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治虛疾,益氣扶正功效奇

補中益氣湯出自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後世醫家對其推崇至極。王金亮老師常以此方治療婦人疾病。筆者隨師多年,受教頗多,臨床常以此方取效。茲舉數例加以說明:

1.產後氣短

付某,女,25歲,2014年9月6日會診,剖腹產後3天,動則氣短,自覺平卧則無不適,站起身則胸中憋悶,短氣,欲咳嗽,乾咳無痰,咳嗽則腹部切口疼痛,面色白,汗多,納少,精神差,舌淡苔白,脈滑無力,考慮術后宗氣不足,大氣下陷,肺氣宣降失常,給予補中益氣湯加味。藥用如下:生黃芪15克,党參15克,焦白朮15克,升麻5克,柴胡5克,瓜蔞10克,香附6克,當歸12克,川芎6克,桔梗6克,炒杏仁9克,知母6克,甘草3克,2劑,水煎400ml,分2次早晚分服,日1劑。

Advertisements

9月8日查房,患者自覺癥狀明顯減輕,要求繼續服藥治療,給予原方3劑繼服。

2015年因咳嗽就診,訴服藥后癥狀消失。

按:

《內外傷辨惑論》雲「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患者病起於剖宮產術后,正氣大虛,加之素體較弱,中氣不足,升清無力,脾土不生肺金,宣降失常,故短氣,咳嗽,氣虛衛表不固則汗出,運化無力則納少,本方乃補中益氣湯與張錫純升陷湯合方,加瓜蔞、香附,炒杏仁,針對產後多虛多瘀,肺失宣降,宗氣不足,補氣升提,宣肺止咳,則氣升咳止。

2.婦人腹痛

張某,女,32歲,2015年12月3日初診,自訴下腹隱痛,勞累加重,帶下黃,量多,腰酸,病起於剖宮產2次后,自覺體質下降,不耐勞累,面色無華,精神疲憊,形體偏瘦,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考慮久病正氣不足,濕邪下注,阻滯氣機,給予補中益氣湯扶正驅邪,加減化裁,黃芪15克,党參15克,焦白朮15克,當歸9克,陳皮5克,升麻5克,柴胡5克,木香5克,香附5克,枳殼6克,烏葯6克,車前子12克,澤瀉9克,甘草3克,3劑,水煎400ml,分2次早晚分服,日1劑。

Advertisements

2015年12月10日複診,自覺葯后癥狀明顯減輕,精神好轉,腹痛不明顯,帶下減少,給予原方去烏葯、枳殼、木香,加炒薏仁12克,炒芡實15,祛濕止帶。

2016年再次因下腹部不適就診,仍以上法治療,好轉。

按:

王師曾言「見到形體瘦長者,多考慮其中氣不足,諸症可以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患者病起於產後操勞過度,其形體素瘦弱,中氣不足,升清無力,清陽不升則濁邪自降,濕邪下注,則帶下量多,濕阻氣機故腹痛。補中益氣湯補氣升清的同時加理氣止痛,利濕之帶之品。陽氣升則陰邪降,加之利尿之品使濕邪有歸路,氣足濕去則經絡通暢,疼痛自止。

3.妊娠小便不通

閆某,女,30歲,2014年3月23日因小便不通10天入院,自訴1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小便不暢,漸至無法排尿,1周前曾在縣人民醫院導尿,3天前又因小便不通在我院導尿治療,今天再次就診,遂給予留置尿管,住院治療。患者此乃第二胎,孕后食欲不振,形體消瘦,精神一般,大便尚調,眠可,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無小便疼痛,考慮患者素體形瘦氣虛,孕后精血下聚以養胎,脾胃氣虛,運化無力,故納差,腎主系胞,腎氣虛,氣化功能失常,則膀胱失司,小便不通,給予益氣補中,利尿,藥用如下:黃芪15克,党參15克,焦白朮15克,當歸9克,柴胡5克,升麻5克,陳皮3克,車前子9克,澤瀉9克,肉桂3克,甘草3克,3劑,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早晚分服。

2014年3月19日,拔除尿管后小便通暢,欲鞏固治療,原方繼服3劑,帶葯出院。半年後順產。未再發現小便不通現象。

按:

妊娠小便不通即西醫學之妊娠尿瀦留,由膀胱內有尿液不能排出而致,常見於妊娠中晚期,古稱"轉胞"或"胞轉"。《素問·宣明五氣論》雲:"膀胱不利為癃。"說明小便不通的主要病變在於膀胱氣化不利,水道不通所致溺不得出。明代趙獻可在《邯鄲遺稿》提出"中氣虛怯不能舉胎,胎壓其胞。胞系了戾而小便不通,以補氣葯中加升舉之葯,令上竅通而下竅通矣"。本案患者素體虛弱中氣不足,飲食失節損傷脾氣,孕后胎體漸大而中氣不足,無力舉胎,以致胎體下墜壓迫膀胱,故病妊娠小便不通。本案以補中益氣湯加肉桂、車前子而成,以補中氣升提為主,少佐溫陽、通利之味,標本兼顧,故收效甚佳。

4.虛人外感

王某,女,45歲,2016年12月21日初診,自訴感冒10天,頭悶痛,流涕,乏力,周身不適,病起於家中爐火熄滅,感受寒邪,經休息,服發汗藥未能緩解,患者自訴患白細胞減少症,常易感冒,日久難愈,食涼則胃脘痛,觀其面色黃白,形體瘦長,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細無力,考慮此乃虛人外感,給予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藥用如下:黃芪15克,焦白朮15克,党參15克,當歸12克,柴胡5克,升麻5克,陳皮6克,辛夷9克,白芷5克,砂仁6克,甘草3克,3劑,水煎400ml,分2次,早晚分服,日1劑。

2016年12月25日複診,自訴服藥后癥狀很快緩解,葯盡病癒。

按:

《內外傷辨惑論》言「以手捫之而肌表熱者,表證也。只服補中益氣湯一二服,得微汗則已。非正發汗,乃陰陽氣和,自然汗出也。」《湯頭歌訣》稱其「虛勞內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可見補中益氣湯對虛人外感可以起到扶正驅邪,托毒外出的作用。本案以補中益氣湯益氣扶正,加辛夷、白芷開竅散邪,治療內傷基礎上出現的表證,可謂事半功倍也。

5.經行不暢

韓某,女,32歲,郵政局,2017年6月12日就診,自訴經行量少3天,不暢,無明顯腹痛,面白,形體瘦長,平時月經1-3月1行,經行則延日不止,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無力,經B超檢查提示子宮內膜0.6cm,給予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用如下:党參12克,黃芪18克,焦白朮15克,升麻5克,柴胡5克,當歸15克,陳皮5克,杜仲10克,海螵蛸10克,川斷5克,甘草3克,龍骨9克,地榆10克。

2017年6月18日複診,自訴服藥后月經較前增多,無血塊,腰腹無不適,考慮患者素有崩漏史,給予補中益氣加味治療,藥用如下:黃芪25克,熟地15克,當歸15克,川芎5克,炒白芍10克,黑杜仲9克,川斷5克,芥穗炭5克,地榆9克,海螵蛸9克,升麻5克,龍骨9克,甘草3克,3劑,水煎400ml,分2次早晚分服,日1劑。

按:

氣與血的關係有氣能生血,因血少而無法完成的生理功能,通過補氣可以達到增加血容量及功能的作用;氣能攝血,指氣有保障血在其路上運行,而不溢出脈外;氣能推動血的運行,血瘀於局部而成為致病因素,通過補氣,將其推行,則瘀去而病消;氣為血之帥,氣為血的統帥,統帥其生理功能,改變其病理變化。故婦科應用補中益氣湯的機會很多。


投稿作者

侯紅霞,主治中醫師,2001年畢業於山西省中醫學院,山西省第二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山西省平遙縣王金亮名老中醫工作室負責人,從事中醫婦科臨床10餘年,擅長治療月經不調,不孕症及婦女月經期,妊娠期,產後,哺乳期各種疾病,對婦科雜病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等均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在國家級報刊發表論文,如《經期調理愈不孕》、《東垣方治療婦科病》、《妊娠期發熱治驗》等等。

| 本文為作者原創投稿,首發於中醫家,轉載請註明出處。

|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