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病變丨糖尿病人的血管到底發生了什麼?

糖尿病的人數越來越多這是個事實,而血管病變仍然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國外的統計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視網膜併發症導致的失明遠高於普通人。國內資料顯示,糖尿病併發冠心病者佔38%,心肌梗死的發生率為7.2%,腦血管病變的發生率也是普通人的2~3倍。

那患者的血管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怎麼就不好使了呢?

其實,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和微血管病變與患者體內的血栓狀態、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小板功能亢進、抗凝功能減退和血液流變學改變等因素密切相關。

今天我們主要說說糖尿病是如何造成血管內皮受損,再進一步造成大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和微血管病變的。

血管作為一根結構很複雜的管子,它的內表面附著了一層內皮細胞,這些內皮細胞構成的血管內皮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內分泌器官,分泌很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比如一氧化氮NO、前列環素、血管緊張素、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等等,這些分子對調節血管通透性、保持血管張力和血流通暢以及調節血管平滑肌細胞生長等重要功能。

Advertisements

受損總得有標誌物吧,就像高血脂去監測一下血液中的脂蛋白就可以了。當然,也有很多標誌物能說明你的血管內皮受到損傷了。

比如Von Willebrand因子,它就是由內皮細胞產生的,是一種重要的內皮下黏附蛋白,在血管內皮受到刺激的時候會釋放到血液里,可作為血管內皮受損的標誌。還有血栓調節蛋白,它也是由內皮細胞合成的可作為內皮受損的標誌,很多研究都證實糖尿病患者的血栓調節蛋白水平明顯升高。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前列環素和NO,前列環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並能拮抗血栓素A2使血管擴張;NO的主要作用是舒張血管、維持血管基礎張力、抑制血管平滑肌活性和鬆弛平滑肌的作用。

而糖尿病人和動物模型的體內前列環素和NO的水平都合成很少,從而證實了糖尿病人內皮損傷的存在。

Advertisements

糖尿病時有哪些因素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呢?

一般認為糖尿病時下列因素會導致內皮細胞損傷:

  • 胰島β細胞缺陷,使患者體內胰島素絕對缺乏或者相對缺乏導致高血糖,而高血糖能夠抑制血管內皮細胞DNA合成,從而影響內皮細胞的功能而損傷內皮。

  • 慢性高血糖狀態下,蛋白質非酶糖化造成內皮細胞表面蛋白受損,造成內皮細胞功能障礙而受損。

  • 胰島素不足造成葡萄糖利用障礙,脂肪分解增加而產生大量遊離脂肪酸和酮體,這些酮體對內皮細胞也有損傷作用。

  • 高血壓造成的內皮細胞機械性損傷。

  • 長期高血糖造成糖化血紅蛋白升高,造成紅細胞運輸氧氣能力下降,可導致組織缺氧或者氧化應激,大量的自由基會損傷內皮細胞。

歸納一下,就是高血糖導致內皮細胞合成的具有舒張血管功能的前列環素和NO減少,而合成的具有收縮血管功能的內皮素增加,導致血管收縮性增強而舒張性減弱;同時,高血糖導致的內皮細胞DNA合成受阻影響內皮組織的更新;蛋白質非酶糖化讓內皮細胞更易受損,再加上高血壓的直接力刺激最終導致內皮破損。

內皮組織破損之後,血管內皮下的促凝物質--膠原蛋白暴露出來,並且激活血小板並使其在損傷部位聚集,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隨著血小板聚集並逐漸在內皮損傷處粘附,在內皮損傷處粘附的血小板、內皮細胞以及吞噬細胞釋放生長因子,使得平滑肌細胞侵入內膜,增生併合成膠原纖維,最後形成纖維斑塊。

不僅僅是血小板,還有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它的各種化學修飾包括乙醯化、糖基化和氧化,使細胞膜表面的清道夫受體活躍,從而使單核、巨噬細胞、平滑肌細胞吞噬大量膽固醇,形成泡沫細胞和動脈壁脂條紋,繼而使纖維蛋白沉積、血小板聚集、平滑肌細胞向內膜遷移和增生,細胞外基質增加,進而產生動脈粥樣硬化。

而這種動脈壁上的小斑塊的擴張和破裂都會導致心血管事件,輕則心梗腦梗,重則危及生命。

而這一切,僅僅是某一小部分血管內皮組織損傷引起的,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所以你還不努力控制血糖嗎?

---參考資料---

《糖尿病學》許曼音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