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十二時辰清臟毒的秘訣

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源於《易經》 ,強調天、地、人三者的緊密關係,即天時、地利、人和。傳統養生學強調天人合一,就是要我們關注人這個小宇宙與天地這個大宇宙的密切關係。

採訪專家 楊力 中國中醫科學院 教授

中醫學家、易經專家楊力教授說,天人合一養生包括日養生(十二時辰養生)、節氣養生和年養生(四季養生)。《黃帝內經》 中也指出「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楊力說,在十二個時辰當中,每一個時辰都有一條經、一個臟腑一一對應,他們的任務就是清除臟毒。只要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供養好我們的先天真元,不生病是很容易的事情。

子時(23:00-1:00)

對應膽經(防治失眠、膽結石)

楊力說,「子時一陽生」。在子時,陽氣剛剛露個頭,非常柔弱。所以,子時最應做的事情就是上床睡覺,這樣才能慢慢把陽氣養起來。子時是膽值班,骨髓造血、膽經運作的時間,膽汁推陳出新,只有良好的睡眠,膽經才能好好工作。

丑時(1:00-3:00)

對應肝經(防治中風、氣滯、血瘀)

丑時肝經最旺,肝藏血,有解毒的功能。丑時熟睡是最好的養肝葯。肝本身有解毒功能,但壞情緒卻會給肝下毒。楊力說,若肝氣疏泄不利,氣機失調,則氣血紊亂。反過來,外界事物引起的精神激,特別是郁怒,又可引起肝疏泄功能異常,氣機不暢,出現胸脅脹滿、頭漲頭暈目眩等病變。所以,中醫中有怒則傷肝的說法。楊力介紹,太沖穴是肝經原穴,是排出體內濁物的大穴,按揉此穴有疏肝行氣止痛的作用。

寅時(3:00-5:00)

對應肺經(防治哮喘、咳嗽)

寅時是氣血流注肺經之時。人體也進入陽氣漸盛的階段。這個轉化的過程需要依賴深度睡眠來實現。如果此時醒來,說明肺氣不足或氣血虧虛,不要忙著起床,可在床上練練赤龍攪海:用舌頭在口腔里做 360 度轉圈動作,然後將舌下的津液徐徐咽下,以達到化生氣血的功效,又可益肺。楊力教授還介紹一款潤肺四物湯:銀耳雪梨蓮子紅棗湯,睡前喝有潤肺止咳的功效。

卯時(5:00-7:00)

對應大腸經(防治五更瀉、胃腸病)

《黃帝內經》 認為,大腸是個「傳導之官」,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運輸大隊長,主要負責把糟粕排出體外。起床比較早的朋友要抓住這個時間段來清理大腸內的殘渣。

我國民間流傳著一種「朝鹽晚蜜」的養生方法,這是很有道理的。《本草綱目》中這樣說,「鹽,去煩熱,明目靜心,清胃中食飲熱結」「蜂蜜,治心腹邪會,益氣補中,潤臟腑,調脾胃養脾氣,除心煩」。5點到7點是大腸的工作階段,早起喝一杯淡鹽水,給大腸做一次徹底的大清洗。

海帶、黑木耳、菌類等食物具有解毒和潤腸作用,也有利於人體內毒素的排出。楊力教授推薦了兩款養顏食療方:海帶綠豆湯和黑木耳紅棗瘦肉湯。

辰時(7:00-9:00)

對應胃經(防治胃痛、胃痙攣)

養生的關鍵是吃好早餐以養護胃氣。此外,飯後一個小時循經按摩胃經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啟動人體的消化系統,調節人體的胃腸功能。

如果不吃早餐,胃就會不斷的分泌胃酸,胃酸主要負責確保胃和腸道的安全,幫助消化,只要我們按時吃飯,它的分泌量正常,就能幫助胃消化。

巳時(9:00-11:00)

對應脾經(防治大便次數多、腸炎)

巳時是大腦最具活力的時候,是一天當中第一個黃金時間。這時脾經當令。脾像個不辭辛苦的「大管家」,要把胃裡食物產生的氣血輸送到肌肉腠理當中去。

如果脾生病了,諸多臟腑就會亂了方寸,會得富貴病,比如糖尿病。中醫認為,飲食不節、情志不暢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所以最好要調理飲食。楊力教授介紹了一味良藥:南瓜。南瓜所含的果膠能黏合和清除人體的有害物質,而且它能增強細胞再生能力。

另外,思毒傷脾。「思出於心,而脾應之」,思慮過度,就會造成體系鬱結,脾失健運,出現情志等問題。飲食上可常食百合;也可每天按揉三陰交穴、它是脾、腎、肝三經的交會處,調血功效非同尋常。

午時(11:00-13:00)

對應心經(防治心臟病、精神方面疾病)

午時心經最旺,這個時候有兩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吃午飯,二是睡午覺。此時陽氣最旺,陽虛的人在這時候好好睡一覺最養陽氣。對於平和體質的人,午休半個小時可養心經。

靜養生(包括靜坐、靜立、各種靜功)和慢養生(慢用腦、慢動作、慢吃、慢說話、慢做家務、慢散步,總之,一切都應慢節奏)最能保養心氣。

午餐最佳時間是 11 : 30 一 12 : 30 之間。因為食物消化後會推送到小腸,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最重要的場所,而小腸經當令的時間是13點一15點。吃午餐的速度不要太快,不要邊吃邊看電視或者看手機,否則會影響機體對食物營養的消化吸收,加重胃腸道的負擔。

未時(13:00-15:00)

對應小腸經(防治三叉神經痛、預椎病)

小腸經主吸收,它將午餐中被脾胃消化的食物精華吸收並分配給各個臟器,然後把毒素排出。午餐一定要在13點前吃完,這樣有利於營養吸收。

小腸與心互為表裡,心之陽氣下降於小腸,幫助小腸分別食物中的精華和糟粕。他們就像一對夫妻在生理上互相聯繫,病理上互相轉變。小腸經是人體健康的一面鏡子。

楊力說,小腸經上有兩個「不老穴」,即陽谷穴和養老穴。這兩個穴是人體經脈之氣的聚集地,常按摩能促進新陳代謝,協調臟腑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最適合老年人。

申時(15:00-17:00)

對應膀胱經(防治糖尿病、肝病、坐骨神經痛)

膀胱經直接連接臟腑.能夠把臟腑的毒素通過膀膚經後背的腧穴及時清除出來,所以膀胱經是人體清毒直接且有效的通道。而且在申時,膀胱的功能要比其他時間段強好幾倍,所以這個時候可以適當喝水,沖一衝身體的這個污水管道,這樣能防止管道生鏽擁堵。但是,喝水也要因人而異,不易太多,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

「申時,氣血藉助膀胱經當令的時機,很容易上輸於腦部,是工作、學習的第二黃金時間。」楊力說,從中醫角度來看,申時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肺的呼吸運動最活躍,這個時候最適合運動。但運動也要有一個度,這個度就是「汗出則止」。

酉時(17:00-19:00)

對應腎經(防治腎病、骨關節疼痛)

腎是負責把毒素排出體外的器官,如果腎功能不足,身體的毒素就無法清除。楊力說.酉時喝一杯水很重要,這杯水可以幫我們把腎臟聚集之毒排掉,還可以清洗腎和膀膚。所以,下班之前記得喝一杯水。

《 易經 》 認為,人體生長發育衰老,其根源在於腎的盛衰。中醫認為,腎虛主要分腎陽虛和腎陰虛。腎陽虛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腰酸四肢發冷、水腫,性功能不好的人也與腎陽虛有關,腎陽虛的人平時可以吃金匱腎氣丸;腎陰虛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腎陰虛的人,平時可以吃六味地黃丸。

要補腎就要多按摩腎經穴位。在腎經上有一個著名的穴位叫「湧泉穴」,每天臨睡前用 40 ℃ 左右的溫水泡腳,雙手相互擦熱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腳心,用右手心按摩左腳心,每次一百下以上,以搓熱雙腳為宜,這種方法有強腎滋陰降火的功效。

此外,在酉時可以吃一些補腎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黑木耳、山藥、栗子等。

戌時(19:00-21:00)

對應心包經(防治心臟病、精神疾病)

心包是心外面的那層薄膜,就像心臟的圍牆一樣,當有外界邪氣侵犯心臟時,心包能替心受邢,起到保護作用。心包經當令時,是一天當中的第三個黃金時段,可以去散步和鍛煉身體。但是忌劇烈運動.否則容易失眠。散步回來再喝一小杯水,保持血管的清毒功能。此時是血液循環旺盛的時間,血壓升高,所以高血壓患者應該在家休息。

20點左右是人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學生可以在此時背背書,成人也可以學習工作。

楊力教授推薦了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合掌交心法」。在一個安靜的空間,姿勢隨意,雙手合十,五指相對,掌心略微拱起,中間空一些,舉於胸前腹中穴的位置。兩眼自然微閉,眼神回收,意守膻中心無雜念,用均勻自然的腹式呼吸法呼吸。戌時,也就是黃昏時分,每天堅持做一次。這段時間氣血正好流注心包經,是疏導心包經功能的最佳時機。

亥時(21:00-23:00)

對應三焦經(防治皮膚病、手腳冰涼)

亥時,三焦經最旺,是免疫系統集中清毒的時間。這個時候陰氣重,陽氣弱,氣機下降,中醫認為「亥時三焦通百脈」。也就是說,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就會得到休養。

三焦是人體上、中、下三焦的總稱,上焦為隔膜以上,包括心肺、胸、頭面部及上肢;中焦為隔膜以下,臍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膽等臟腑;下焦為胃以下部位,包括大腸、小腸、腎、膀胱等。

「經常敲揉三焦經是減少眼角紋、眼尾紋的秘方。」楊力說:沿著三焦經的經脈敲擊手臂,兩側交替敲擊,大約十分鐘,敲的時候有酸痛感才好。再加上按揉三個穴位,效果更佳:絲竹空穴、瞳子髎穴和四白穴。雙手搓熱,雙手中指指腹按壓絲竹空穴(位於眉梢凹陷處),這個穴位能淡化眼尾紋,治眼帘下垂;四白穴,在眼眶下面的凹陷處按壓此穴,美白的效果不錯;瞳子髎穴是去眼角紋的要穴,位於眼眶外緣一厘米處。

另外,亥時也是夫妻融洽,魚水合歡的時候,但要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方可為之。

文/柴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戰略合作夥伴《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17年8月刊,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健康科普,在微信公眾號,健康醫對一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