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讓你徹底明白中藥桂枝的神奇之處

承啟堂中醫館第十三期:說桂枝

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起初跟叔叔學醫時,就不滿足於診病開方,而是格外留意研究醫理。一天,有三個患傷風感冒的人來看病,叔叔都給開了桂枝湯。桂枝湯,是以肉桂樹的嫩枝為主葯,再配以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而組成的湯藥。

三個患者服了葯以後,一個好了,一個無效,一個病情加重。張仲景對叔叔說:「小侄觀察了這三個病人。他們雖然害的病一樣,但是癥狀卻有不同之處:一個不出汗,一個微出汗,一個出汗很多。我想,應該再換換藥方,對后兩個病人進行補救,可以嗎?」叔叔聽了,連連誇獎侄子有獨到的見解。

張仲景後來撰寫了《傷寒雜病論》。這部醫學著作不是簡單地就傷寒和雜病來講解如何診治的醫書,而是借診治傷寒和雜病來講述辨證論治的思想。

Advertisements

辨證論治,即辨證施治,概括如下:

一、診治疾病,不能只是對症下藥,而要從全身去查找原因,從根本上去治療。

二、診斷患者的疾病,不能只是孤立地看到患者本人,還要聯繫他的家族情況、生活習慣、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經濟條件、節令天氣等外部原因。

三、同樣一種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現,同一個患者的病情在不同時期也有變化。就是說,診治疾病,要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看問題;要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看問題;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看問題。.

總而言之,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將原則性與靈活性完美地結合起來。張仲景被世人尊稱為醫聖。後世醫學家這樣評價他的醫學著作:要當名儒,不能不讀《四書》、《五經》;要當名醫,不能不讀《傷寒雜病論》。

要說明的是,張仲景的辨證施治思想,是在他以前的歷代名醫的醫學理論的基礎上作了新的發展。換句話說,這部名著,既有前人的心血結晶,也有同時代同行們的經驗教訓,更有他本人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

Advertisements

2.藥材來源

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切片生用或者蜜炙用。

3.藥性(性味歸經、升降沉浮)

辛,甘,溫。 歸肺,心,膀胱經。 升浮。

4.功效

發汗解肌,溫通經脈,溫助陽氣.

5.使用注意

A.本品辛溫助陽,易耗傷陰血,故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忌用。

B.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6.調劑常見的臨床運用

A.麻黃湯(麻黃 桂枝 杏仁 甘草) 配伍麻黃后發汗力強,用於外感風寒表實證,表現為惡寒比較重,發熱,頭疼身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B.桂枝湯(桂枝 芍藥 生薑 大棗 甘草 ) 用於用於外感風寒表虛證。表現為惡寒發熱,汗出,頭痛,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者。

C.小建中湯(膠飴 桂枝 芍藥 生薑 大棗 甘草 ) 用於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證。表現為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神疲乏力,虛怯少氣。或心中悸動,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脈細弦。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