一個人的事,而同時成了蔣介石、成了全國人民的事!無論後世如何評價張少帥東三省之事。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張學良發動的「西安事變」是千秋功德。而張學良本人也值得我們後世傳頌。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