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慢性腎臟病流行趨勢

作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內科 楊超

2016年9月1日,NEJM刊登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張路霞副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題為「Trend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該研究揭示了慢性腎臟病在我國的流行趨勢及病因變化,被《醫師報》評為2016年我國十大流行病學研究之一。

研究背景

糖尿病是全球範圍內導致終末期腎臟病的主要原因,而在發展中國家,終末期腎臟病的主要原因是腎小球腎炎。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是否會對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譜和流行病學特徵產生影響,這是該研究的目的。

研究方法

① 利用醫院質量監測系統(HQMS)追蹤住院患者,共納入2010-2015年全國三級醫院3530萬的住院患者,採用ICD-10診斷編碼從中提取診斷為糖尿病腎病和腎小球腎炎慢性腎臟病的患者。

Advertisements

延伸閱讀

醫院質量監測系統(HQMS)是國家衛計委開展的醫療服務監管信息網路直報工作,綜合利用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可以自動對接病案首頁數據,是醫院評審評價的依據。

② 利用人群橫斷面調查追蹤一般人群,共納入2009-2010年全國具有代表性的47204例樣本,根據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將慢性腎臟病分為糖尿病腎病和腎小球腎炎腎病。(圖1)

圖1. 研究流程圖

研究結果

① 2010年住院患者中,糖尿病腎病的比例低於腎小球腎炎腎病(0.82% vs. 1.01%)。從2011年開始,糖尿病腎病住院患者的比例高於腎小球腎炎腎病,而且二者的差距呈逐年增加趨勢,2015年的比例分別為1.10%和0.75%,見圖2。

Advertisements

按照地區分層來看,2010年和2015年城鎮地區糖尿病腎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均高於腎小球腎炎腎病,而且二者的差距在增加(2010年:1.02% vs. 0.84%,2015年:1.55% vs. 0.72%)。但是在同一時期的農村地區,腎小球腎炎是慢性腎臟病的主要病因,糖尿病腎病住院患者的比例低於腎小球腎炎腎病,但是二者的差距在縮小(2010年:0.68% vs. 1.51%,2015年:0.76% vs. 0.95%)。

② 一般人群中,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高於腎小球腎炎腎病(1.23% vs. 0.91%)。按照居住地區分層來看,無論城鎮地區還是農村地區,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均高於腎小球腎炎腎病,但是農村地區二者的差距更小(城鎮地區:1.76% vs. 0.84%,農村地區:1.32% vs. 0.89% )。

該研究中約21.3%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慢性腎臟病,而我國2013年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成人糖尿病患者數達1.14億,據此估計我國糖尿病腎病患者數約2430萬,其中60.5%的患者腎功能尚在正常範圍內,但伴有輕度蛋白尿。

延伸閱讀

2012年3月,Lancet發表題為「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的文章,第一作者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張路霞副教授,通訊作者為王海燕教授。該研究利用全國多中心橫斷面調查,首次報告中國成年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為10.8%,據此估計我國現有慢性腎臟病患者約1.2億。

2013年9月,JAMA發表題為「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的文章,通訊作者之一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寧光教授。該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為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為50.1%。

2017年1月,JAMA發表題為「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es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of China」的文章,通訊作者為英國牛津大學的陳錚鳴教授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李立明教授。研究結果顯示,中國農村地區糖尿病的患病率為4.1%,城市地區為8.1%,農村地區糖尿病的超額死亡率更大,尤其是歸因於慢性腎臟病的死亡率更高。(詳情見JAMA:中國城鄉糖尿病患病率及死亡率)

研究結論

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斷增長,糖尿病相關慢性腎臟病已經超過腎小球腎炎相關慢性腎臟病,成為我國一般人群和城鎮地區住院患者中慢性腎臟病的首要病因。

研究意義

慢性腎臟病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隨著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斷攀升,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譜已經發生變化。該研究利用多來源人群對我國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譜變遷進行探討,是我國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慢性腎臟病流行趨勢研究,對於我國腎臟病的學科建設和衛生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NEJM. 2016;375:905-6.

2. Lancet. 2012;379:815-22.

3. JAMA. 2013; 310:948-59.

4. JAMA. 2017;317:280-9.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