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魯迅先生作品刪減出教材之所感

​ 魯迅先生

先生已去,世間再無吶喊;黑夜彷徨,續寫狂人日記;夢回故鄉,過往舊事重提。

現在的教材中,魯迅先生的作品是越來越少了。

有人說,魯迅先生這樣的文壇巨匠,大師級的人物,以後不會再出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等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都是一代人語文教材中的名篇,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魯迅先生出生於浙江的紹興,家境殷實。紹興這片熱土,醉里吳音,自古以來江南名士人才輩出。魯迅先生從小在這片文化的沃土接受熏陶,可以說為日後成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魯迅先生生活的那個年代是舊中國兵荒馬亂、吃人的社會。整個中國病入膏肓,急需良藥來走向光明。先生從醫,以一己之力醫治病疾,卻不能醫心,不能醫國,每每痛心疾首。

Advertisements

先生遂棄醫提筆,以筆鋒為刀劍,成為了文壇戰士。

魯迅先生推行新式文學,筆下塑造出「閏土」、長媽媽、阿Q、孔乙己很多經典人物,都是平凡人的生活。小時候每每讀到先生的文章是不懂的,長大成人後卻一遍遍再去品讀,猶如一壺老酒,回味悠長。

先生的文章批判和揭露了舊社會,催人奮進,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很多人前進的道路。魯迅作品對於精神層面的指導亦意義重大,「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座右銘。

到了現代化建設的今天,魯迅先生的作品有一些局限性,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和發展。也有很多人覺得文章晦澀難懂,不適合學生。

其實,時代在進步,魯迅的文章適當的選用,仍然有重大意義。因為,先生代表了一種民族精神。

Advertisements

此文為作者「夢醒魂不歸」原創作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