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扔扔扔,「快遞垃圾」漸成災

導讀:作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網購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消費購物的方式,也帶來了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可以說,網購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網購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快遞包裝垃圾污染問題。

快遞包裝罪與罰

2015年,我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約207億枚、編織袋約31億條、塑料袋約82.68億個、封套約31.05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衝物約29.77億個,這些包裹產生的包裝垃圾達到400多萬噸,僅包裝使用的膠帶總長就可以繞地球赤道數百圈。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300億件,同比增長53%,且已連續6年每年增長超過五成,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到2018年將達到500億個。

Advertisements

快遞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帶來的是快遞包裝物料的極大消耗。快遞包裝材料嚴重污染環境,快遞業的包裝材料主要有:編織袋、塑料袋、包裝紙箱、避免撞擊的塑料氣泡墊緩衝物、用於固定的塑料膠帶和快遞單據等。這些材料中,包裝紙箱、填充泡沫和緩衝物可以回收再加工利用,而外灰內黑的塑料外包裝袋、膠帶等根本沒人要,大多屬於不可降解的材料。而消費者對快遞包裝廢棄物大多一扔了之,城市居民區的垃圾桶幾乎每天都堆放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快遞包裝,大量材料一次性使用不但造成資源浪費,對水土環境的污染亦不容樂觀。

快遞過度包裝普遍存在,快遞「里三層外三層」過度包裝,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商家—快遞企業—消費者」這條利益鏈上的各方需求。商家可以因此得到消費者「包裝嚴實」的好評,嚴實的包裝可以避免快遞企業的「暴力」分揀,消費者也能獲得某種安全感和滿足感。但網購物品層層包裹,不僅浪費資源,伴之而來的還有快遞垃圾越來越多,難以消解。

Advertisements

綠色包裝之革命

為促進快遞包裝資源回收利用、推動快遞行業綠色化發展,政府主管部門已經在行動。2016年12月,工信部與商務部發布《關於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被認為是包裝業未來發展的行動指南。

工信部和商務部指出,包裝物的回收利用關乎民生與環境,但其回收利用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回收責任不明,二是強制約束缺失。

除了工信部和商務部,在解決快遞垃圾這一問題上,國家郵政局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其實,在《指導意見》出台之前,國家郵政局已於2016年8月率先公布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

當下,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的呼聲越來越高,除了國家層面的綠色發展引導和管理外,企業層面也已陸續有了實質性的行動。

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充分認識到快遞垃圾的危害,發起了一系列「綠色行動」。

未來將有更多企業專註於解決日趨嚴重的物流業污染現狀,推動快遞包裝創新改良,促進快遞車輛使用清潔能源,引導運用大數據技術減少資源浪費,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

結語

快遞垃圾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依靠任何一方「單打獨鬥」成不了氣候,需要多方形成合力。以政府為主導,以電商、快遞企業為主體,消費者協同努力,共同打破「快遞垃圾」困局。

在我國,互聯網手段成為解決快遞垃圾問題的便捷方式之一。隨著「互聯網+」熱潮的興起,「O2O+垃圾回收」也初露端倪。目前,多家互聯網O2O公司、快遞公司、物流企業和電商網站開啟了垃圾回收業務,模式包括上門回收和智能回收箱收集等。一言以蔽之,快遞垃圾應該從源頭開始籌劃治理,將包裝物變為「廢棄物」的數量降到最低。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必須加快向綠色快遞轉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