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教育,是日本教育的重要構成

30歲以上的中國男人,身材通常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想對此深惡痛絕的不只是男人自身,還有旁邊投來的鄙夷的眼神。可我們旁邊的日本人,他們在全球有統計的191個國家中,肥胖率排名157位,同時也是全球壽命較高的國家,排名第3。

日本人身體素質的顯著變化起源於戰後,當時的日本政府大力倡導食育的概念,在政策上也做出了大量的經濟投入,表現為著名的1954年《學校營養午餐法》。儘管日本政府已經向小學生提供午餐幾十年,但這部法律使得學校午餐計劃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從而以法律的形式保證孩子充分營養以及正確的飲食習慣。而到2005年7月,日本實施的食育基本法,把食育的高度提升到比德育、智育、體育更為重要的位置。他們認為,「現在應重新把食育作為生存的根本,看成智育、德育及體育的基礎」,並立志「培養國民終生之健全身心及豐富的人性」。法律中規定了政府、教育工作者、食品工作者、家庭及其他社會人士的職責,實現整個社會的統一協調。法案中,甚至對孕婦的營養指導都納入到了法律規範之內。

Advertisements

在日本的影片中,我們經常看到幼稚園的小朋友在田地里拔蘿蔔、挖紅薯,這是食育在學校里最直觀的表現。各地中小學校里,都有辟有供學生種植蔬菜的土地,這是因為日本政府要求學校漸進的實現蔬菜50%的自給率。學生們種菜種土豆,高年級的學生甚至種水稻。在我們國家,很難想象家長會把孩子送進這樣的學校。

在營養方面,600人以上的學校必須配有專業營養師,600人以下的學校可以兩所共同聘用一位營養師,對少食、偏食、肥胖的小孩進行個別指導,提供飲食諮詢服務,他們會為學生制定每一天的營養午餐的食材配比以及營養構成,並且發給各位家長。孩子們用餐前要做好個人衛生,也不會忘記向餐廳工作人員表示感謝,每一位小朋友都會把自己的食物吃的精光,飯後學生自覺參加整理清潔的活動,包括刷牙。一位小學校長說,錢可以非常方便的買到很多食物,但是只有自己播種收穫的食物,吃起來才能感受到幸福。

Advertisements

與此同時,有些學校還會定期要求孩子自己配搭食材製作食譜,給家長做一餐飯。當蔬菜成熟的季節,在保證50%蔬菜自給率的情況下,學校還會組織小朋友把多餘的蔬菜送給生活困難的孤寡老人和其他學校。我們還看到,學校同其他的機構,包括政府、家庭、食育協會等組成了有機的整體,形成了良性的食育文化。

通過勞動和各方面的體驗,能給孩子們帶來哪些好處呢?首先他們了解到各種食材的基本屬性,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第二,培養了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第三,培養自立和團隊協作的能力;第四,對農業的敬重,對自身文化的敬重;第五,對大自然的敬畏。

有人說的好,人類從茹毛飲血時代開始,每時每刻都在為食物努力,因此,食物教育也是生命教育,對食物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尊重。於是我們看到經典日劇《孤獨的美食家》五郎先生,面對每一餐都表現出對食物虔誠的喜愛,每一次細心的咀嚼以及喜不自勝的愉悅心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