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STEAM教育

AI究竟會成為應試教育的顛覆者還是幫凶,未來會如何?

在中國,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舉國體制中的改革方向之一。在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持續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把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於教學與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人工智慧來勢洶洶。機器人AlphaGo大戰世界圍棋冠軍之後,公眾意識到AI極有可能是引領下一個世紀的新學科。但教育界有一個頗為著名的「迷思」,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曾經問道,「為什麼計算器改變了幾乎所有領域,卻唯獨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

有關「喬布斯之問」的回答眾說紛紜。在中國,上千所學校的學生們正在親歷人工智慧帶來的改變。一則新聞寫道,在中國安徽省的合肥第六中學,學生們使用一個名為「智學網」的教學平台兩個月後,原本年級排名僅第十二位的班級,學習成績迅速提升至第一名。

這套智學網的開發者是科大訊飛,一家主體為中國科技大學孵化而成的高科技公司,專攻的方向是人工智慧(AI)及語音技術。科大訊飛在2016年的國際多通道語音分離和識別大賽(CHiME)中打敗微軟和谷歌,成為全球第一,聲名鵲起。

在AI人工智慧教育中有個重要的概念是STEAM教育,STEA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Art, and Mathematics)是結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跨學科教學方法,通過相關課程,將五大領域的知識結合起來,補強不同學科間的隔閡,讓學生在不同的環境及項目活動中,以多重管道的知識來源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在數學邏輯的基礎下,藉由動手建構工程與呈現藝術美學,來學習科學和技術的內涵。在跨學科領域的教學架構下,學生可以把重心放在特定議題上,而不被局限於單一學科界線,學生可以練慣用不同的觀點切入思考,在多元發展下培養出跨界溝通的能力。

跨科目是STEAM教學的架構,培養能面對真實世界挑戰的能力,就是STEAM教育的目的。STEAM課程的跨科主題會與生活中有趣、富挑戰性的情境相結合,點燃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並且讓學生「動手」把想法具體實踐、建造出原型(prototype),來試驗方案是否能解決需求。透過與生活情境結合的教學活動+實際動手做,學生得到的是能面對生活挑戰所該具備的能力與態度。

科技始於人性。在未來世界,知識本身不再具有價值,教育推動的目的從單純的知識傳遞進化為讓學生擁有邏輯概念與美感。進入美國教育部(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的網站,你會看到這裡到處都在講STEM教育,有STEM教學計劃,STEM教師培訓,STEM教案合作、產學合作…琳琅滿目。更有趣的是,許多商業網站也特別開啟「STEM玩具專區」,包括亞馬遜(Amazon)、玩具反斗城、知名玩具商HABA等等,推出一系列適合各個年齡層的STEM玩具,可謂是五花八門。

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為什麼美國會如此風靡STEM教育呢?其實動機是頗有道理的。要知道在社會協作越來越複雜的今天,以及未來的世界,知識本身已經不再具有價值,因此教育推動的目的必須從單純的「知識傳遞」進化為讓學生能「學以致用」。有鑒於此,美國教育部認為解決的辦法就是快快推行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STEM)教育,讓未來的孩子不僅擁有知識,更具備解決困難問題的能力,懂得實證精神,以及能將各種信息整合為可用資源的思維。

從STEM教育進化為STEAM教育

自從STEM這個詞變成教育界的關鍵詞之後,很多不同領域的專家都想在這縮寫之中再加點什麼調味。比如說有人加個e,希望對環境(environment)更友善,也有人加個g,給女孩(Girls)打氣加油,但最流行的改變,是把STEM加上A(art藝術),進化為STEAM教育。從STEM進化為STEM+A(藝術)的概念,非常貼切於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詞:科技始於人性。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接受良好的STEM教育,但如果擁有了完備的邏輯概念,卻缺乏了人性,或是缺乏藝術與美感,似乎在某方面來說,也的確難以適應未來的世界。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