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素食餐廳推薦:特色小吃、台灣素食、寺院素食

一個城市的小吃如同一個城市的名片,體現了當地的文化。作為東南沿海重鎮,廈門歷來以小吃著稱。據統計,廈門有200多種小吃,較有名的有沙茶麵、五香、土筍凍、芋包、韭菜盒、芋棗、炒餜條、麵茶、燒豆花、花生湯、炒麵線、炒米粉、油蔥餜、鹵豆千、花生湯等,其中多數為素食,這也是廈門人歷來喜好素食的一個力證。

本善小吃

位於斗西路的本善小吃,前身是愛心家園餃子店,最早由一對年逾七十的老居士商老伯夫婦創辦。商老伯是位高工,退休后開始茹素,至今近二十年。這對在廈門工作了逾三十年的東北老夫妻吃素後身體越來越好,於是發心在有生之年弘揚素食,2010年新年伊始,就在斗西路定址開了素餃子店,自己動手做手工素餃子。他們的誠心感動了很多素食朋友來捧場;他們精湛的擀皮手藝,也吸引了一批吃貨朋友。開張不到三個月,當地晚報記者連續做了報導,一時間大批食客紛沓而至,很多人手上拿著晚報按圖索驥而來。餃子店紅火起來了,商老伯夫婦卻由於年事已高,體力不支,最後由原天荷素食姜大廚接棒經營,改名為本善小吃店。

Advertisements

姜大廚發揮長處,擴大經營項目,增加了素沙茶麵、葯膳面、滷麵、鹵豆腐、三鮮面、蔬菜飯等風味小吃。其中素沙茶麵最受歡迎,湯頭由姜大廚親自製作,選用台灣進口素沙茶醬,加以磨碎的炒花生、芝麻等經過獨家配方熬制而成,吃起來很正宗,饒有風味,成為本善的招牌小吃,常常供不應求。

盤子與餃子

與本善僅幾步之遙的「盤子與餃子」,是一家很小資的瑜伽素食餃子店,被導報記者譽為「有態度的餃子店」。開業不到半年,人氣相當旺,時常被包場。老闆娘珠珠是位舞蹈瑜伽老師,其態度就是將餃子文化、盤子文化、素食文化、瑜伽文化進行到底。「盤子與餃子」設計出自其合作夥伴潘明居士之手,風格獨特,簡約精緻。

整個店僅布置一張大桌子,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對面掛著二十四節氣表,似乎是提醒人們要按照不同節氣吃不同餡兒的餃子;節氣表的字也出自潘明居士之手,清新婉約,秀「字」可餐,功力不同凡響。旁邊的大黑板用粉筆寫著些瑜伽活動的公告;側牆一面掛滿各式各樣的盤子,一面是很有特色的手繪地圖及菜單。裝飾品也頗具個性,點綴著純手工的扇子、大籮筐,一派文藝青年復古范兒。

Advertisements

「盤子與餃子」特色是只供應全素餃子。胡蘿蔔、高麗菜、四季豆、香豆乾、香菇、黑木耳等十五種全素水餃,綠色的是菠菜餃子皮胡蘿蔔豆乾餡,紫色的是紫薯餃子皮芹菜土豆泥餡,個頭都不小,一個一元。餃子皮有嚼勁,雖然餡料和蘸料都不複雜,吃起來很舒暢,別有風味。

「盤子與餃子」的另一態度就是提倡DIY,因此常有家長帶著小孩包場,進行DIY包餃子親子活動,邊教邊學,邊包邊吃,其樂也融融。

由於店主的瑜伽背景,店裡常聚集些瑜伽人士,邊吃餃子,邊彈唱瑜伽歌曲。你要是有幸遇上了,那就悄悄坐在一旁欣賞吧,因為這類彈唱活動,猶如一場免費的瑜伽文化音樂會,可遇不可求。

愛素小吃

南普陀、廈大一帶一向是素食的風水寶地,聚集了七、八家頗具規模的素食餐廳,愛素小吃剛開業不就,在廈大西村大學城後面大橋頭巷子里,頗有幾分「躲在深閨人未識」的味道。由原天荷素食陳大廚掌勺,經營煎餃、湯餃、干餃、素海蠣煎、扁食、沙茶麵、蓋澆面以及有著天荷傳承的菜包、芝麻包、花生包等特色小吃。

這家躲在巷子裡面由民房改造的小店,家庭式風格,布置得很溫馨,牆壁上有很多創意手繪塗鴉,很有特色。愛素小吃承諾經營無蛋、無奶、無五辛的純素飲食,使用非轉基因植物油,食材真、用料足,經濟實惠,因此吸引了一批廈大學生。

尼泊爾素食休閑小屋另外一家是新近開業的隱藏於南華路頂澳仔小廣場最角落的尼泊爾素食休閑小屋。老闆娘妙大姐十年前曾在廈大漳州校區經營過一家藏式素食餐廳,後來輾轉北京、南京、上海經營素食,闖過大江南北,歷經滄桑。經過這些年的闖蕩,妙大姐積累了一些的經驗后,又折回廈門經營素食小吃店,不得不讓人感嘆歲月蹉跎,而成熟總在繁華落盡、洗盡鉛華后。店面雖小,條件簡陋,但妙大姐手藝不凡,開張不久,就深受一群學生及出家師父好評。

總之,廈門素食小吃,門面很不起眼,周遭環境也很一般,卻往往有自己的絕活,滋味大不同。這些素食小吃真材實料,講究精工細作,做的是街坊生意,品的是地方的風味,圖的是口碑,來的都是回頭客。店家雖小,卻天天門庭若市。其實,這些素食小吃店經營的是人生,因為吃的開心,賣的高興。就像老舍筆下的茶館,來的都是客,這近距離的一來一往,慢慢地生人也就成了常客,甚至是一生的朋友。在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裡,這些街頭巷尾的素食小吃店,無疑是一片傳承素食文化和地方風俗文化的綠洲,正在記載著廈門本地日益增多的素食群體平凡而又真實的點滴生活。

寺院素食——香火裊裊中的素心素味自古以來,閩南地區早已形成一股持齋茹素的風氣,並積澱成為一種濃厚的佛教素食文化。每年大年初一,閩南人相信這一天吃素勝過一年吃素,可保全年平安,所以有舉家到素食餐館吃素的習俗。每逢農曆初一、十五,素食餐館相當火爆;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音生日、得道、出家三大香會,南普陀寺人山人海,香客如涌,附近所有素食餐廳也都門庭若市。

南普陀素食館

新春佳節,一定有很多朋友喜歡到寺廟祈福,那麼號稱「天下第一素宴」的南普陀素食館應該是最佳選擇。南普陀素食館歷史悠久,屬佛教名剎中的高檔素食餐廳,也是廈門的一張燙金名片,常常接待各國政要及國家領導人。菜式為傳統佛家素菜,具有濃郁的寺宴風味和閩南烹飪手法。南普陀素食館有兩處,普照樓主要是宴席菜,負責宴會及接待;海會樓則面向散客,可以單點。

南普陀素菜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堅持素菜素作、素料素名,獨樹一幟,命名雅緻,烹飪技法,博採眾長;加上清靜優雅、寬敞舒適的獨特環境,已形成詩情、景意、禪味、時尚的健康、科學的素食文化。南普陀素菜多次在全國烹飪技術比賽上榮獲了金、銀、銅牌及優秀獎;在中國美食節上榮獲「中國名宴」、「中國名菜」及「中國名點」稱號,並獲中華美食最高獎「金鼎獎」;在中央電視台的全國烹飪電視擂台賽上獲金牌菜稱號。

傳統寺院素食的一大特色是「色香味俱全」,這方面南普陀素菜尤其見長。像「白果香鹵」,金黃色的銀杏,配上青綠的蔬菜,鮮紅的番茄,深黑的香菇絲,潔白的冬筍丁,構成色彩絢爛圖案似的盤菜,看了叫人眼饞!南普陀素菜館有許多傳統的手工菜,如「綠葉水晶」以鮮嫩味見長;「炒醋麵筋」則以酸辣味取勝,使人食而不膩。特色菜有南海金蓮、香泥藏珍、半月沉江、蜂巢雪蓮等。

竹緣閣食素齋

坐落在風景優美仙岳山風景區的竹緣閣食素齋,是較新派的寺院素食。餐廳上下三層,營業面積居全國前列。

這家隱藏在山上的素食館,採用清輕高雅的漢唐裝修風格,設計質樸、自然,全部採用原木餐桌與座椅,極力突顯實用與功能性。鏤空屏斷巧妙的劃分出一個個靜謐的空間,牆上掛著禪味十足的水墨畫,為客人提供了樸素幽雅、閑寂自然的意境。有大小不同的18個獨立包間;價格合理,服務周到。

竹緣閣同樣堅持素菜素名,招牌菜有禪院藏寶、鼎湖上素、羅漢聽法、佛光普照、金玉滿堂等;主食竹緣烏米飯饒有風味,粵式點心蘿蔔糕非常地道。

白鹿洞素食部、太平岩寺素食部

如果您在廈門小住幾天,不妨參觀下植物園,還可以到植物園內的白鹿洞寺素食部、太平岩寺素食部品嘗地道的齋菜。均屬佛教的私房菜,口味絲毫不亞於正規餐廳。不過這些寺廟素食部僅周末營業,且需電話預約。

在佛教重大節日或慶典,許多寺廟常常舉辦免費提供齋飯活動。如果您有幸遇到,盡可以盡情享受。因為齋飯多由本地菜姑掌勺,而這些帶發出家修行的菜姑不乏燒素菜的高手,可遇不可求。品嘗之後,一定會讓您口齒留香、終身難忘。

台灣素食——鬧中取靜的他鄉風味「心素食坊」、「三摩地」是廈門兩家典型的台灣素食餐廳,皆由台灣素食者經營、台灣大廚掌勺,用料講究、做工精細,價格自然不菲。兩家均位於繁華商業街區。

心素食坊「心素」位於時尚商業街禾祥西路禾祥苑,雖不見華僑醒目的店招,但是故意樸實的外觀,彷彿能喚起人們探訪這家大隱隱於市的壓制小館。踏進店內,耳邊是悠揚的古典樂,空間里交織著淡雅的藝術風及濃郁的咖啡香。中式仿古陳設與當代裝潢交織,木質桌椅與精緻文物相應,讓人自然地放鬆下來,忘記都市的緊張與喧囂。

「心素」崇尚天然養生的理念,沒有油膩厚重、經過加工的素食品,也沒有味精、化學添加劑的食物,搭配少油、少鹽、少糖的烹飪方法,保留了食物的原汁原味。招牌菜有菩提素卷、葯膳盅、肉燥飯、蘿蔔糕等。

「心素」具有慈濟背景,旁邊開有一家慈濟基金會的靜思書軒。品賞素菜之後,還可以悠閑駐足書軒,漫步靈性書海,細細品味精神食糧。

三摩地

而三摩地位於廈門最具小資的篔簹湖畔西提別墅區咖啡一條街,夜晚燈火闌珊,在餐廳二樓陽台就餐,可以觀賞廈門十景之一的篔簹湖景色。約上三五知己,憑欄而坐,茹素品茗;且聽風吟,且觀湖色,人生幾何?

老闆信佛,從進門開始,每一處都可以看見禮佛人的用心,讓顧客也感受到佛的普渡眾生,心靈平靜。

三摩地的飯菜同樣少油清淡,招牌菜有五福布袋、地瓜燒和五穀飯等。

————————————————————————

▍綜合編輯:微信公眾號--吃喝玩樂在廈門

更多精彩請關注吃喝玩樂在廈門微信公眾號:xmchihe

訂閱與聯繫:

❶更多精彩詳見微信公眾號:xmchihe(←長按可複製)

❷點擊下面的「訂閱」即可訂閱吃喝玩樂在廈門(推薦)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