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口服避孕藥究竟安不安全?

編者按:

在上一篇科普文章《暖男福音:安全無副作用的男性避孕藥即將到來?》(回復文章編號 「178」 提取)中,我們向讀者介紹了日本科學家開發男性避孕藥物的最新文獻,短短數天在《知識分子》「頭條號」被點擊超過9萬次。

同時,我們收到了很多讀者的評論和郵件,不少讀者對女性口服避孕藥安全性問題十分關注。女性口服避孕藥是否安全?口服避孕藥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些「副作用」和意想不到的「好處」?

文 | 陳蘇仁(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 ● ●

緊急避孕藥被濫用引人擔憂

口服避孕藥約50多年前進入公眾生活,目前在美國約超過80%的性活躍期(15—44歲)女性使用聯合口服避孕藥,全球範圍內更有數億女性口服避孕藥。聯合口服避孕藥多為合成的雌激素(estrogen)和孕酮(progesterone),通過抑制腦下垂體釋放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黃體激素(LH)抑制排卵從而達到避孕目的。

市場上銷售的避孕藥讓人眼花繚亂,價格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女性口服避孕藥基本上都是短效避孕藥,連續服用21天,中間不間斷,停葯7天後開始服用下一周期。長效避孕藥(如悅可婷-左炔諾孕酮炔雌醚片)一個月只需服用一次,雖然方便,但對激素釋放控制不穩定,副作用較大,市面上已很少見。

還有一種大眾可能更為熟知,就是緊急避孕藥(如左炔諾孕酮片、米非司酮片)。由於國內媒體的宣傳,緊急避孕藥被濫用,這一點一直被學術界所批判,其實緊急避孕藥只是一種「非常手段」,是事後補救措施,對身體損害很大,萬萬不可當作日常避孕之用。目前中國緊急避孕藥使用、銷售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這亟需關注和改變。

眾說紛紜「好處」、「副作用」

關於女性避孕藥的安全性問題,我們翻譯了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2015年度一些關於女性口服避孕藥的「好處」與「潛在副作用」的文獻摘要,希望給廣大讀者提供科學的參考:

1.韓國三育大學研究發現,由於口服避孕藥的女性體內雌二醇水平較低,口服避孕藥很可能影響韌帶的組織性能,增加膝關節的運動損傷。

[PMID: 17004848; 26346968]

2.上海交通大學的調研指出,口服避孕藥可增加異位妊娠發生幾率。

[PMID: 26296545]

3.芬蘭圖爾庫大學和巴西聖保羅大學的調研結果顯示,骨量缺乏和骨質疏鬆或許也和口服避孕藥有關。

[PMID: 18692613; 25990414]

4.美國帕克大學通過研究10562例靜脈血栓栓塞女性患者,發現口服避孕藥可提高患靜脈血栓風險。

[PMID: 26013557]

5.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科研人員發表病例報告稱,兩名有既往精神病史的女性在口服避孕藥后發生抑鬱癥狀。

[PMID: 25988030]

6.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科研人員發現,特定類群青春期女性在口服避孕藥后易患靜脈血栓栓塞,原因是雌激素受體(ER-α)多態性導致的雌激素作用和血栓形成傾向基因的突變。

[PMID: 26014094]

7.英國牛津大學科研人員追蹤517例肛門癌女性患者,發現口服避孕藥也位列導致肛門癌的危險因素。

[PMID: 25867258]

8.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科研人員通過研究口服避孕藥女性(29名)血液后發現,口服避孕藥可能在血管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發病過程中發揮潛在作用。

[PMID: 25861161]

9.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大學科研人員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文章揭示,長效孕激素避孕藥通過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從而導致子宮內膜血管形成異常。

[PMID: 25847994]

10.卵子超排可獲得足夠數量的卵子,是體外受精(IVF)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石荷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對1343名女性志願者的研究提示,超排卵前口服避孕藥調整經期可顯著降低妊娠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學術界關於超排卵前口服避孕藥究竟對IVF成功與否有無影響仍存在爭論。

[PMID: 19153090; 20537631; 25447926]

11.有效預防攜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的女性意外懷孕能夠大大降低母嬰傳播的幾率。有研究指出,激素避孕有可能影響抗病毒藥治療效果,加速HIV疾病進程。俄羅斯聖彼得堡的研究發現,激素避孕並未發現與抗病毒藥治療效果或HIV疾病進程存在相關性。

[PMID: 26197261]

12.最新研究發現,使用激素避孕會對使用任務態功能磁共振腦影(task-based fMRI)檢測血氧水平依賴腦功能性成像產生影響;而對靜息態功能磁共振腦影(resting-state fMRI)成像無明顯作用。

[PMID: 26253822; 23175677]

13.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醋酸甲羥孕酮、復方陰道避孕環可改變女性生殖道環境,顯著降低宮頸陰道液中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產生干擾素α、腫瘤壞死因子α、趨化因子10、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

[PMID: 25763784]

14.口服避孕藥可改變年輕女性的言語清晰度?! 。

[PMID: 25726069]

15.口服避孕藥與非激素避孕方式相比並不會使體重增加,但可略微改變體脂百分比。醋酸甲羥孕酮注射卻可致體重增加 。

[PMID: 26172631]

16.美國俄勒岡大學的研究發現,口服避孕藥女性(53例)比正常動情周期女性(74例)血壓偏高,肌肉交感神經活動、心排血量、外周阻力則無顯著差別。

[PMID: 26101348]

17.希臘雅典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40–5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術后5年內發生複發。術后連續性口服避孕藥可減輕痛經、骨盆疼痛,降低子宮內膜異位症複發和子宮內膜瘤發病幾率。然而,義大利羅馬大學和巴西聖保羅大學科研人員指出,術后連續性口服避孕藥與子宮內膜異位症複發的直接關聯需要進一步確定,避孕藥中哪一種激素髮揮作用有待研究。

[PMID: 25644508]

18.英國牛津癌症流行病學會提供的「大數據」(23257例卵巢癌和87303例健康女性)表明,口服避孕藥可長期保護女性罹患卵巢癌,據估算口服避孕藥可能已防止20萬卵巢癌發生和10萬人因卵巢癌死亡。

子宮內膜癌的流行病學研究協作組織建立並分析了27276例子宮內膜癌女性和115743例健康女性構成的資料庫,預計口服避孕藥預防了約40萬例子宮內膜癌。

據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學者統計,2010年澳大利亞有105例乳癌(佔比0.7%)和52例宮頸癌(佔比6.4%)歸因於與口服避孕藥相關;另一方面,過往口服避孕藥史據估算降低了1032例子宮內膜癌(佔比31%)和308例卵巢癌(佔比19%)發病率。

[PMID: 18294997; 26254030; 6437729]

必須指出以下幾點:

(1)我們期望女性不要對口服避孕藥產生恐懼感,而是建議女性諮詢醫生,合理認知口服避孕藥的「好處」與「副作用」。

(2)目前科學研究不斷發現的口服避孕藥的潛在「副作用」仍需基於大樣本的確定。獲取足夠的臨床樣本是保證統計準確、有說服力、排除個體差異的前提,但這對於國內外絕大多數醫院和科研院所來說所存在巨大的困難。不同國家、不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是解決這一困難的有效途徑。

(3)長時間、持續追蹤口服避孕藥女性志願者,排除干擾因素(是否按科研人員設定完成實驗,其他因素是否對檢測指標存在影響)都需要考驗科研人員的智慧。

目前,中國初啟「出生隊列研究」,選定極大規模人群作為樣本,調查父母、跟蹤胎兒(從懷孕到出生直到成年、老年),定期收集發育、成長、健康等相關醫學數據,開展長期的前瞻性研究,以發現影響疾病和健康的多種因素。出生隊列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藉助這項研究,科研人員有助於揭示口服避孕藥是否對女性本身、胎兒產生影響。大規模的連貫性追蹤將帶來極具說服力的科研證據。

正視口服避孕藥的副作用

本文就讀者提出的幾類典型留言發表一些看法,僅供大家交流。

1.副作用被誇大宣傳?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藥物時,副作用列表通常是「長篇大論」,而國內藥品雖這幾年開始關注並擴展副作用列表篇幅,但是「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的寫法還是存在。這體現了國外對藥品使用者知情權、選擇權的重視,目的是給用藥者提供更多的參考,提醒其用藥需謹慎,服藥前要詢問醫生,服藥中需定期檢查。就此來看,副作用列表並不是對副作用的誇大宣傳,而是秉承以人為本、科學性之大原則。當然,副作用列表中的項目也並不是「千真萬確」的,很多基於動物實驗、小樣本臨床試驗等得來。目前,學術界一直在研究女性口服避孕藥的「副作用」與意想不到的「好處」,本文只是摘譯了2015年十幾篇相關SCI論文,這也說明了避孕藥的副作用尚不明確,亟需大樣本、持續性跟蹤研究。

2.是葯三分毒:是葯就有幾分的偏性。而這個偏性對症,就不是毒,不對症就是毒。中國人有一種傳統的說法,叫做「是葯三分毒」。一些人生病後撐著不吃藥時常用這句話,這是違背科學和不負責任的做法;另一些人認為藥物的副作用都是聳人聽聞、缺乏科學依據的,停葯后副作用都會消失,無需擔心,這句話也成為他們隨意吃藥的「擋箭牌」。要想使「是葯三分毒」這句古語在現代社會仍具有指導意義,我們便要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這句話只是描述了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而現代製藥所明確的毒副作用是有明確的量值的,只是這個量值是需要不斷的科學研究來逐步確定的。

3.避孕藥可防病、治病:避孕藥的主要作用,且應全部作用都只是「避孕」。的確,避孕藥被發現有一些意外的「好處」,如使得月經周期變得規律、痛經情況減輕、出血量減少、皮膚更加有光澤、降低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風險等。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好處」難道不也是副作用嗎?基於觀察到避孕藥帶來的諸多好處,研究其中何種成分發揮效用才是科學之態度。為了防病、治病而使用避孕藥,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更是不科學的、危險的行為。

對於女性口服避孕藥,筆者認為要充分了解並正視其副作用(包括好處)。一味認為女性口服避孕藥完全安全,抑或過分強調其副作用,做出聳人聽聞之言論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鑒於女性口服避孕藥成分為雌、孕激素,長期服用有可能干擾整個內分泌系統,日常使用中經常會出現漏服狀況影響避孕效果,需在使用過程中注意合理、嚴格地用藥並諮詢專業醫生。

萊頓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肖振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彭雯)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投稿、授權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