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丨麵包發酵步驟,玩烘焙必懂

用料

高筋麵粉

麵包發酵關鍵步驟

【揉面程度對麵包質量的影響】

1.假如揉面姿勢正常,時間適度,那麼形成的麵筋能達到最佳狀態,麵糰既有一定的彈性又有一定的延展性,為製成鬆軟可口的麵包打下良好的基礎.

2.如果揉面不足,則麵筋不能充分擴展,沒有良好彈性和延伸性,不能保留髮酵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也無法使麵筋軟化,故做出的麵包體積小,內部組織粗糙。

(揉面手法後面會新建菜譜更新)

3.如果揉面過度,在麵糰達到完全擴展后仍然繼續揉面。 則麵糰過分濕潤,粘手,整形操作十分困難,麵糰搓圓后無法挺立,而是向四周流淌。烤出的麵包無法保留膨脹的氣體而造成體積過小,內部有較多大孔洞,組織粗糙,品質很差。(已犯過此錯誤)

【麵糰擴展程度判斷】

Advertisements

1. 攪拌適度的麵糰,能用雙手拉展成一張像玻璃紙那樣的薄膜,整個薄膜分佈均勻而光滑。把麵糰放在發酵缸中,用手觸摸其頂部感覺到有粘性,但離開麵糰不會粘手,麵糰表面的手指痕迹會很快消失。

2.擴展階段: 能夠拉出膜,但缺少彈性易破裂,用手戳洞出現邊緣鋸齒粗糙胡不規則孔

3.完全擴展階段:拉出很膜的半透明膜,具有彈性不易破裂,甚至可以套在手上。俗稱手套膜。用手戳可出邊緣光滑的圓孔

【影響麵糰發酵的因素】

(1)酵母的質量和用量:酵母用量多,發酵速度快;酵母用量少,發酵速度慢。酵母質量對發酵也有很大影響,保管不當或貯藏時間過長的酵母,色澤較深,發酵力降低,發酵速度減慢。

(2)室內溫度:麵糰發酵場所的室內溫度高,發酵速度快;室內溫度低,發酵速度慢。

Advertisements

(3)水溫:在常溫下採用40℃左右的溫水合面,製成麵糰溫度為27℃左右,最適宜酵母繁殖。水溫過高,酵母易被燙死;水溫過低,酵母繁殖較慢。大熱天,室溫比較高,為避免發酵速度過快,就採用冷水和面。

(4)鹽和糖的加入量:少量的鹽對酵母生長發育是有利的,過量的鹽則使酵母繁殖受到抑制。一般來說,500克麵粉添加2~3克食鹽,對發酵有利。糖為酵母繁殖提供營養,糖占麵糰總量5%左右,有利於酵母生長,使酵母繁殖速度加快;麵糰含糖量過高,則對發酵不利。所以一些重糖、重油品種,就要適當增加酵母用量。例如:清糖麵包配方中,500克標準粉,白砂糖60克,飴糖40克,鮮酵母的用量是10克;而水果土司麵包,500克麵粉,150克白糖,90克蜜餞,麵包坯中,含糖量比清糖麵包多—倍多,所以鮮酵母用量較多,達20克(上兩例都是一次發酵)。

(5)麵糰

【常見的幾種發酵方法:一發法,二發法,中種法】

1. 一次發酵法:是指把全部原輔料和酵母溶液,一次混合調粉,發酵直至麵糰成熟的方法。其優點是發酵時間短牗約2小時牘;缺點是酵母用量多,成本高,發酵時間不易控制,製品較粗糙,容易產生大空洞。

2. 二次發酵法:是指麵糰調製分兩次進行,第1次將全部麵粉的50%~70%及全部酵母,加適量水調成麵糰,待發酵成熟后,再加入剩餘的原輔料進行第二次和面、發酵。其優點是發酵完善,製品質量較好;酵母用量少,僅為一次發酵的1/2。缺點是需要兩次混合攪拌,人力消耗大,整個發酵時間長。

3. 中種法:又稱日本中種法,他的基本原理和二次發酵相似,但具體做法有些差異。第1次將全部麵粉的50%及全部酵母、酵母營養劑和適量水和成麵糰,待發酵成熟后再加入剩餘原料,進行第2次和面。他第1次發酵時間較二次發酵長,第2次發酵時間短。製品具有皮薄、色澤好、體積大、內部氣孔細密、富有彈性、柔軟可口等特點。

【溫度,水溫與發酵的關係】

控制水溫和加水量。掌握水溫是控制麵糰接近酵母發酵溫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麵糰發酵溫度***********

一般要求為28~30℃,為使麵糰溫度控制在這個溫度範圍內,一般採用提高或降低水溫來調節,加水溫度隨室溫和麵粉溫度等因素而定。春天,室溫20℃左右,水溫以35~40℃為宜。夏季室溫在30℃以上時,水溫一般為13~15℃。

**************************************

若要正確確定加水溫度可以按照下公式而定:

  公式1:Wl=麵糰理想溫度×3-(室溫+粉溫+調粉所提增的溫度)

  式中W1為第1次和面時的水溫。

  公式2:W2=麵糰理想溫度×4-(室溫+粉溫+調粉時增加的溫度)+第一次發酵後面團溫度

  式中W2為第2次和面時的水溫。

【加水量與麵粉、糖、鹽、乳、蛋的關係】

1. 加水量一般為麵粉量的45%~60%,具體要按製品要求以及配方中糖、鹽、乳、蛋的含量而定。麵粉含水量超過標準值,則酌情少加水,反之則多加點水。含筋率高的麵粉酌情多加水。

2.鹽會降低麵粉的吸水率,加2%的鹽,其吸水率將降低3%。

3.糖也會使麵粉吸水率降低,每增加5%糖,吸水率降低1%。

4.乳和乳粉:鮮乳中含有87.2%水,配方中如有100毫升鮮乳,則應少加水80毫升左右。倘若配方中是乳粉,則加水量增加,每增加1%乳粉,麵糰加水量約增1%。

5. 蛋:鮮蛋液中含有70%水,所以配方中如有蛋,加水量應減少。每增加100克蛋液,加水量應減少70毫升左右

======重要======

【麵糰發酵的最適溫度是多少?】

  麵糰發酵的最適宜溫度是25~28℃(這是酵母繁殖最適溫度)。酵母系無性芽生繁殖。當繁殖時,由母細胞核空胞產生出一小管,此謂中間連溝,這種管狀物升長至細胞表面,通過細胞壁而產生粗隆突起,即出芽痕。出芽痕漸漸長大,充滿由母細胞分送來的細胞質及細胞核,當此核長大至與母細胞一樣大小時,母細胞核分成兩部,兩個細胞完全定位。細胞的中心體遠遠分離,此時母細胞與子細胞已完全分離,至各自再產生新芽痕。當溫度為4℃時,酵母20個小時繁殖一代。隨著溫度升高,其世代期越短,當溫度為23℃時,酵母世代期僅6小時;【到60℃,酵母就死亡了。】

  在調製麵糰時,不可避免會混入雜菌如乳酸菌、醋酸菌等。乳酸菌最適宜繁殖溫度為35℃,

【注意】如果發酵溫度高於30℃,乳酸菌、醋酸菌會大量繁殖,而使酵母菌繁殖得到抑制,引起麵糰發酸,所以麵糰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5~28℃左右為好。

(**注**:謹慎使用烤箱的發酵功能。 昨天我用烤箱發酵並在箱中加水。 即使溫度調到最低烤箱溫度也到達50度)

【在麵糰發酵過程中為什麼要撳面】

撳面也稱翻揉、翻面,是麵糰發酵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酵母在繁殖過程中會放出熱量,使麵糰溫度升高。由於麵糰表層溫度易散發,造成麵糰內部溫度高於表面溫度,通過撳面調節了麵糰內外位置和溫度,並使麵糰中糖、鹽和氣體等分佈更為均勻。同時,撳面也能讓麵糰中的部分二氧化碳、酒精和外界的新鮮空氣得到交換,為酵母旺盛生長繁殖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撳面也能讓處於緊張狀態的麵筋得到暫時回縮,保持麵筋的延伸性和彈性,使製成的麵包不易產生塌架、皺縮的現象。

【麵糰發酵中撳面的手法與時機】

  把握恰當的時間撳面,對麵包質量有較大影響。檢查發酵中的麵糰是否達到撳面時間的方法是將手指沾少許水,插入麵糰后迅速抽出,若麵糰不再恢復原狀,同時,手指插入的部分有些收縮,即可進行撳面。撳面的方法如下:雙手握拳往麵糰中部壓下推進,然後,將兩邊擠出的麵糰折向中間,再往中部壓下。前後左右,依次翻壓,最後把整個麵糰翻個身。撳面以後,麵糰繼續進暖箱發酵,整個發酵過程要撳面2~3次。

【麵糰發酵成熟的標誌】

1 麵糰頂端高鼓,而摸上去很乾燥。用手一提,麵糰很自然地被拉長,一鬆手,又慢慢地縮回去。

2. 團內部有很多氣孔。

3. 酒香味。

【麵糰發酵有問題】

如果麵糰發得很慢,表面平滑,用手一摸,濕而黏,一拉長就斷裂,沒有酒香味,說明麵糰發酵有問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