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張食材養生功效清單,照著吃勝過天天吃補藥!

粳米

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可用於脾胃虛弱、煩渴、營養不良、病後體弱等病症。

糯米

如果平時里有出虛汗的毛病,則可以在粥中加入糯米,可助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

薏米

具有健脾、清熱、滲濕的功能,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有良效,還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美容。

小米

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之功效。睡不好的人也該吃一些小米,對改善睡眠有良好的效果。

赤小豆

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之功,對於脾虛腹瀉以及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和薏米、大米搭配煮粥有很好的健脾滲濕清熱之效。

黃豆

富含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等豐富的營養。

紅豆

性平,有滋補強壯、健脾養胃、利水除濕、清熱解毒、通乳汁和補血的功能,紅豆湯的解暑補水作用並不亞於綠豆湯。紅豆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蒸米飯時加入適量紅豆,可以彌補精白米面的營養缺陷(需提前浸泡處理)。

Advertisements

黑豆

和黃豆一樣,都屬於大豆,富含蛋白質及大豆異黃酮等生物活性物質,還含有黃豆沒有的花青素。可以黑豆為主,黃豆、燕麥、蕎麥、小米、黑米為輔,打成豆漿。用黑豆發豆芽也不錯。

綠豆

味甘性寒,可消暑、抗菌、清熱、解毒。綠豆的主要優勢體現在皮上。肉主要就是澱粉和蛋白質,而綠豆皮中則含有不少抗氧化物質,清熱解毒的效果比肉質部分更好。熬綠豆湯時,想要清熱解毒效果好,別煮的時間太長而使皮脫離肉,綠豆剛「開花」就好。

花生

具有潤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種功能。對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齒衄鼻衄、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有食療作用。

核桃仁

具有補腎納氣、益智健腦、強筋壯骨的作用,還能夠增進食慾、烏鬚生發,根據科學研究表明,核桃中的磷脂,對腦神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有防治動脈硬化的功效。

Advertisements

松子仁

滋潤心肺、通調大腸。松子、粳米一起煮成粥,特別適用於中老年人及體弱早衰、產後體虛,頭暈目眩、肺燥咳嗽咳血,慢性便秘等症。也可在拌菜中加一小把。

葵花子

含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可調節新陳代謝,改善腦細胞抑制機能。晚餐后少嗑一些葵花子,還有利於消食化滯,幫助睡眠。

南瓜子

是一味傳統中藥材。每天吃上50克左右的南瓜子,可有效防治前列腺疾病。老南瓜子對婦科病也有效,還可消腫、減肥。超市裡南瓜子的品種很多,應儘可能選擇原味的、帶包裝的瓜子。蓮子有養心安神、清熱祛火、健脾止瀉、益腎固精的作用。雖然屬於堅果,也擁有堅果的營養優點,但脂肪含量卻很低,適合消化功能弱的人選用。將蓮子熬成湯,加些冰糖,不僅味道好,還能去除心火、安神益氣。還可與大米小米共煮粥服用。

桂圓

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維生素等物質,能夠營養神經和腦組織,調整大腦皮質功能,改善失眠、健忘症等。可每日適量地鮮食幾顆或在熬粥、煮湯中用以調味。

大棗

養血安神,身體虛弱、神經衰弱並伴有失眠的人,經常吃大棗對身體很有益。百合百合對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引起的心悸、失眠、多夢有較好的療效。失眠者可經常食用百合蓮子粥。

栗子

能補腎益氣、治腰酸腿軟。熱量較高,吃多了容易引發便秘,建議每天不超過10個。可與粳米同煮栗子粥。

枸杞子

具有平補肝腎、延年益壽、調節血脂的作用。可用枸杞與鮮山藥熬粥,具有益氣養肺、滋補肝腎的功效,是肺虛咳嗽者的食療佳品,也可用枸杞與菊花一起泡茶喝,可清肝明目、延緩皮膚衰老。

山藥

補脾肺腎、益氣養陰。現代醫學認為其營養價值十分高,裡面含有豐富的澱粉酶、脂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等。具有降血糖血脂、增強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可以做花生山藥粥、枸杞山藥粥、南瓜山藥粥等。

南瓜

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胃經,能潤肺益氣,可以調治脾虛氣弱、營養不良,舒緩緊張情緒、對抗抑鬱情緒。長形南瓜肉質稍微鬆散,煮粥或蒸著吃很好。扁圓形的南瓜肉質緊密,有很好的飽腹感。可蒸著吃或煮粥時加幾塊,或者切成小丁放在米飯里。

紅薯

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緩解便秘。要做熟了吃,因為生吃不容易消化吸收。忌單吃,紅薯蛋白質含量較低,搭配其他穀類一起食用則好,如紅薯粥;忌多吃,每次控制在200克以內。

性涼之品,素有「天然礦泉水」之稱。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潤肺止咳。可作為調味汁做大拌菜,梨渣一起喝掉或者用來做餅。也可直接帶著皮蒸或者加幾粒川貝一起蒸著吃,又或者銀耳燉雪梨。

蓮藕

生食能清熱潤肺涼血,熟吃可健脾開胃、止瀉固精。古人常以鮮藕汁、鮮梨汁、鮮荸薺汁、甘蔗汁等混合,用於治療熱病口渴傷陰,焦躁難解等病症。

西紅柿

性味甘酸,微寒,入胃經,具有止渴生津、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解毒、降低血壓的功效。生吃可以補充維生素C,有助於消除皮膚色斑,美白皮膚。熟吃時番茄紅素和其他抗氧化劑含量會出現顯著上升,可降低患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

提示:不論何種食物,食之適量,方可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來源:微信公眾號【健康時報】(jksb2013)綜合自《健康時報》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期編輯:賈慧慧

運營人員: 馮玉鵬 MZ014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