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魚,別忘了「孔雀石綠」!

(專家:孫亞飛,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科普專家,科普中國微平台原創首發)

春節是中國文化當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正如其他所有中國節日一樣,春節的重要特徵也是吃的文化,並且很多食品還都會討個彩頭,以圖吉利。比方說魚,就稱得上一種地道的春節食物,雖然如今我們平時也不少吃,但春節期間的魚,有著「年年有餘」的諧音,幾乎是東西南北各地口味都不會落下的一道菜。

可對於關心食品安全的人來說,吃魚卻不是省心的事,有一種被稱為「孔雀石綠」的陰雲已經籠罩了很久,至今還經常挑動著我們的神經。

圖片來自網路

水產品的孔雀石綠殘留仍是個大問題

早在15年前,也就2002年的時候,中國就已經頒布了相關法令,禁止將孔雀石綠用作漁葯,並將這一物質作為水產品的嚴查目標,力圖以法律的方式杜絕這一現象。不過,直到最近這些年,市場上抽檢出孔雀石綠的新聞還是時常出現。2015年,福建省疾控中心在對全省六地區150多家餐廳共207份魚樣品進行普查時發現,共有48份樣品的孔雀石綠檢測結果為陽性,接近四分之一。其他一些地區在進行檢測時,也都不同程度發現了孔雀石綠的問題。

Advertisements

毫無疑問,我國水產品的孔雀石綠殘留,仍然是一項值得關注的大問題。之所以政令失效,很大程度是因為孔雀石綠在防治魚類疾病方面,確實有奇效。這種物質最初被用於漁葯還是上世紀30年代的事,不僅可以預防水霉病等魚類易患病,還有驅蟲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這種物質原本的功能主要是染料,成本很低,漁民自然非常喜歡。

圖片來自網路

孔雀石綠的「命運」發生轉折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時,有研究證明孔雀石綠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含有多個苯環的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很可能會破壞動物體內的DNA,從而也具有致畸、致突變作用。從此它的命運發生了巨大轉折,目前各主要國家都已將其列入重點監控名單之中。

目前,違規偷用孔雀石綠的現象主要集中在兩個環節,一是魚苗發育生長期間,二是從養殖戶到消費者之間的運輸鏈。相對而言,前者對於消費者的危害相對更小,且容易通過測定魚塘中的組分排查,后一種是應對運輸過程中魚類容易死亡的問題,距離食用的時間近,且抽檢難度大,故而成為目前最令監管者與消費者頭痛的難題。

Advertisements

圖片來自網路

如何減少撞見孔雀石綠的陷阱?

有了這樣的產業現狀,再結合已有的調查結果,不難想象,我們在購買水產的時候,仍然會有較大概率撞見孔雀石綠的陷阱。不少人相互支招,認為孔雀石綠既然是染料,那麼在買魚的時候進行辨別,應該可以看到綠色的物質。不過,事實上孔雀石綠的水溶性很好,我們幾乎不可能在魚的體外發現綠色的蹤跡,有一些孔雀石綠的衍生物,不要說已經成了無色產品躲得過肉眼追蹤,甚至連儀器都可以忽悠過去,所以,這一招並不可靠。

目前,除了實驗室大型儀器測試以外,還沒有特別簡單而可靠的辨別方式,而酶聯免疫試紙檢測的方式,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價格也未必能夠承受,所以要想安心的年年有魚,這個春節還得我們自己謹慎一些。

相對來說,由於監管力度的差異,孔雀石綠呈陽性的魚,還是更可能出現在小規模農貿市場中。從魚的品種上看,淡水魚在運輸過程中施加孔雀石綠的情況更普遍,而具體到不同淡水魚,鱖魚、鯉魚的檢出率相對較高,而草魚、鰱魚則相對較低,其餘各類魚在不同批次的抽檢中差異較大。

當然,除了以上這兩點之外,或許還有個訣竅就是在購買時選擇不那麼活潑的魚,但這顯然只能說是無奈之舉,而且也不能有效避免遭遇孔雀石綠。如果我們不能捨棄魚的美味,那麼最有效的辦法,還是有針對性地進行維權,讓不法商販不敢繼續頂風作案,這樣才能過好有魚的一年又一年。

編輯:紀阿黎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