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好膝關節,膝蓋能年輕20歲!膝關節該怎麼補?

膝關節表面置換對於大眾來說已經不新鮮,但是什麼是單髁人工膝置換術(以下簡稱單髁置換)?

單髁VS全膝,補牙和種牙

廣東省中醫院關節外科曹學偉主任介紹,單髁置換術是一種新型的微創手術,指的是僅對膝關節病變的一側間室進行表面置換,替代膝關節股、脛關節損壞的軟骨表面,但保留全部的韌帶組織和其餘間室關節軟骨。而大家更為了解的全膝關節表面置換則是將病變的股骨關節面、脛骨關節面和髕骨關節面全部去除,用金屬的關節面替代。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像補牙和種牙」,曹學偉主任打了個形象的比方,單髁置換隻置換病損部位,類似於「補牙」,相對全膝置換,不僅手術創傷小、保留骨量多、安全性高、住院時間短、康復速度快,還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本體感覺和關節功能。

Advertisements

曹學偉團隊曾成功的幫助一名93歲的長者接受單髁關節置換手術。這位老人一直飽受膝蓋痛的困擾,吃藥理療貼膏藥都不能解決他的痛苦。考慮到他年齡大並且磨損部位為膝關節內側間室,曹學偉主任建議老人家進行了更加微創的單髁關節置換。手術僅用了40分鐘就順利結束,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老人家更是在手術后4小時即可下地行走,術后1星期後就出院了。

「這就是微創治療的魅力。因此,我們應在『牙齒(關節)』還沒有全壞之前先補好,而不是等到只能全部置換的時候。」曹學偉主任表示。

這些患者應儘早「補」關節

但相對全膝置換,單髁置換術並不算主流。曹學偉主任表示,目前,全膝置換確實更為主流,單髁置換還有待於進一步發展,在廣東省中醫院,單髁和全膝手術例數比約為1:3,已約有1000名患者因單髁置換術而受益。單髁置換手術能否服務更多患者,還在於醫生對患者早期病情的精準把握。

Advertisements

哪些患者適用於單髁置換?曹學偉主任介紹,簡單的說,單髁置換適用於內側或外側單間室的損傷。

膝關節分三個間室,分別為內側間室、外側間室、髕股間室。

內側或者外側的單間室病變一般屬於早期,患者往往更傾向於保守治療。

「並非只要是早期就能『保』,需要分型對待」。曹學偉主任提醒說,「三期以上的膝關節骨壞死,骨性關節炎合併半月板破裂,骨性關節炎合併骨髓水腫,即使病變尚在早期,仍應接受手術治療,避免膝關節的快速磨損,最終導致要全膝置換。」

並非所有的早期患者都要接受手術,也不是所有的早期患者都能接受手術。「需要經過嚴格的檢查」,曹學偉主任表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重大於200斤的肥胖患者,伴有其他嚴重損傷的患者都不適宜單髁置換手術。」

術前術中術后全程管理

單髁置換=終極手術

有報道顯示,單髁置換比全膝置換的翻修率高兩到三倍。用不了幾年就要「返廠」,這是真的嗎?

曹學偉主任表示,在上世紀,單髁置換報道確實效果較差,但如今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廣東省中醫院隨訪最長的患者假體生存率已有十多年,文獻報道,單髁置換20年生存率已高達90%以上。在廣東省中醫院近1000例患者中,僅有一例需要翻修。

0.1%的翻修率,如何做到的?曹學偉主任表示,要將單髁置換做到終極手術,術前術中術后三要素缺一不可——

術前需要嚴格把控適應症,選擇合適的患者。

術中做好手術設計和實施,如不要過分糾正力線,可以殘留1-2度內翻,使其主要磨損內側的人工骨等。

術后要注重骨保護。術后0-6個月膝關節骨量丟失,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癥狀,因此應注重術后骨代謝的檢查,針對性的進行骨保護,以此提升假體生存率,增加骨水泥和假體穩定性等。

「完美的手術設計和實施加上術后保護,單髁人工膝置換術也能做到終極手術。」曹學偉主任說。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