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扎克伯格學育兒理念

導語:女兒剛出生,扎克伯格就給女兒寫了一封信。信中傳遞了對孩子什麼樣的期望?對我們父母有什麼啟發?

作者:劉永吉

這年頭流行給女兒寫信,奧巴馬給女兒寫的信,無數父母奉為聖經。扎克伯格不甘落後,女兒誕生,欣喜感動之餘,也給女兒寫了一封信,宣布將Facebook股份的99%,約450億美元捐獻給慈善事業。信中,小扎更是深情闡述了他致力於提升人的潛能、促進社會平等、創造美好世界的理念。看罷小扎高大上的心靈告白,感慨之餘,不禁聯想到我經常糾結的一件事:如何給孩子解釋為什麼要上班。

兒子經常問:「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爺爺奶奶的經典回答是:「爸爸媽媽上班是為了賺錢。有錢才能買好吃的,買好多玩具,才能出去玩啊。」總覺得爺爺奶奶的回答,格調似乎還應更高一點。上班為掙錢,有了錢才有吃有喝,這沒錯。不過,如果孩子從小就形成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上班僅僅是為賺錢這可能會對孩子長大后形成不良影響。因為我們的孩子們成人後,將不會像我輩一樣,整日為吃住行的基本需求而焦頭爛額。既然不需要費力就有較舒適的生活,辛勤工作的動力在哪裡呢?更糟糕的是,孩子有時會說:「我不喜歡星期一,我喜歡星期六。星期一要去幼兒園,星期六不去。」大人們也會附和:「我也喜歡星期六,不喜歡星期一去上班。」這就更增添了孩子對上班的負面認識,十分不妥。

Advertisements

為了給兒子一個滿意的回答,我苦苦思考,找到了一個答案:「爸爸媽媽去上班,就像小蜜蜂每天要去采蜜,小螞蟻每天要去尋找食物一樣。每個人都要勞動,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有好吃的好玩的。你去幼兒園學本領,長大才能像爸爸媽媽一樣去上班。」兒子聽了點點頭,但是我覺得還是差點什麼,因為我的回答雖然引入了勞動的概念,但是也沒有超過爺爺奶奶的格調。為此,十分苦惱。

看了扎克伯格給女兒寫的信,我苦苦思考的問題終於找到了答案。相對於扎克伯格和馬雲們立志改變世界的高遠境界,我們的工作出發點的確是為了柴米油鹽,對工作意義的認識和解釋也止於此。把工作的意義僅僅定位於賺錢糊口,就會覺得工作是一件苦差事。其實,工作更在於實現個人價值和貢獻社會,金錢的回報是個人價值實現的附屬品。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年齡小的孩子很難理解。如果父母每天都能夠快樂地去上班,快樂地談論工作體會,快樂地分享工作成果,對工作有一種持續的激情,那麼孩子心中一定會形成工作是快樂的印象,將來也會努力工作。如果父母倦怠工作,畏懼工作,躲避工作,那麼在孩子的心目中工作一定是可怕的。對於孩子來說,工作的意義就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Advertisements

作為一個為稻粱謀的普通人,扎克伯格這樣高逼格的信,我們只能心嚮往之嗎? 也不盡然。如此,我又想到了一個給孩子的回答:「爸爸媽媽去工作,的確是為了賺錢。因為有了錢,才能買到更多好吃好玩的。但是爸爸媽媽去工作還有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幫助別人。能夠幫助別人的生活,才是快樂的。就像媽媽在醫院工作,許許多多身體不舒服的病人到醫院去看病,媽媽要幫他們看病。很多病人得到治療,身體健康了,多開心呀。你去幼兒園學本領,長大了就可以做警察抓壞蛋,當消防員去滅火,當醫生給病人治病,做老師教孩子們學本領,開工廠造汽車,開商店給孩子們賣玩具,這樣就可以幫助很多很多人。」

從小給孩子灌輸關於做人做事的正確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對於一些比較抽象複雜的事情,寫信交流是一種很好的親子溝通方式。我也要給兒子寫一封信,一封逼格夠高的信!

(作者劉永吉,北京大學教育學碩士,專職從事婦女兒童權益維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