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中醫談教育

看到這個題目,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與中醫談教育』豈不是很扯?中醫懂教育?是不是應了那句話「不想當裁縫的賽車手不是好廚子。」教育也在跨界嗎?實則不然!

前些天因為身體不適找一位老中醫看病,因為纏綿數日,病總不見好,我就不免有些心急。醫生安慰我說「不要著急,養病的過程就是在養心,育人的過程也是在育心。」老先生的一句話點醒了我。

「你們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注意日常生活習慣,晚睡晚起,過度勞累,身體出了問題。想找醫生看過後,就一下子好起來。殊不知,生活習慣已養成,身體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醫生只能提醒病人注意休息,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醫生沒有權利強制病人怎樣做。教育不也是這樣子嗎?家長平時忽略了為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小孩子本身又缺乏自我約束力。再加之不重視日常知識的積累,所以成績上不去。可是我們改變不了孩子的習慣,因為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更改變不了家長。我們能做的只有督促,督促孩子改變不良習慣,督促家長配合。這樣的情況只是靠老師一味的補課,和只靠醫生一味用藥治療不是一樣嗎?」

Advertisements

老先生繼續說「中醫養生是一個漫長的,綜合調養身心的過程。教育也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應該從育心做起。現在有些人已經把教育商業化,流水線化了,在他們眼裡教育僅僅是雙眼緊盯考試成績,緊盯升學率,其實更多的應該著眼於孩子身心的綜合成長。只有身心綜合成長都達標的孩子,才不不會輕易『生病』。」

中藥再神奇,沒有一味中藥可以包治百病。老師再偉大,沒有哪個老師可以教育所有人。中藥講究的是配伍——君臣佐使的原則。教育需要的是老師、家長、學生三方的默契配合。老師和家長都在用心,學生不努力還是等於零;老師和學生一起努力家長不配合依然事倍功半;家長與學生都做到了,老師不盡職成績依然不盡如人意。這簡單的道理自然每個人都懂。

中醫講究「通則不痛」只有經絡暢通,陰陽平衡身體才不會生病。學習不也是這樣嗎?將每個知識點連接起來就形成的知識網,就猶如人體的經絡。保證知識網的暢通學習自然輕鬆高效,一旦知識網的某一個節點出了問題,整個知識網路都會受到影響,反應到成績上的波動也就是正常的了。另外還應該注意學科間的平衡發展,不可偏廢任何一科,偏科的短板可能會成為今後升學和就業道路上巨大的障礙。

Advertisements

與老先生聊天讓我受益匪淺,更多的是對中醫和教育的感悟。教育與中醫看似毫不相干,老先生以他獨特的視角闡明了二者的內在聯繫給人以啟發。正可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教育這條路上我仍需要不斷學習……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