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慌,慌能治。

(別慌,像每片葉子安靜生長,不疾不徐)

(By 老馬居士)

打開百度百科,在搜索欄輸入「慌」字,會得到這樣的解釋:「好像人到了野草叢生的沼澤地里的感覺」。「本義:不安定,無著落;引申義:恐懼、害怕、急忙、忙亂」。

這些字眼,有沒有一個戳中你?或者,竟覺得自己字字中招。

生活在都市中的你,會不會有這樣的焦慮:工作了這麼久,還是囊中羞澀,畏懼和人聊未來;年紀不小還單身,朋友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最怕別人問對象;計劃的旅行已經擱置了好久,還是有各種因素阻礙著……

要考研還是工作?要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小地方?要選擇夢想,還是向現實妥協……

父母已老,你必須奔波於升職加薪、買房買車、成家生子……

於是,你慌了!

Advertisements

你加快了腳步,卻發現跌跌撞撞、力不從心!

於是,你更慌了!

周而復始,滿眼辛酸、身心俱疲……

「慌」字拆開是「心、荒」,心中荒蕪、不能自足,因而「心慌」!

我們為什麼會心慌?

簡而言之是:對於他人和事物的判斷,常常容易流於淺表。由於掌握得不夠深入,看不清本質,也就更容易導致內心不踏實、心浮氣躁,也就是「慌」的狀態。

古人云:「心浮則氣必躁,氣躁則神難凝」。是告誡人們,欲成事者須先靜下心來,思考事件發展的始末,深入事物的核心去研磨它。能心中有數,才能氣定神閑,貫通全局。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寺院做義工的日子,曾看到一個掃地的僧人,他面目慈善、步履穩健、不急不躁的樣子,讓我印象深刻。即便是掃地,他也那麼怡然自得,我想正是因為對他來說,掃地是一個與心靈對話的過程,是一種修行,他沉浸於安靜的狀態,也因而獲得快樂。

Advertisements

怎麼「破慌」,從我十分有限的生活經驗中,擇其十則,與諸位分享:

1、自信,肯定自己永遠很重要,是被攻擊到體無完膚的時候,仍然有十足的底氣,仍然可以站起來,繼續笑著往前走。是在任何困苦時刻,都會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自己勇敢面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有能量堅持到底。

2、態度,端正自己的態度,認真做好眼前事。嘗試放慢做事情的速度,不要著急,「欲速則不達」。把精力集中於某一點,比「四面撒網」更有效率。

3、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如此,工作生活亦是。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對未來的嚮往,相信今天很好,明天會更好。有熱情,就不會感到枯燥無味,也就有了更大動力。

4、計劃,認真做計劃並嚴格執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計劃可以幫助自己合理分配時間,有效利用才不致時間和精力被白白荒廢。切忌不切實際的空想,否則計劃最終不能實現的落差,會給人很大的挫敗感。

5、行動力,「駿馬是跑出來的,強兵是打出來的」。計劃只是第一步,剩下的里程全靠行動。果敢的行動力能幫助我們更快到達。

6、運動,去攀登、去奔跑、去享受流汗的快感,舒展肢體,鍛煉體魄,有好的身體才有充沛的精力。

7、傾訴,心裡的垃圾堆放太久,會腐爛變質侵蝕自己。和至親至愛的朋友分享,傾訴你的苦惱,聽聽他們的建議。

8、遠離,負能量的朋友和話語就像慢性毒藥,讓人心生鬱悶,悲觀消極。學會「斷舍離」,有意識地打造自己的圈子,幫助自己成長。

9、讀書,「不向前不知路遠,不學習不明真理」,慌亂的很大原因,是知識面的局限性。生命不息、學習不止,讀書增智、益志、怡情,是獲得平靜的利器。

10、靜坐禪修,我們慌的很大原因,是不能接受接受自己。在禪修的過程中與自己對話,重新完整地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培育良好的心靈狀態,逐漸讓心靈凈化及得解脫自在。

願我們不慌不忙、知足喜樂!

另:你還有什麼「治慌」妙招,歡迎分享……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