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心解|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乾卦是六爻純陽的卦,在六十四卦的層次上,代表陽之極。因此,它具備所有前面《兩儀相同象》中所說的「陽」的所有基本屬性,也具備八個單卦中乾卦的基本屬性。

乾:元亨利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元」有「原始、大、基本要素」等含義;「亨」就是「通順」的意思;「元亨」,就是最大的通順;

「利」就是「有利益、利於」等的意思;「貞」是純正的意思;「利貞」就是有利於純正。

卦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象徵天道,「天」道的運行本質是剛健,「君子」應該效法「天」的這種德行而「自強不息」。

「自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的內涵就是努力修行道德、不斷地克服自己的缺陷、增進自己的能力,達到與宇宙大自然渾成一體的境界。這個境界,又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想境界。

「自強」就是自我奮鬥,是發自本心而不是受任何外來誘惑、壓力等影響的行為。只有這種性質的「自強」,才有可能是真正的「不息」——永不停息。如果為了外在的誘惑去奮鬥,那麼誘惑滿足了,奮鬥的動力也就不存在了;如果為了外在的壓力去奮鬥,那麼當壓力解除了,奮鬥的動力就一樣也不存在了。所以,自外而來的動力,不能成為永恆奮鬥精進的動力。

自強不息的人,是有著強大內驅力的人,他的人生理想就是窮究天道進而天人合一。舍此之外,再無他物。強大內驅力來自於他的自覺、自信、自願、自強,因此他永遠是自己的主宰,不是任何人和物的奴僕和傀儡,是真正的人——「真人」。

乾卦陽剛之極,貴重之極,高貴之極,所以卦中以「龍」——中華民族的圖騰來形象地表達它的各種狀態。

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初九,得位,不得中,無比也無應。初是萌芽位。

初九「潛龍」,意思就是一條暫時休眠的龍,力量不足所以還不能用——「勿用」。為什麼不能用?因為「陽在下」——活動的能量處於微弱、萌芽狀態。儘管如此,它畢竟是一條龍,而不是一條蟲,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九二:見龍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田,德施普也。

九二,失位,得中,無比也無應。二是吉利位。

九二見龍在田,這是一條在田野上活動的龍。龍應該在天上或海洋,田野不是它應該在的位置,這是說它失位。田野是百姓所居之地,見龍在田,這條龍得中和之氣,能讓百姓認識到它,是因為它能夠廣施德行。廣施德行所以有機會能見到「大人」——賞識這條田野之龍的伯樂。二爻主宰下卦,位雖低而能有所作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象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三,得位,不得中,無比也無應。三是兇險位。

九三不得中,所以很難實現自己的志向,得位說明做的仍然是應該做的事,本質很好。夕惕若厲——處於凶位所以會有危機感,但時刻警惕所以不會犯錯誤。「終日乾乾」的意思就是反反覆復都循道而行。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四,失位,不得中,無比也無應。四是機遇位。

九四失位,所以龍只能將就跳到深淵裡,而不是理想中的大海。不得中,無比也無應。說明內無力量,外無援助,介於凶位(三)和成功位(五)之間,可謂「風險與機遇並存」,但總的來說,有小得而無過。深淵,對於一條孤獨而疲憊的龍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有益的選擇呢。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九五,得位,得中,無比也無應。五是成功位。

九五是乾卦中唯一得位又得中的爻,這一爻最符合乾道。在合適的位置上盡展所長,這是最成功的一條龍——飛在天上的龍。一飛衝天,這是龍的氣象。宏圖大展,有利於遇見「大人」是肯定的,這個時候,這條龍自己也是「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上九,失位,不得中,無比也無應。上是衰竭位。

真理多邁一小步就是謬誤,超越了成功位並不是迎來更大的成功,而是走向了衰竭。

上九亢龍有悔。這是一條逞強好勝而體力衰竭、眾叛親離的龍。為什麼「有悔」,因為沒有把握住「度」。過有時意味的就是不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充盈的狀態必然遭到自然規律的消損。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象曰:天德不可為首也。

用九,是極特殊的一爻,可以說是陽爻總論。

用九群龍無首,就是沒有統帥,人人都是統帥又都不是統帥,這是吉利的。陽以天為代表,天的運行無論白天、黑夜還是四季交替,從來沒有哪一種力量可以獨佔天道的運行。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階段各種力量的態勢分佈就不同,整體形成的就是均衡的態勢。陰陽五行四象八卦處處不同而形成的全局性均衡。

陽代表著運動,如果把天的運行看作一個大車輪,那麼推動車輪的力量就是「陽」,每一個「陽」就是一條龍。誰能說哪條龍更重要呢?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少了哪一季都是不行的。

細解六十四卦簡要說明

易經中每一卦都由卦辭和爻辭兩部分組成。卦辭是對該卦整體的一個演繹。

六十四卦都是非常抽象的東西,世間萬事萬物都可以用六十四卦來表達,但又不是任何一種事物可以完全代表的。一定要用文字來清楚地表述,是一件幾乎無法完成的事情,這就是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內涵太豐富的東西是沒法用文字語言表達清楚的,所以只能從「相同象」中去領悟和意會。

現在流行的易經正文起源於周代,所以又稱「周易」。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個「周」有「周而復始」和「周全」等含義,我覺得也可以這麼理解。卦辭就是對卦象、卦義、卦理的整體描述,這種描述是建立在「相同象」的基礎上的。「形而上」一類的東西是少數人的專利,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特別是剛接觸《易經》的人來說,需要的是「形而下」的東西——簡單、直接、清晰、易懂。卦辭起的就是這個作用,我們可以看到,《周易》中幾乎所有的卦辭,有一定閱讀能力的人都能了解個大概——這可是近三千年前的文字表達了。為了怕卦辭仍不足以表達卦的「真實義」,所以又加上了「象曰」。這個「象曰」,就是形象、象徵、比喻、引申等作用的綜合,是為了更清楚、更有針對性地突出卦理的主要部分。

除了「乾」、「坤」兩卦有七個爻辭,其他諸卦都有六個爻辭。爻辭的卦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把它們理解為卦的演變形態——進化過程;也可以把它們當作卦變的軌跡。易理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變」——「物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其實還有就是「久則窮,窮繼續變」等等。爻辭其實就是對爻變的說明和描述,當然,它也有「象曰」作為有機的補充。只不過為卦辭作補充的,可以叫做「卦象」,為爻辭作補充的,叫做「爻象」而已。

對於《易經》我打算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逐卦逐爻的從陰陽五行的角度和其他我認為必要且可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具體工作分為以下兩步:

第一步,分析卦名和卦辭,從易理配卦開始;

第二步,就具體卦分析爻辭。

由於該項工作非常複雜,所以我並不打算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只能是先寫個大概,再逐步完善。因此,希望廣大易學愛好者能給予指教、提出寶貴批評意見,讓我得以拾遺補缺、增廣見聞,把這項工作做好。我寫錯的、認識有問題的、原文有誤的、或者應該增加的項目、內容等等都可以提。我會量力而行,逐步改正。凡是針對具體卦分析的建議、意見,請以評論的方式寫在文章下面。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