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病例迸發大智慧!浙大一院皮膚科與北侖分院皮膚科聯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論文

2017年12月28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臨床醫學類綜合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6年影響因子72.406分)刊登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喬建軍博士(通訊作者)和寧波市北侖區人民醫院(浙大一院北侖分院)皮膚科斯子翔醫師(第一作者)的論文《馬爾尼菲藍狀菌感染》。

文第一作者斯子翔醫生說論文背後的故事

2016年我的門診上來了一位皮疹布滿頭面部、軀幹、四肢的患者,皮疹呈向心性分佈。這樣的分佈模式,很容易想到診斷為水痘。再仔細問病史,患者說已按照水痘治療半個多月了,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另外,還伴有發熱,治療后發熱也沒有退下去。這時候感覺不對了,水痘一般有自限性,很少有半個多月不消退的水痘,難道是水痘累及肺部或者腦部了?再仔細觀察皮疹發現,皮損的基本損害是丘疹,而水痘的基本損害是水皰。這時候我感覺這個病例可能不尋常,於是找到了浙大一院派駐我科的專家喬建軍博士(兼任皮膚科主任),喬博士查看了患者皮損並詢問病史後排除了水痘的可能性,囑咐我完善了術前各項檢查,做了皮膚活檢和組織真菌培養。三天後皮損培養的培養皿上開始有菌落長出,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培養基被染成葡萄酒紅色,喬博士收集了菌落,做了DNA測序,序列比對確定菌種為馬爾尼菲藍狀菌,至此診斷真相大白。給予兩性黴素抗真菌治療后,皮損消退。作為一名基層醫院的皮膚科醫生,工作以來首次診治這樣的患者,感覺是自己行醫以來最有意義的一項工作。於是有了想寫一篇病例報道的想法,和喬主任討論后,認為這個病例材料比較完整,比較有臨床指導意義,雖然國內有不少類似的病例,但對於歐美國家來說,較為罕見,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將這一病例整理成文,經喬主任修改後投稿到《新英蘭醫學雜誌》。經過幾個月後稿件修回了,除了回答編輯和審稿人提出的大量提問外,審稿人和編輯均提出要加入銀染色的照片。真菌銀染色的結果不穩定,很難染出漂亮的切片。喬主任聯繫了多家單位和公司,做了多個銀染色的切片,最終從中挑出了一張比較理想的切片拍了照片將論文修回。3個月後終於收到編輯部發來的論文接受函。

作者喬建軍博士文的修回和校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審稿過程極其嚴格,經歷了管理員、編輯、審稿專家、審稿會等多個環節的審核才有得到修回的機會。在校樣階段責任編輯非常嚴謹,僅在校樣階段就郵件互動了10幾個回合。總之,文章內容雖短,但背後要做很多的工作,可以說是每個單詞、每句話都是經過編輯和作者反覆推敲並修改後才有了現在發表出來的最終版本。

浙大一院皮膚科主任方教授的點

喬建軍博士是我們科派駐到浙大一院北侖分院的專家,他無論臨床還是科研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在高影響因子的雜誌上發表多篇高質量病例和基礎研究。在他的指導下,北侖區人民醫院皮膚科的業務能力和科研實力迅速提升。

斯子翔醫生是我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一直在北侖區人民醫院工作。他聰明、善於思考,研究生期間完成了皮膚病生活質量調查的碩士論文,並對臨床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基礎和興趣。

能在《新英蘭醫學雜誌》發表論文實屬不易,這與兩位醫生對疾病的細緻觀察、認真思考、並注意收集完整資料並及時隨訪,以及有良好的英文寫作功底密不可分。

接1. 《新英格醫學志》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創刊於1812年,是人類歷史上連續出版時間最久的醫學期刊,其影響因子高居全球臨床醫學雜誌首位,與《柳葉刀》、《美國醫學會雜誌》和《英國醫學期刊》並稱臨床醫學四大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拒稿率高達90%以上,其中病例的拒稿率更高。

接2.狀菌狀菌

馬爾尼菲藍狀菌是一種雙相真菌,既往稱為馬爾尼菲青黴菌。該菌引起的感染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地區、我國的東南部、我國香港地區、印度東北部等地區。易感人群主要是獲得性或先天性免疫缺陷者,包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者、先天性免疫細胞功能缺陷者等。臨床表現包括發熱,體重下降,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異常等。60%-70%的患者出現中央有臍凹等壞死性丘疹,這種皮疹均有特徵性。文獻報道本病死亡率10-33%。高齡、短時間內迅速出現癥狀、呼吸困難、不發熱、無皮疹、血栓性血小板減少、乳酸脫氫酶升高是高死亡率的相關因素。臨床標本中分離培養出溫度雙相真菌馬爾尼菲藍狀菌即可以確診。PCR檢測藍狀菌DNA、ILISA檢測藍狀菌抗原可輔助診斷。兩性黴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治療本病有效。

馬爾尼藍狀

接3: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

浙江大學學醫院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於創建於1947年。方紅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現為浙江省醫學會皮膚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委員。科室在皮膚性病學臨床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並舉。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診治各種皮膚病及性病。皮膚科為浙江省首批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的皮膚性病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國家衛計委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的皮膚科臨床藥理基地學科之一,浙江省首批性病規範化門診單位之一。

科室現有醫生、護士和技術人員2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1名,碩士研究生導師3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4名,副主任醫師6名,主治醫師4名,住院醫師5名,主管技師2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2名。三名骨幹醫生曾赴美國、義大利等國家參加臨床進修和基礎研究工作。

科室開設名醫館資深專家門診、名醫/專家門診、甲病和真菌病專科門診、普通門診及皮膚科獨立病區。開展冷凍治和激光治療各種皮膚腫瘤,皮膚外科手術,疑難少見的皮膚病病理診斷,損容性皮膚病的物理治療和化學治療,甲病、皮膚真菌病的精準治療,光動力治療,308準分子激光,CO2激光、氦氖激光,TDP照射治療,紅藍光、點陣激光,紫外線治療,舒敏治療、高頻電刀及微波等治療。皮膚鏡、過敏原檢查等檢測項目。

科室承擔9項國家基金和多項廳局級科研基金,研究方向主要為皮膚屏障功能、皮膚腫瘤、皮膚老化、皮膚真菌病、銀屑病、性傳播疾病、免疫性皮膚病的發病機制以及遺傳性皮膚病的致病基因研究。近年來主編並出版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2部,網路教材1部,參編留學生《Dermatology》教材、教師用《皮膚性病學》教材、英文版《Immunodermatology》(Springer)等各種專著20餘本,主譯《內科疾病的皮膚表現》專著1本(人民衛生出版社),副主譯《皮膚病理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參與制定各類皮膚病診治指南和專家共識撰寫,喬建軍博士為《色素痣的皮膚鏡診斷專家共識》的第一執筆人。全科發表SCI論文50餘篇,總影響因子>200。論文獲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年度優秀論文二等獎2篇、三等獎2篇;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1篇,三等獎1篇。科研成果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醫藥衛生創新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獲衛生部優秀視聽教材二等獎一項,省教委高校教師優秀教學軟體二等獎1項,浙大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教研室獲2008年度及2012年度浙江大學醫學院突出貢獻獎。

科室承擔浙江大學醫學院8年制、5年制、留學生、研究生等多層次的臨床教學工作、專科醫師培養、研究生培養以及省內外基層醫院皮膚性病科醫師的進修培訓、住院醫師規培、繼教工作及疑難病例會診工作。

接4.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北侖分院(寧波區人民醫院)皮膚科

科室現有醫師8名,其中高級職稱4名,中級職稱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名,1人獲博士學位,3人獲碩士學位,1名在讀碩士。

作為一個縣區級醫院能在全球頂級期刊發表論文絕非偶然,這和科室醫務人員抱著探索的精神工作,科室團結向上的工作氛圍是分不開的。

一年前浙大一院派皮膚科喬建軍博士常駐到寧波北侖區醫院(浙大一院北侖分院)皮膚科擔任科主任,在做好科室管理和臨床工作的同時,帶領全體同仁積極開展臨床科研工作。首先,消除科室人員對科研工作的畏懼,強調臨床工作的總結即是臨床研究。引進了寧波市首台真菌熒光鏡檢顯微鏡和手持式皮膚鏡。開設了毛髮疾病、皮膚外科、痤瘡、醫學美容等多個皮膚專科門診。頭面部皮膚惡性腫瘤診治比去年增加10倍;皮膚活檢量飛躍式增長,疑難皮膚病診斷的準確率和治癒率也有明顯提高。

近一年多來,在全科的努力下,發表SCI論文1篇,在《中華皮膚科雜誌》報道病例3篇。國內一、二級期刊發表論文5篇。待刊出論文8篇,其中SCI論文2篇。2017年成功申請到省衛計委課題2項,填補了建科以來無課題的空白。科室積极參与各級皮膚科年會,在全國會議上投稿量居全國縣區級醫院榜首。今年有4人在全國年會作大會發言,3人在省年會大會發言。

運營人員: 靳美晨 MZ018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